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MD 採用 Zen2 架構的 Ryzen 3000 系列最近真的是很香啊!尤其是把4個核心跟快取都包在一起的 Ryzen R3-3300x,在中階處理器市場可謂吃盡甜頭,也讓人更期待接下來、可能在下個月就要推出的、據說效能比3000系列高上一倍的 4000系列,一連串的攻勢讓對手牙膏廠也緊張了起來。
那麼,高階市場的狀況是如何呢?現在想買顆高階處理器,該挑哪顆比較好?Google 之後,這一塊好像比較少有媒體或評測著墨啊!雖然不清楚原因為何,這次我們還是來看一下 500 美金、也就是新台幣 15,000 左右的區間帶,當 Intel Core i9-10900k 對上 AMD Ryzen 9 3900XT 會是怎樣的戰況。

AMD Ryzen 9 3900XT,是僅次於老大哥 3950x 的 Ryzen 9 高階主流榜眼,因為兩者價格落差有點大,所以這次選了 3900XT 當主角。3900XT有12核、24個執行緒,如此的規格,原本應屬命名超威的 Threadripper 系列的一員,受惠於架構的更新,讓 3900XT 成為 AM4 腳位規格的一員,AMD 這麼做其實也蠻聰明的,在主流平台多塞一顆有競爭力的高階產品,對市場的推進力也會更強。

Intel Core i9-10900k,光從數字上看起來就很厲害啊!這應也是在進入 64 位元世代後,CPU 及 GPU 市場第一次破 5 位數的產品命名方式。可能是受 AMD 刺激,除了繼續打高時脈策略外,10 代的 Intel Core 產品線全部都能開啟 HT,撇棄了之前的「低核高緒、中核中緒」的混打概念。可惜的是腳位也改變成 LGA 1200,好在風扇仍能與LGA 1151通用。反觀AMD的AM4腳位應會沿命到2022年,就看玩家在不在意此點了。
在原廠盒裝裡,10900k 跟 3900XT 都是沒有附風扇的,用意很明顯:除了省成本,另一個原因是要讓你自行搭配適合超頻的散熱模組。雙方陣營腳位適用的基本版品牌風扇,在3C通路要 500 元有找並不困難,電子材料號的白牌產品就不提,這點在評估整體採購成本時,可以衝量一下。

搭配的主機板呢,在選擇上也很單純。3900XT就是配 X570,這次選用的 MSI MEG x570 GODLIKE 真是令人讚嘆的豪華,盒內還附了 M.2 擴充模組,就是要插好插滿、充份發揮 Gen4 效能的意思。
Z490 則是搭配 10900K 的首選。入門的版本,通路一片最便宜約 5,000 元上下,稍微比 X570 高上一些。要提醒大家的是,高階遊戲用主機板通常是加強了用料、IO數量以及附加機能,在這次的測試設定下,對效能的影響不大。
遊戲部份
遊戲的部份,其實還沒測就能大概知道結果。Intel 的高時脈仍有一定優勢,重點在這優勢有多少。從幾款代表性遊戲來看,10900k 在張數上有著個位數的領先,若你也跟我一樣選用中高階的 AMD RX5600XT 來當作遊戲卡,那麼用高功耗推出來的張數差異,就是如此,划不划算,只能看個人判定了。


Gears 5 的差距在 5 fps 之內,除非你用 120Hz 以上的顯示器,不然很難看出差異。


Forza Horizon 用這種配備玩有點浪費XD,畫質開到最高,隨便都能跑 200 張以上。


World of Tanks: RoT 更是沒有差異,話說這個 bencmark 釋出那麼久了,到底何時才要套到遊戲引擎上XD


全境封鎖二對硬體的要求其實極高,1080p 低畫質,兩個處理器的表現看不出落差。


跑暗影這款遊戲,10900K 雖然總幀數較高,但平均下來只多了一幀。


爽度極高的 farcry 5,是這次測試中10900k極少數有拉開差距的遊戲,約多了10fps。


刺客教條的張數起伏極大,要100%跑得順,顯示卡要更高階才行。
從 3900XT 的成績來看,與 10900K 的距離倒是比預期中近上不少,而且在幾款釋出日期較近的、極重視畫質水準的遊戲,成績反而更為接近。
繪圖及其它應用
場景轉到繪圖、轉檔及其它應用,幾乎就是多核的天下了。3900XT 在這一塊幾乎大獲全勝,而且多數成績都有壓到性的優勢,要不是分數拉開差距,就是秒數較為精簡。會有這樣的成績差異,可以解讀成是:遊戲方面,其實沒有發揮處理器的 100% 效能,但其它應用幾乎可以 100% 榨乾處理器的使用率,所以若要比較「效能全開」下的成績表現,時脈梯打不打得過核心數,目前的答案很明顯。

10900k 在 Blender 這個軟體怎樣就是跑不出分數。忽略此項目不計,其它 3900XT 幾乎全勝,看來創作者這塊市場,之後很有潛力發揮。
價格及功耗
原價屋查價的結果,3900XT 約為 15,970 新台幣,10900k 則是 17,200。3900XT因為有製程上的優勢,功耗與製程幾乎是成等比,小於 150W (3900XT)與接近 300W(10900K),在溫度上也會有明顯的落差。
高階處理器就是要拿來全速運轉的,比較先進的製程、不遑多讓的效能,即使售價較高也是很合理的。實際上,3900XT的美金定價是比 10900K 稍微高些,出於市場因素,國內售價反而是呈現反轉的情況,3900XT 的價格也從劣勢轉為優勢,從綜合性評量上,暫時也找不出目前 10900k 較為超值的理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