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 Core i7 2820QM
SuperPI 1M=11.2 SuperPI 32M=631.3 wPrime32=9.9 wPrime 1024=339.5
Intel Core i7 2620M 去年
SuperPI 1M=11.8 SuperPI 32M=660.8 wPrime32=16.3 wPrime 1024=539.8
一年多來,cpu在浮點運算部分似乎沒有多少長進?!
反倒是強化了多媒體的部份。
Intel Core i7 2820QM
3DMark06 CPU=5664.7 Dhrystone=94245 Whetstone=47295
Intel Core i7 2620M 去年
3DMark06 CPU=3732.2 Dhrystone=53870 Whetstone=3790
http://www.notebookcheck.net/Mobile-Processors-Benchmarklist.2436.0.html
我的問題:
SuperPi是否不能評估現有的CPU架構與浮點運算力?
3DMark06跟Dhrystone這幾類的演算評估,是否足以反應CPU的強大演進?
Intel&AMD是不是已經卡住,進入效能演進的瓶頸?
我的基礎是YoY的演進,架構一直推新卻無法正確解讀出效能的大突破cpu運算能力。
其實,多數軟體真的不需要太強大的cpu。
效能與節能兩者本身就是兩個極端。
個人需要的CPU浮點運算能力,不是要圖形加速能力。
某些時候, gpu的運算重要性大於 cpu。
IO的特性,必須更加強大,才能讓周邊更加有效運用。
但,怎麼看 cpu多核已經快到一個臨界點。
作業系統無法多核有效運作,那可能又是一個限制 cpu效能的大bug。
我認為,3~4核就夠了。
多核的os與軟體支援,那做好才是根本。
GPU取代CPU的多媒體運算,再由IO回傳。這樣就不用邊顯示又邊要跟cpu溝通運算到哪的浪費效能。
總之,我個人問題也請大大協助解讀我的問題。
JerryKS wrote:
我的問題:
SuperPi是否不能評估現有的CPU架構與浮點運算力?
3DMark06跟Dhrystone這幾類的演算評估,是否足以反應CPU的強大演進?
Intel&AMD是不是已經卡住,進入效能演進的瓶頸?
Dhrystone 蓋有年矣,結果和編譯器優化程度很有關聯.而且測的是整數運算
浮點運算評估通常都是用linpack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