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小惡魔的電腦教室] 1-2.看懂CPU規格,外頻、倍頻、快取這篇文章所言得知,CPU的外頻(Bus Speed)乘以倍頻(Multiplier)就是CPU的時脈(Clock),(以下是自己的推論)因此一枚CPU不管其內部工作的時脈有多高,實際所向外提供之外頻的高低,才是顯示CPU運算能力(速度)的關鍵囉?
以下以兩枚不同時脈之CPU舉例
CPU A:
這枚CPU是目前我所使用的Intel Core i3 2100,總時脈為3.10GHz,因為此為雙核心CPU所以單一核心的時脈為1596.3MHz,倍頻是16,外頻是99.8MHz。
CPU B:
這枚CPU是我為了加以比較而虛擬出來的所以僅以理論數字論之(不去計較實際數值),假設總時脈為2.4GHz,單一核心時脈1200MHz,倍頻是6,外頻是200MHz。
兩相比較之下CPU B的時脈雖低於CPU A,但CPU B的外頻卻高於CPU A,理論上CPU B的運作效率應該高於CPU A才對囉?因為不管CPU的時脈數到底多高,對CPU以外的周邊裝置而言,外頻的多寡才是實際對外傳輸資料的速度,不知道我這樣的理解對不對?
不過我還有一些對於FSB(Front Side Bus,前端匯流排)的問題:
Q1:
Intel的FSB是外頻的4倍,這究竟有甚麼意義呢?既然外頻才是CPU實際的對外傳輸直,那麼FSB多出來四分之三的部分有何作用?
Q2:
另外,單核心跟多核心CPU其外頻跟FSB的算法沒有不同嗎?例如:雙核心CPU的外頻是兩個單獨核心的外頻相加或只計算單一核心?
Q3:
如果外頻是兩個單獨核心的相加,那麼基於FSB與外頻的比例關係(FSB=外頻的4倍),外頻增加FSB的數值也會連帶增加嗎?
Q4:
而FSB是CPU與北橋之間的連接渠道,若超頻時拉高外頻FSB也會跟著被拉高嗎?還是說雖然外頻被拉高但FSB仍然會維持原值,故外頻拉高的倍率不可能超過原來的4倍,因為FSB是外頻預設值的4倍?(我猜超頻應該不可能超到外頻拉高變成4倍吧?要是效能提升那麼多豈不嚇死人!)
雙核心四執行序
單顆核心時脈都是3.1GHz
不是單顆時脈1.6GHz相加
這樣的算法是錯地
因此你的倍頻是*31而非*16
如果用CPU-Z看到你CPU時脈是*16倍
那是因為省電煤是降頻了
當你有執行程式的時候會升回去3.1GHz
還有你看的資料是Intel Core 2 Duo的
CORE I系列匯流排介面是DMI(直接媒體介面)或 QPI (要看型號)
QPI= 外頻*倍率(倍率BIOS裡面控制)
========================================================================
Q2 Q3 Q4
還有你說的FSB算法就是外頻*4倍
那就是你外頻是多少就*4就是FSB了
不用CPU核心數是多少
跟CPU核心數是無關的
把外頻拉高FSB當然會跟著被拉高
=========================================================================
單一核心都是3.1G(並非3.1G/2=1.59G)
在來是外頻100(Core i 第2代都鎖死在100)他的倍頻就是31
如果你看到他時脈有降或者升
可能是省電技術與TB的關係,並非你這樣的算法得來!!
所以你的第一個CPUA和第二個問題CPUB的核心時脈算法是錯的,觀念在更新一下!!
A1.以往intel算FSB的方法就是外頻*4=FSB的通道值,與AMD的HTT Link相似
而AMD算HTT Link又是另一個方法
意義在於以往很多外頻都設定在200,有些在133甚至166等,在乘上4的倍數
就是FSB,intel新式CPU以改為QPI方式計算,因FSB以發展到瓶頸而誕生!!
A2~A3
答案同上
A4.這個問題牽扯到很多因素,往往會被搞得很複雜,這樣說好了,現在的新式電腦要對電腦一些貢獻
講白一點就是在省電技術和材料使用上的一些要求,所以省電的情況下就是降時脈
我們知道時脈算法就是外頻乘上倍頻等於時脈,那如果把需要時提高時脈,待機時降時脈,那就會讓電腦達到省電又效能不差的方法,所以常常看到自己的電腦時脈忽高忽低的狀況出現
但是你會有個疑問,這到底CPU怎麼去算時脈呢~~,1來就是出廠時廠商在盒子上標示的,二來就用軟體觀看並作查詢,在來就是牽扯到超頻,超頻通常方法很多種,電腦零件很多都是可以超的,從CPU,記憶體,顯示卡,還有個晶片組等等....,這可能要你自己去google一下了,很多東西不是三言兩語說的盡,總之拉高外頻確實會影響到的零件很多,不光是FSB,連CPU與記憶體等都會跟著拉高!!
建議你先釐清外頻及FSB這兩個數據分別所表達的真正含意及其區別
相信就能回答你的疑惑
外頻(Bus Speed)-指的是處理器與其他外部組件溝通的工作時脈也就是運作的基準速率
Front Side Bus(FSB)-前端匯流排指的是處理器與北橋間資料傳輸的速率類似於頻寬的觀念
正常來說,外頻速度越高代表處理器在同一週期下可讀寫越多的數據由於北橋連接的全都是高速週邊
容易因為與處理器間頻寬不足造成系統效能上的瓶頸所以INTEL在FSB採用了QDR(Quad Date Rate)技術
使其在同一週期內可傳送4筆數據,也就是外部傳輸時脈不變下,傳輸效率(頻寬)卻可提升四倍。
另外針對你問題的假設中
CPU A:
這枚CPU是目前我所使用的Intel Core i3 2100,總時脈為3.10GHz,因為此為雙核心CPU所以單一核心的時脈為1596.3MHz,倍頻是16,外頻是99.8MHz。
CPU B:
這枚CPU是我為了加以比較而虛擬出來的所以僅以理論數字論之(不去計較實際數值),假設總時脈為2.4GHz,單一核心時脈1200MHz,倍頻是6,外頻是200MHz。
以上的理解是錯的'處理器的工作時脈的計算方式為外頻*倍頻;無論核心數多寡都會運作在同一個工作時脈更沒有所謂的"總時脈",也就是外頻與倍頻的數值與核心數多寡是完全無關的
我想只要搞清楚以上的觀念你的問題應該都有解答了吧
我把我所理解的資訊稍微做個整理,若有錯誤煩請各位指正。
外頻(系統匯流排,Bus Speed)指的是CPU對外的工作時脈數,也就是1秒內數據進出的次數。
FSB(前端匯流排,Front Side Bus)指的則是CPU對北橋晶片的傳輸流量,也就是1秒內流經CPU與北橋之間的數據量。
FSB之所以是外頻的4倍,那是因為外頻只是數據1秒內進出的「次數」而已,並不是數據進出的「數量」,而Intel的QDR技術使得FSB「每1次」可以傳輸「4筆數據」進出CPU與北橋之間,所以FSB每1秒傳輸的數據量,也就是流量或傳輸速率即是「外頻×4」,這樣理解對嗎?
另外,既然CPU對外的工作時脈(外頻)遠低於內部的工作時脈,而這之間的倍數差異取決於倍頻的多寡。假如我現在買了一枚(內部)時脈數高得嚇死人的CPU,而它的倍頻也同樣高得嚇死人,因此它的外頻就低得可憐...可是外頻又是周邊裝置(包括北橋、記憶體、顯卡...)的基準(或可理解為CPU對外的閘口),因此外頻愈低就表示運算效能愈差。所以選購CPU的時候不要只關注在它時脈的高低,外頻的多寡才是最重要的,對嗎?
基於以上,那CPU的高時脈又有甚麼意義,要是外頻很低,那運算的效能就高不起來了,至少對周邊裝置而言是如此?
Cincherex wrote:
基於以上,那CPU的高時脈又有甚麼意義,要是外頻很低,那運算的效能就高不起來了,至少對周邊裝置而言是如此?(恕刪)
1.沒人規定所有的CPU指令都在一個時脈內完成,所以CPU的ALU吞吐量沒有想像的高.
2.跟ALU綁在一起的L1 cache和內部bus連接的L2/L3 cache低延遲SRAM會去Buffer指令,降低CPU外部bus的負載.
3.還有CPU內建記憶體控制器/PCI-E控制器,避開過去所有資料都需要北橋導向和仲裁的瓶頸.
總而言之,FSB, QDR(Quad Date Rate) 已經是過去式了.
Hyper Transport和Intel QuickPath Interconnect這類的點對點bus有趣多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