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長期存在,但是經常被忽視掉的問題
很多人知道高階的CPU處理器要更換塔扇甚至上水冷
但是如果你只是裝上去而已,可能只是讓溫度跑的比較低而已
不一定是能夠讓CPU的效能可以有比較良好發揮的
主機板預設長時間功耗要解除
如果你購買的是I5-10400以上或是R5-3600以上的產品
那麼在很多主機板或是品牌系統機,都只會跑65W的長時間運作功耗
這樣是沒有辦法讓CPU的效能有良好的發揮的
你買的是桌機不是筆電,散熱器是很容易更換升級的
特別是如果你明明有買了塔扇或是水冷了
如果店家或是品牌系統機還是這樣的運作功耗規劃
那就變的非常的可笑了,當然這樣對他們來說
POWER的搭配和後續保固維護服務的成本都是可以降低的
桌機的優化調整讓你省錢環保更好用

I3-10100使用OFFSET優化調降電壓80mV,跑R20測試的最高功耗37.4W
基本上就是有超越I7-7700的效能,但是用7700T的功耗在運作

I5-10400使用OFFSET優化調降電壓80mV,跑R20測試的最高功耗51.55W
效能跟I7-8700差不多了,大部份的人應該是好用夠用了
重點是原本要8-90W的R20測試滿速運作功耗,只要52-62W的優化表現
這樣不但搭配原廠散熱器就能輕鬆應付了,對於那入門等級的主機板
也不會有供電無法長時間支援的問題,這就只要用OFFSET優化調降電壓80mV
高效能的代價,高運作功耗和高發熱
目前當紅的AMD5000系列的5000X處理器
使用360水冷的實測在許多的應用方面
CPU的溫度很多都會上到80度C甚至更高了,目前實測幾乎都是水冷風扇全轉
這樣的表現真的適合長時間的應用嗎
在來就是那些寫文章的測試玩家或是網紅
對硬體的了解應該是要比大部份的使用者要好非常的多
他們一定是讓CPU跑到該有的效能,主機板搭配的大多是高階的
你外面買到的系統機或是組裝機,真的要有這樣的表現也要你會玩
不然可能就是限縮回R9-5900X的105W的長時間運作功耗
這樣的運作效能表現就不會有那些文章內的測試效能的
這樣的事實你應該要先了解一下的
電腦就是科技的產品,你怎麼設定怎麼運作,不會設定就是跑標準運作
每一台電腦差不多都是這樣的狀況
真的不是看那些測試文你跟著買一樣的就是一樣的表現
INTEL的問題有很多是來自於那個很沒力的原廠散熱器
AMD的實測很多都可以上到80W以上的運作功耗還不會過熱
其實很多搭配I7或是以上處理器的桌機
用原廠的散熱器或是很兩光的散熱器,當然更不會有優化調整甚麼設定
這樣的效能使用體驗,當然就不會是正常應該可以有的良好表現
了解自己的使用需求,發揮現有產品的良好運作可能
其實就能夠讓很多人有更好使用體驗的可能
搭配桌機處理器的筆電,更需要專業設定和優化電壓
目前市面上有一些品牌,是搭配使用桌機的CPU處理器
跟上面講到的桌機狀況是一樣的,且筆電的空間更小,也沒有辦法裝塔扇或是水冷
跟那些無良賣家講甚麼桌機處理器的效能就是比筆電強大很多
那跟本就是在用表面的規格在騙人,I7-10700要跑到滿速就要180W以上了
筆電如果電供都沒有配到180W,效能是要怎麼跑的出來呢
表面的規格不等於你真實能夠使用到的效能
在桌機和筆電都是一樣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