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N3050和Sempron 3850會不會差很多?

家裡一台長輩舊的股票下單機還在跑P4 3.0,最近掛掉了,沒甚麼預算所以買最便宜就好。

目前鎖定Semrpon 3850配EZlink 64G硬碟,我想P4升上來速度應該會感覺快很多吧。

不過我又看到N3050更便宜。

在PassMark的跑分,P4大約300多、3850大約1700多,N3050只有雙核心,所以跑分只有700多。

我在想如果換成N3050的話,跟換成3850相比如果感受差不多,那我就換N3050好了...

原價屋3850的組合雖然便宜,但是N3050的組合更便宜,兩者是不是速度其實沒差多少呢?謝謝
2015-11-24 10:33 發佈

紫米飯糰 wrote:
家裡一台長輩舊的股...(恕刪)

700多跟1700多差兩倍以上耶..

Henrylin123 wrote:
700多跟1700...(恕刪)


問了個笨問題...
EZlink 64g跟120g差沒多少錢...直接去xxxday加入會員,領折價卷,120g約1100元有找!!
昨天組的
CPU:G1840
MB:B85 DS3H
RAM:美光4G
SSD:Sandisk X300 128G
CASE:旋剛狂風者
Power:全漢350W
光碟機:LG DVD
一共7.5K整
Athlon 5350 比較好

AM1 封頂 CPU,PassMARK 約 2500分,性能接近 G1840

和 Sempron 3850 才差 500元而已。


買機殼含電源,約 1千元的就好了。

沒必要另外買電源供應器,機殼附送的就很好用了。

這種 TDP 25W 的 CPU,其實就算用 DC TO ATX 都行,更省電。零噪音。




↑ DC TO ATX,變壓器轉直流直接用,ATX 直插,一套約 700元左右。

SSD 零噪音,電源零噪音,整台電腦根本沒聲音。

AM1 CPU 雖有 5公分小風扇,但聲音基本上可忽略。

如果對聲音非常要求,可換成大型塔扇(不必風扇,純被動散熱),那整台電腦就真的完全沒聲音了。

******************************

ATOM 合板的話,性能先不說,內顯只能輸出一個螢幕。

AM1 內顯,是可以同時輸出三台螢幕的,看股票不是都多螢幕的比較好用。

還有要裝 SSD 的話,也要考慮 ATOM 板子上有沒有 SATA3

假如只有 SATA2 呢?或甚至 SATA1?
SSD 跑不出該有速度的。會變成降速使用。

肯定沒有 SATA3 就對了。是 SATA2 還是 SATA1 不確定。


雖說 ATOM 更省電,純被動散熱片(零噪音)

但不如買 J1900(原價屋沒賣了,要去拍賣找)

Intel J1900 合板,性能強過 ATOM,TDP 僅 10W。

不過 J1900 確定只有 SATA2....裝 SSD 浪費


↑ J1900 合板
fedora wrote:
Athlon 5350...(恕刪)


請問這個DC to ATX的東東要裝在哪裡呢?原來PSU的位置嗎?感覺很小呀...

對了,話說昨天去原價屋選了「立光冰風暴」那款PSU,回家拿起來覺得好輕喔,感覺裡面空空的,然後裝在主機板開機,CPU風扇轉了,卻沒有開機的動靜,害我以為是CPU沒裝好,都黏好散熱膏了還反覆一直拔起來檢查,散熱器的腳差點被我拔斷,我才發現是PSU有問題,拿去其他電腦測試都不能開機。我很久沒買機殼牌,竟然抽中籤王!怪的是這PSU的出廠日期居然是2015/6,被冰在倉庫多久了?被我好心買去...我該換好一點的PSU嗎?
紫米飯糰 wrote:
請問這個DC to ATX的東東要裝在哪裡呢?原來PSU的位置嗎?感覺很小呀.....(恕刪)


主要是用於:ITX 專用機殼(超小機殼)

店面罕見,需拍賣網站買(露天、Y拍、掏寶...等等)

舉例:












如上面範例圖片,可以看到:都沒有 PSU 安裝位置的,因為機殼真的超小,正方形那種的,長寬大約 20公分左右而已。

但是都有預留 DC 電源孔(給變壓器插頭可以插的孔)。

註1:ITX 主機板,尺寸是 17cm x 17cm(約一根筷子長度)

註2:有些機殼前面一條縫,那是安裝 吸入式燒錄機 用的(筆電用的超薄光碟機模組,拍賣網站買的到)。

註3:有的還附多媒體遙控器(機殼內已內建紅外線接收電路板,IR 針腳),組 HTPC 客廳電腦用的。


這類 ITX專用小機殼,必須使用 DC TO ATX 電源,分兩部份:

1) 外置變壓器(就是類似筆電那種變壓器、火牛,把 110V/220V 交流電,整流轉 19V 直流電)

2) 內部電路板(DC TO ATX),把 19V 直流電,再轉成 3.3V、5V、12V ....等等的,ATX頭、SATA電源頭、大4PIN電源頭.......等等的,穩壓保護電路板和轉接頭。


DC TO ATX 雖然是設計給那種 ITX 專用小機殼用的,但一般機殼也能用,只要有地方可以固定就行。(可以買新型 ATX 直插的,就不用那塊電路板,不然電路板要固定+底部絕緣,比較麻煩)

原先 PSU 安裝孔,可以買一塊假板子封起來。


****************************************

機殼附電源,是這樣子的:
(一般 PSU 電源,通常為 M-ATX 機殼)


↑ 進階搜尋條件,含 POWER 打勾


比如說:



↑ 這款實品還不錯看,旁邊有20CM 大風扇,散熱很好。裝 A8、A10也沒問題。



↑ 這款較有氣質,立著不錯看,省空間,直接擺桌面也沒問題。不過內部散熱不是很好,僅適合 TDP 低(發熱低)的零組件。

都是機殼+電源(買機殼,裡面就已經有含 PSU 電源,不必另外買電源)。

最主要好處是省錢啦。

當然那個電源,名不見經傳,是無法和名牌比的,不足瓦也有可能,但省錢能用就好。如果零組件吃電量不大,覺的沒差。


**************************

其實如果整台電腦的零組件,都在同一間店買的(無論:原價屋、欣亞、NOVA 店面....什麼的),讓店家組就好了。

零件都在同一間店買的,組裝服務是免費的。

組裝免費倒也是其次(自己 DIY 有樂趣),但如果零件有問題,他們在組的時候就會發現了,並更換。拿到整台電腦的時候,還會有問題的機率較小。

整線不完美什麼的,那個事後自己也能拆開重新整線。

而自己 DIY ,發現零件有問題,還要拿去換。

通常購買後 7天內更換都不會囉唆的,超過可能就囉唆了。若發現有問題的零件,趕緊拿去換。發票或收據要記得帶。

fedora wrote:
主要是用於:ITX...(恕刪)


哇,那些機殼看起來更精美,想不到以前認為隨機殼設計的特殊電源,現在也都模組化了,應該說走進大眾市場了。

感謝您的分享,真是大開眼界。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