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AMD經過四年的寒窗苦讀,終於在這個月初3號正式發表四年來的新CPU,命名為RYZEN
這次RYZEN可說是一鳴驚人,在第一波發表的RYZEN 7就是直接挑戰INTEL最高階的X99平台
以目前上市的三款CPU,都採8核心16執行緒設計
唯一的不同則在預設時脈與盒裝有無搭配散熱器
相關的CPU訊息AMD官網與各大論壇皆已公布,在這邊就跳過CPU的規格介紹
直接進入這篇的主題,RYZEN 1700搭配MSI B350 TOMAHAWK

RYZEN 1700這顆CPU的價格是RYZEN 7裡最低價位
所以入手的門檻也是最低,搭配AMD B350晶片組的主機板
有支援M.2 NVMe SSD與超頻的功能
一般使用就已非常足夠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主機板彩盒背後標示著該主機板相關的特色說明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打開外盒主機板使用靜電袋包覆著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配件非常基本,說明書、驅動光碟、SATA線與後擋板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主機板使用黑白顏色搭配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AM4腳座,與AM3系列非常相似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CPU供電部分使用散熱片幫助散熱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PWM 控制器使用 Richtek RT8894A ,採4+2相電源供電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4條記憶體插槽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晶片組上的散熱片,很像一塊盾牌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B350 TOMAHAWK支援一組M.2 SSD插槽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顯示卡PCI-E插槽搭載STEEL ARMOR,除了強化插槽外,也可避免電磁波的干擾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後面I/O介面
- 1 個 PS/2 滑鼠/ 鍵盤連接埠
- 2 個 USB 2.0 Type-A 連接埠
- 1 個 VGA 連接埠
- 1 個 DVI-D 連接埠
- 1 個 HDMI? 連接埠
- 3 個 USB 3.1 Gen1 Type-A 連接埠
- 1 個 USB 3.1 Gen1 Type-C 連接埠
- 1 個 LAN (RJ45) 連接埠
- 6 個無氧銅音效接頭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nuvoTon NCT6795D-M環控晶片,用來偵測主機板各元件溫度及風扇轉速資訊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音效晶片使用Realtek ALC892 解碼晶片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PCI使用asmedia ASM1083晶片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提供4組SATA介面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提供兩組內接USB2.0插槽與一組USB3.0插槽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主機板上一樣有EZ DEBUG LED燈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AMD RYZEN 7 1700 CPU,盒子相當大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CPU再使用一個內盒裝著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原廠散熱器,使用銅底設計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這款散熱器還有搭配一條RGB LED訊號線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訊號線連結到主機板上的LED插槽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RYZEN 1700 CPU安裝方式與AM3相同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較不同的是搭配原廠散熱器,得將主機板上的CPU扣具先拆除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拆下後再鎖上原廠散熱風扇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這邊搭配測試的記憶體使用美光Ballistix 8GB DDR4 3000超頻記憶體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SSD採用TOSHIBA XG3 128G NVMe SSD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一樣使用散熱貼片貼在SSD的控制晶片上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開機後,在主機板的四周一樣會有LED燈點綴
CPU也有LED光環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

開機後進入BIOS,CPU預設時脈3.0G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記憶體預設時脈2133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硬碟模式使用AHCI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風扇資訊頁面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HELP頁面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硬體監控頁面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進入進階頁面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OC頁面,預設模式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手動調整到3.7G,電壓調整至1.25V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將Core C6 State關閉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

底下的測試將會使用預設的狀態與手動設定至3.7G的效能比較
AMD在1700這款CPU Turbo時脈雖可到3.7G
但實際測試時發現大多時間時脈都會處在3.2G
所以效能上的發揮會有點限制
如果想要讓RYZEN 1700發揮到最好的效能
可進入BIOS手動調整至3.7G,可參考上方的BIOS調整
進入系統後再調整成高效能模式
這樣CPU時脈就可維持在最高時脈

先來看看CPU-Z內建的BENCHMARK
預設效能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3.7G效能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X264 FHD BENCHMARK
預設效能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3.7G效能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RYZEN在2133雙通道時的記憶體頻寬測試
預設時脈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3.7G時脈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CPUMARK99
預設時脈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3.7G時脈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CINEBENCH R11.5
預設時脈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CINEBENCH R11.5
3.7G時脈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CINEBENCH R15
預設時脈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CINEBENCH R11.5
3.7G時脈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3DMARK11 P模式
預設時脈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3.7G時脈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3DMARK11 X模式
預設時脈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3.7G時脈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Fire Strike
預設時脈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3.7G時脈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Fire Strike Extreme
預設時脈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3.7G時脈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Fire Strike Ultra
預設時脈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3.7G時脈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Time Spy
預設時脈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3.7G時脈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再來來比較使用預設時脈與3.7G時脈時的溫度表現
搭配1700 原廠散熱風扇
室溫大約在22度左右

測試5分鐘左右,溫度最高來到66度
但AIDA64內的監控顯示為60度
AMD目前的軟體測溫似乎還有點誤差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接著為3.7G時的時脈,電壓設定1.25V
測試5分鐘後,溫度大約來到76度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

接著底下我們將針對RYZEN 1700來做超頻的測試
進入BIOS將CPU時脈調整到4000
電壓設定到1.45V
此時光在BIOS底下的溫度就可達79度
可見原廠散熱風扇無法壓制住1.45V的電壓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所以將散熱器改裝成目前市售就有搭配AM4扣具的酷媽水冷
型號為MasterLiquid Lite 120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此時就得裝上主機板上原本的AM4扣具,然後再將水冷頭扣上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進入系統後直接測試有關CPU的BENCHMARK

先來看看CPU-Z的BENCHMARK
多核心運算已經快破2萬了,比起I7 6950X高出近4000分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X264 FHD BENCHMARK分數突破50大關,來到50.1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記憶體頻寬,因時脈有調整到2400,所以頻寬也有所進步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CPUMARK99,因時脈較低,所以這部份的跑分會被影響到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CINEBENCH R11.5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CINEBENCH R15
多核心運算破1700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最後則是3DMARK11 P模式
總分也有所成長,都快逼近17000了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最後一跑,則是測試嚴苛的HyperPI 32M 16核心
最高溫度從AIDA64的監控軟體可看到來到90度
但仍然可以跑完全程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

最後則是功耗的呈現
在預設狀態下,待機時的功耗約在65.9瓦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測試3DMARK時,約來到226.5瓦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3.7G時,待機功耗約來到73.9瓦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測試3DMARK時,約來到205瓦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時脈4.0G時,待機約來到78.3瓦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測試3DMARK時,約來到242瓦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在4.0G時脈時,測試雙燒,最高功耗約來到308.5瓦左右
AMD RYZEN 1700+MSI B350 TOMAHAWK,組成親民高效新平台

======================================================
這次AMD RYZEN可說真的是來勢洶洶,尤其在CPU多工的效能上
且售價方面來到非常親民的價格,以RYZEN 1700來說,價格約與I7 7700K差不多
但效能方面卻可上打I7 6900K,超頻後甚至直逼I7 6950X

而搭配的主機板如不需考量CF與SLI,選擇B350晶片組算是最超值的搭配
因為B350晶片就可使用超頻模式,只需進入BIOS微調幾個選項,就可讓CPU大幅進步
而功耗上也不會有太大的負擔,除了省購買費外,連後續的電費也省下來了

唯一美中不足的大概就是記憶體的頻率,無法像INTEL能夠提升到近4000的時脈
以目前這塊B350 TOMAHAWK搭配美光Ballistix Tactical DDR4 3000 8G的記憶體來測試
頂多僅能開到2400的時脈,所以讓記憶體頻寬表現稍嫌失色
但其實以一般使用者來說,這樣的差異並不會感受太明顯
況且對應INTEL的平台,目前能夠將記憶體時脈拉至2400以上的主板也屬高階板
如果以同價位的B250來說,也僅能使用2400的時脈

所以綜觀價格與效能比,這次AMD可說是大大的贏過INTEL
接下來就看各家主機板廠與軟體商要怎麼在AMD的平台上發揮出更佳的效能囉!


2017-03-09 8:42 發佈
預設狀態下 226w
3.7G時205w ?

超頻比預設省電?


4相(電感)vcore vrm
還是不建議長期超來用

mosfet 電感...等溫度通常還是偏高

80~100度up很常見
非常優秀的開箱分享文~
感謝樓主

不錯的單核效能+優秀的多工效能+超親民的價格=非常肯定這次的Ryzen

很棒的開箱 在Xfastest也有看到!
印象中這張B350主板有支援A家的CF,要再查看看

19830129 wrote:
預設狀態下 226w3...(恕刪)


拍的時候可能剛好處在較低點,不過功耗上兩者應差異不會太大
補充更新BIOS後的測試
MSI後來提供一版beta BIOS,記憶體時脈已可調整至2667
在CPU 4.0G與記憶體2667時的效能測試

AIDA64內的記憶體頻寬測試,讀取的頻寬可破4萬


CINEBENCH R11.5,記憶體時脈拉高後
效能也會有所提升


CINEBENCH R15在多工的分數也來到1746



3DMARK11 P模式分數差一點就破17000


X264 FHD BENCHMARK分數也有小提升


HyperPI 32M 16核心測試
時間縮短了1分多,這邊測試時AIDA64的監控軟體顯示最高溫99度
但應該是軟體誤判


底下使用AMD RYZEN MASTER做監控
溫度大約都在70度內,所以以酷媽MasterLiquid Lite 120這款水冷來說
超頻至4.0G,電壓1.45V看來壓制力應不是問題
我自己是1700+B350-PLUS
極限大概在3.95Ghz 1.36v
再往上拼4G電壓真的要加到爆了
(大概要直接衝1.45v左右)
當然如果供電更好一點的板子
散熱更好一點的散熱器的話
再往上拉頻率跟電壓是Ok的
目前這樣的電壓跟頻率的話
只能壓在80度但也很不錯了
(散熱器冰曼六熱管流光散熱器)

這次Ryzen的極限大概就在4Ghz上下
目前不管是X370還是B350都差不多
但是如果打算長期超頻使用的話
當然X370還是有相數比較高的優勢啦

另外我昨天有用紅外線溫度計測試
超頻3.95Ghz、1.35v電壓
VRM供電溫度都不超過80度
有散熱片的板子基本上都不會到100度啦

TonyHoung2013 wrote:
我自己是1700+B350...(恕刪)

我知道這次RYZEN不是能大超特超的走向,
但1700X與1700基本上的差異就是頻率與TDP了,
但是兩者又不鎖頻,不然大家都買1700就好了。
會不會是Max TDP限制對最後超4.0GHz~4.1GHz有所影響?
話說主機板包裝上印的飛彈怎麼像跳蛋。
弱弱的問一下,r7不是沒支援gpu嗎,那主機板上的顯示埠是給............未來的r5、r3或秋冬的apu?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