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版上爬文一下子好像這系列的APU溫度都滿高的似乎都有40~50度,有些甚至到60度以上也看到硬碟不建議超過45度的環境運作有點擔心會不會影響到其他硬體如果是配Antec P-100這款機殼有需要加風扇,甚至換散熱器成塔式散熱器嗎?
我家小妹上大學的時候我也是幫他組這顆CPU散熱器是用6根銅管的塔扇文書待機方面溫度是還好玩遊戲可能是GPU的溫度有影響到軟體檢測是9X~100度徘徊...CPUBurn的時候也才6X度GPU影響溫度蠻大的 建議更換塔扇
A10-5800K (可超倍頻,TDP 100W),不清楚溫度高不高A10-5700 (鎖倍頻,TDP 65W) 的溫度數據供你參考:目前室溫:25度電腦閒置溫度:36度左右跑遊戲的話(CPU、GPU內顯,全滿載)大約在 45~60 度左右(冬季~夏季)散熱器:900多元的塔型散熱器(雜牌的,換機留下來的,塔型高度16CM左右,12CM 靜音風扇)噪音值良好,算靜音,少了顯卡噪音真的差很多。電腦主機內的風扇都容易換,顯卡的最難換。閒置耗電:約 55W(整台電腦,一顆硬碟狀態)滿載耗電(跑遊戲):約 130W瓦數計實測若沒打算插獨立顯卡,用 350W 的電源就夠用了。平常只玩輕量級遊戲的話,是不錯用的選擇。
L.I.H. wrote:或許塔扇是需要的吧?..(恕刪) 原廠散熱器雖也可以用,但建議是上大型塔扇(12cm風扇的佳),更靜音,散熱也更好尤其如果只打算用內顯(不想額外插獨立顯卡),很划算的,一顆塔扇同時散熱 CPU+GPU(內顯),亦即:同時給 CPU 和 顯卡(內顯)都換了塔扇。遊戲打整天的,靜音又低溫,超穩定。AMD 的腳座風扇扣具,很少在變化,幾乎十年不變,一顆塔扇可以用很久,下次升級,電腦整台砍掉重練,塔扇繼續用都行(當然前提是必須也用 AMD的,一樣扣具)。如經濟上比較緊,塔扇也有便宜的,像超頻3之類的。不過那個比較小顆,風扇好像才8cm 的樣子。原廠的最小啦,一顆金屬小不拉機的,蓄不了多少熱量,鰭片總表面積不大,風扇也只有 6~7cm。風扇這東西是這樣的:尺寸愈大,轉一圈的風量就愈多。換言之,6cm 如果 2000轉產生的風量,12cm 也許只須 1000轉就有相同風量。而轉速愈低,自然噪音就愈低。金屬散熱器則是愈大顆愈好,體積大的金屬,吸收更多熱量。鰭片密密麻麻,表面積愈大愈好,風吹過一次,掃過更多表面積,帶走更多熱量。
fedora wrote:尤其如果只打算用內顯(不想額外插獨立顯卡),很划算的,一顆塔扇同時散熱 CPU+GPU(內顯),亦即:同時給 CPU 和 顯卡(內顯)都換了塔扇。遊戲打整天的,靜音又低溫,超穩定。AMD 的腳座風扇扣具,很少在變化,幾乎十年不變,一顆塔扇可以用很久,下次升級,電腦整台砍掉重練,塔扇繼續用都行(當然前提是必須也用 AMD的,一樣扣具)。 了解不太習慣裝顯卡,塔扇一次可以散熱CPU跟GPU想想也滿值得的一個小路人 wrote:CPU的溫度沒超過70度都不用擔心不會燒壞的啦 好的謝謝您的意見
浮竹十四郎 wrote:你的監控軟體可能要更新一下喔 CPU溫度太低了吧...這溫度能當冰箱用了吧......(恕刪) 不是 0度那個哦,是 35.5 度那個現代新款的 CPU (包括 Intel、AMD )都有內建溫度偵測電路(在 CPU 晶片裡面),但是支援可以解讀的軟體非常少,所以測出來都不準確。目前主要都還是看 主機板上 熱敏電阻 (在 CPU 插槽座底下,一種溫度計效果的電子零件),回報的溫度數據。也就是主機板 BIOS 中,看到的那個溫度。不過這種偵測方式,由於是在 CPU 晶片外面偵測的,測到是 CPU 晶片周遭附近的空氣溫度,並非晶片核心真正的溫度,要+5~10度左右,才是核心真正溫度。新型 CPU ,晶片內建溫度偵測電路,會最準確,也是未來的趨勢,只是目前軟體都不行,能解讀的軟體幾乎找不到。我試過很多款軟體,偵測 APU 的溫度都不準確。可能要過個幾年後,軟體才會跟上。所以目前只能將就看:主機板熱敏電阻的溫度回報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