AMD 5600x vs Intel 10600K 影片轉檔後製 PK

之前做了 AMD Ryzen 5 5600X 與 Intel Core i5-10600k 的遊戲效能比較,影像處理與影片轉檔其實只有帶到一部份,這次加上網頁效能一次測完,看看遊戲之外的應用,5600X 的贏面會有多少。

先來看靜態影像處理的部份。靜態影像可分為兩塊,一塊是 RAW 檔的處理,一塊是影像的轉檔及縮圖。專業攝影師或設計師仍然會習慣用 RAW 檔拍照,隨著畫素的增加以及資訊量的提高,RAW 檔的運算負擔仍然吃重處理器,即使新版的 Lightroom 已經加入了不少 GPU 支援,部份關鍵應用仍然只能靠 CPU 來做。

哪些功能可以靠 GPU 加速呢?絕大部份都是特效的預覽及調整,比如鏡頭校正、色調曲線、影像變形等,一次會套用到整個影像的工作,「通常」會比較容易借上 GPU 的力,至於像 RAW 檔處理及筆刷、轉檔等實施於影像部份區域的特效,GPU 是沒有加速的,因此對攝影師來說,有顆強一點的處理器仍然比有張高階顯卡來得實用。

怎麼判別處理器在 Lightroom 的效能?上述條件 Puget Benchmark(愈來愈多人知道這套工具了)已經可以給出一個參考性的分數,再加上自行轉檔來測秒數,很容易就能知道效能分野。

AMD 5600x vs Intel 10600K 影片轉檔後製 PK

轉換 RAW 檔很容易就能把處理器吃滿,這裡使用的 RAW 檔還只是七年前相機等級(Fujifilm X-M1),若是今天的頂級旗鑑機種,耗時應會更久。


PugetBench for LightRoom Classic v0.92
AMD R5 5600X- 980
Intel Core i5-10600k- 875

轉換 224 張 4896x3264 解析度 RAW 檔→原尺寸TIF
AMD R5 5600X- 2 分 20 秒
Intel Core i5-10600k- 2 分 42 秒

測試的結果不讓人意外,Lightroom 的轉檔功能本可以善用多核心效率,加上 Zen 3 的單核效能又比之前更好,成績前幾名的寶座就是 AMD 自己後浪推前浪而已。

RAW 檔之外的影像就不必 Lightroom 出馬了。個人習慣用免費開源的 imagemagick 來測秒數,詳細作法可參考這篇。如果是命令列苦手,最簡單的作法則是透過 Photoshop 的批次動作,也頗有代表性。會 Coding 的玩家直接寫 script 更是可以減少 UI 操作上的延遲, 這次我們先看看批次動作的部份。

AMD 5600x vs Intel 10600K 影片轉檔後製 PK

我們把剛才的 224 張 TIF 檔再用 Photoshop 縮圖並另存成 JPEG,結果如下:

AMD R5 5600X- 2 分 43 秒
Intel Core i5-10600k- 3 分 05 秒

Photoshop 很吃處理器嗎?坦白說,跟轉檔比較不相關的應用,其實 Adobe 的軟體效率與處理器效能的爬升並無明顯掛勾,即使 Zen 3 在這部份的效能表現還是勝出,如果真的只是為了 PS,硬碟速度與記憶體容量的投資會讓效能的成長更明顯。

建議可以選擇 5600X 或 5800X 就好,再搭配 Gen4 SSD 及高時脈記憶體設定,基本上效能就不會輸工作站了。

影片的處理及轉檔,Premiere 與 Adobe Media Encoder 大家都很熟了。這次換個方式測,Handbrake 同樣是開源免費工具,我從藍光時代就很愛用,記得當初都會先用 MakeMKV 先把藍光光碟打包成 MKV 檔,然後再用 Handbrake 轉成 MP4,即使是現在,仍然是高畫質影片非常方便的備份方案。

AMD 5600x vs Intel 10600K 影片轉檔後製 PK

用 Handbrake 來把為時三分鐘的 4K60FPS 素材轉為 1080P30FPS,其它條件留預設,

AMD R5 5600X- 3 分 06 秒
Intel Core i5-10600k- 3 分 17 秒

對真正有在做特效的玩家,Premiere 大部份還是以剪輯的工作為重,After Effects 才是主戰場。有趣的地方在於,AE 在以前挺吃多核心效能,現在更看重每個核心的處理能力。有興趣的玩家可以看看 Puget Systems 的天梯圖,Threadripper 甚至不是最快的,消費級處理器反而還佔上風。

AMD 5600x vs Intel 10600K 影片轉檔後製 PK

用 PugetBench for After Effects v0.93 Beta,成績如下:

AMD R5 5600X- 1050
Intel Core i5-10600k- 982

最後輪到網頁應用。每次測網頁應用時,總會想起當年的 Nettop Atom 筆電主打上網機能有點言過其實,因為網頁的瀏覽從來都不是輕鬆的應用,即使沒有複雜的 javascript 視覺特效,頁面顯示元件的計算仍然很容易對處理器效能造成衝擊,從 webkit based 的瀏覽器來看就能知道。

網頁的測試分為幾個部份,首先先利用 Jetstream、Speedometer、Google Octane 2.0 來測分數,再用 webkit 的效能工具檢視網頁載入對處理器的資源使用情況,最後我們把相對較為複雜的電商首頁存至本機,來看看載入並運算完頁面需要多久時間。


AMD 5600x vs Intel 10600K 影片轉檔後製 PK

Speedometer 2.0:
AMD R5 5600X- 173.6
Intel Core i5-10600k- 162.9

AMD 5600x vs Intel 10600K 影片轉檔後製 PK

JetStream2:
AMD R5 5600X- 197.071
Intel Core i5-10600k- 179.852

AMD 5600x vs Intel 10600K 影片轉檔後製 PK

Octane 2.0:
AMD R5 5600X- 69761
Intel Core i5-10600k- 56286


實際網頁的載入部份,用 chrome 內建的效能工具來查看,除了時間之外,可以留意一下圖中處理器的使用率歷程。

AMD 5600x vs Intel 10600K 影片轉檔後製 PK

AMD R5 5600X- 657ms
Intel Core i5-10600k- 662ms

這部份雙方的落差就很少,甚至可視為測試誤差,有可能是網頁還不夠複雜的關係。不過兩顆好歹也都算是中高階處理器,應付網頁瀏覽是綽綽有餘了。

多核心對網頁的運算幫助大嗎?對單一網頁的影響並不顯著,除非是要架 Server,不然一般應用也很少有機會需要同時計算很多個前端網頁。即使如此,Zen 3 對於網頁應用的效率仍然非常好,沿襲了 Zen 2 的壓倒性優勢。

幾輪比完,Zen 3 有沒有比較香是其次。反而比較期待這些應用某天若能有個大一統的中介層來處理,然後每個動作都能把處理器吃好吃滿,這就要靠軟體高手來回答了XD
2020-12-31 23:56 發佈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