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15的黑歷史:
想當年8700k對比1800x,
r15跑分中,
多核1800x贏25%,而經過各方多次現實多核軟件(這裡說的是多核),比如winrar,轉碼,pr,lightroom等等現實常用軟件實測結果得出8700k在多核效能中還小贏1800x 3%
r15偏離現實幅度達28%
單核,
8700k對1800x,r15跑分 8700k贏25%,現實遊戲幀數直接差距30%,因為cpu造成遊戲幀數差距比跑分差距還要大真是一大奇景。 一般上如果因為cpu的差距,造成遊戲幀數差達到30%,只有在單核贏50%以上才有可能實現,畢竟遊戲主要還是靠顯卡。以此可以輕易看出來8700k單核何止比1800x強了25%?最起碼都有40%甚至超過50%
但r15中,差距僅為25%,偏離現實15-25%
1800x剛出來時,依靠r15跑分和a吹拼命洗風向硬是讓1800x售價能跟8700k看齊。然而3年半過去了,
8700k目前二手價跟3600x相當。然而1800x?已經變成垃圾一塊,8700k的半價都沒有人要
r15這個cpu跑分界的毒瘤 已經對pc領域造成傷害
這也難怪近年geeckbench這款手機跑分軟件會快速崛起。隨著對x86的支援越來越完善,和更符合現實的跑分呈現,是時候拋棄cinebench這款已經嚴重偏離現實 不思進取的跑分工具了
1185g7 和1165g7的對比



1165g7這個分數是取眾多測試中最高一例。而1185g7則取8次中較高一個。
由於1185g7測試記錄太少,單核比其中一款1165g7強了一點。只有不到1%。輸另一款1%。估計之後還會有更高的1185g7單核分數,但也不會差太多。因為單核頻率都被鎖死在4.8和4.7,無論怎麼刷,兩者的差距也就2%上下
而在多核方面1185g7比起1165g7就有較大的差別,達到了8%-12%,這就很好反應出1185g7體質比起1165g7好不少。
相同功耗下,全核睿頻可以差到10%以上,換言之,4.8ghz遠遠不是tigerlake的極限,隨著時間的推移,intel 10nm良率的提高和能效的不斷改善,明年出的tigerlake h 最高5ghz應該是有保證。
再對比
已經非常多次測試下其中一款最強的1065g7(平均值要比這個弱10%)

1165g7單核比這個強了25%,1185g7也差不多。基本上就是3.9 到4.7/4.8加4-5%的ipc很直觀的換來的。
多核方面,目前測試中最強的1165g7贏21%,只測試一次1185g7贏26%
日後搭載tigerlake的筆電上架後,經大量產品玩家測試後,1165g7應該還能算出更強的多核贏最強的1065g7 超過25-30%;
1185g7多核更是能贏30-35%
1065g7 已測次數 407x25

1165g7已測次數4x25

1185g7已測次數 8次

最後附上測試中最強的4800u和中位數4800u測試數據作為對比


對比了geekbench 和r15的跑分,再參考現實情況
geekbench 跑分1065g7單核贏4800u 10%
r15 跑分 1065g7單核輸4800u 5%
現實1065g7單核比4800u強5%
可以看出geekbench 單核測試偏離現實5%,偏向intel 5%,
r15單核測試偏離現實10%,偏向amd 10%
由此,geekbench相比r15, 更能切實的反映 cpu處理器的真實效能。

R15測試本身不包含avx2,這在R20才加進去,也就是說這效能是不包含avx2指令加成的.
zen1的avx2用偷吃步,效能比intel差.當時在x265,R20,adobe全家桶,intel都是有優勢的.相對R15,X264這種優勢就不大.所以先弄清楚你到底是買來做什麼的,這些測試才有意義

另外1800X可是8核/16線程產品,在高度平行運算化應用才能追平6核/12線程的產品....實際家用遊戲的狀況光看這測試不用實測遊戲表現都能有底了吧

這些測試是讓你看"需求下的對象評估表現",R15這玩意推出很久了,推土機時代你還會說這種話?
拿二手價更是搞笑,intel換代就得換版,綁死不買就要整組換.amd大廠好一點的一代板子幾乎能相容三代U,當然是直接比效能決定二手價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