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裡比較的是icelake / 4核cometlake/ 6核cometlake/6核6線 4500u和 4核tigerlake
從這圖來看,tigerlake 基本讓intel 重新拿回移動端能耗比的優勢
但表現比我預期的稍微差一點
上面是頻率 下面是多核跑分
這裡不難看出,透過多核,相同功耗下,能跑出更高的分數,因為頻率越高,功耗越高(功耗增加的幅度越大)
所以低頻率多核所需的功耗比起少核高頻來的省電;這一點也解釋了amd移動端為和多核跑分下相同功耗能贏intel這麼多。因為英特爾輸在核心數。比如1065g7這顆。
參考cometlake 4核8線 對比6核12線 相同功耗下,6核性能比起4核強了20% ,而amd 的6核6線比起intel 6核12線 相同功耗下跑分多2% (這裡也能看出amd的7nm zen2確實已經小幅度領先intel的skylake架構)
至於intel的10nm,首先看icelake, 可以看到icelake 相同功耗下,比起cometlake 頻率還要低了20%-12%,而性能表現則從icelake 落後5%到領先5% cometlake ,所以18%的ipc提升基本正確,功耗不行也是事實
以上關於icelake, cometlake 和4500u的跑分數據基本是事實。
然後再看tigerlake部分
上排不難看出,相比icelake, tigerlake 相同功耗下,頻率取得很大突破 (與intel說年中推出高性能10nm不謀而合 ,看來是有備而來)
然後下排,在相同功耗下,跑分比起icelake 提高了50%-25%,比起cometlake 4核8線 提高了 40-28%。比起cometlake 6核12線提高了 25%-7%,比起amd的4500u (6核6線很難對比但可以估算4核8線amd zen2在這裡的表現)領先了-1%-5%
根據4500u 推算 4核8線的zen2 在這裡跑分 35w會落在900分左右,那麼tigerlake 4核8線 35w下的1047分,領先 17%
換句話說intel 的tigerlake會重新取回對amd zen2能耗比17%的優勢
儘管表現看起來不錯
但令人失望的是tigerlake 相比icelake的ipc 提高並不如我之前預期的有12%以上,ipc提高看起來大概不到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