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資料統計]APU!?我們等待了多久?

剛剛看了友站一篇很有趣的報導。
前面只不過是很無趣的新聞稿轉貼。
大意不過就是說2010 Q4才會看到AMD Fusion
結語居然再揶揄等太久了。阿榮去當兵回來剛剛好可以買
真是一語雙關啊。
一邊揶揄AMD官方這種老放消息讓人流口水的作法。(能不能確定快做好了再放消息啊?)
一邊揶揄現在中華民國兵役的短暫。靠北~不用一年就回來了,還叫啥當兵。野戰夏令營嗎?

言歸正傳:
Wiki對Fusion的起言:
2006年10月25日,AMD完成對ATi的收購後,公司就公布了「Fusion」架構,並預計在2009年底或2010年初發佈,成為K10微架構的後繼者。它亦是Torrenza統一加速計算平台的一部分,配合FireStream流處理器進行協同運算。預計內置顯示核心效能強勁,能支援實時光線跟蹤運算。
-------我是分隔線--------
2006年也是Q4就放得消息了。
現在2010/Q2,算一算也三年半了。說長部長說短不短。我們來看看3年了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AMD Side:
CPU從單核心90nm的AMD Athlon 64發展到現在6 核心 的PhenomII X6
ATI Side:
MB Chipset 從580X發展到現在890G。
從不理不睬,變成母儀天下。(想用AMD CPU?選用ATI Chipset是您的唯一選擇)
VGA:從X1000系列,發展到現在X5000系列。從挨打變成打人
NV Side:
MB Chipset:從如日中天的nForce 500到現在被迫退出市場。
跑去旁邊跟VIA玩惺惺相惜的遊戲了。
VGA:從GeForce 6到現在費米。從打人變成挨打。
Intel Side:
CPU:從Pentium D發展到i7,架構翻了三次了。不數製程了。懶
Chipset:從945發展到H55,一二三...五代,還好,用一隻手還數的出來。
VIA Side:
...........................................我記憶中好像沒啥變化(熟知得麻煩來指正)

周邊:
HDD從250G發展到現在1TB
USB從2.0發展到現在3.0
LCD?嗯...現在主流到幾算幾吋?21還是23?
MEM從DDR發展到DDR3
PCIE從1.0發展到2.0
.............................還有沒有?容後再補充。

產品:
IPHONE從1代發展到4代
Mac系列從非wintel的Power PC,發展到現在用I7。(Mac蠻難算Gen的。煩勞先進補充)
2010-06-28 9:4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資料統計
周邊的還有 DVD到藍光

HDD到SSD
amd 的apu是不是就像原本gpu是內建在北橋,現在移到跟cpu封裝在一起?
這是AMD的老毛病了..我想應該也都見怪不怪了..相形之下
INTEL雖然同樣也在"拉拉比"出個大包..不過.."拉拉比"畢竟並非其主力產品..
但在CPU的推進上"Tick-Tock Mode"則是精準的叫人害怕..

老實說要是amd能夠真正的讓apu量產上市就已經不算是辜負我的期待了..
畢竟..過往紀錄叫人不堪恭維
amd3dnow wrote:
amd 的apu是不是就像原本gpu是內建在北橋,現在移到跟cpu封裝在一起?
...(恕刪)

不是封裝在一起,是GPU跟CPU都位於同一個晶粒上,再加上原先北橋的大多數功能,包括PCI-E及記憶體控制器。這個融合的理念,對於AMD的Llano APU與Intel的下一代Sandy Bridge來說,大方向都是一樣的。

但是Llano跟Sandy Bridge(以下簡稱SNB)還是有許多不同:
1. Llano的GPU是DX11,SNB的GPU是DX10。

2. Llano沒有L3快取,SNB有L3快取及Hyper Threading

3. Llano的GPU與CPU不透過PCI-e溝通,而是透過Hyper Transport溝通,SNB就更鮮了,CPU跟GPU可以直接透過更快速的L3快取溝通。即使如此,Intel GPU的中高階3D性能要跟ATI的GPU相比,應該仍有一定的困難,不過為了殺殺所謂GPU通用型計算的氣燄,SNB會直接內建H.264的硬體編碼引擎。

4. Llano仍然算是K8/K10架構的延伸,因此沒有AVX或AES-NI這些新指令集,SNB則是支援AES-NI這個從i5開始推出的指令集及AVX這個全新指令集。

網路上有人戲稱Llano跟SNB是"弱CPU+強GPU" vs. "強CPU+弱GPU",CPU部分的爭議可能較少,畢竟Llano還是基於Phenom II X4的無大改延伸,而且又拿掉了L3快取,SNB是由打造出P6架構及Core架構的Intel以色列設計團隊再度操刀的產品(i3/i5/i7是奧瑞崗設計團隊的作品),雖然可能算不上是revolutionary革命性的新架構(對Intel自身而言),但是卻是個有確實達成evolutionary目標的產品。而且以Intel一貫的作法跟執行力來說,在預計正式上市約半年前的現在,不光是硬體廠商的硬體設計都已經完成到一定程度,連主要軟體廠商都已經人手不只一台樣機,配合Intel的軟體SDK,開始針對AVX及H.264硬體編碼器的應用開工好一陣子了。

GPU部分的爭議確實較多,畢竟對於不玩高階3D遊戲的使用者來說,Intel GPU的3D能力夠用了,對於轉檔玩家來說,直接內建H.264硬體編碼能力或許會比3D能力更有吸引力,如果ATI跟Nvidia未來基於競爭跟進,那對於一般消費者來說,GPGPU最有潛力的應用,就又少了最主要的那一個。

這就像是今天不管是ATI、Nvidia、Intel,都已經在GPU內建了專屬的H.264/MPEG-2/VC-1硬體視訊解碼器,甚至還可以同時解兩個Full HD stream(因應Blu-ray規格的要求),因此要再去運用GPGPU/CUDA來實作H.264軟體解碼器,對於軟體廠商來說開發意願就不大了,因為直接透過微軟標準的DXVA軟體界面去呼叫各家的硬體解碼器來解碼,方便又省事,如果要寫CUDA版的H.264視訊解碼器,工作就多多了,而且又會綁死在Nvidia平台上。

但是對於3D重裝玩家來說,SNB的GPU的3D能力雖然尚是未定之天,但就算能夠透過L3快取跟CPU直接溝通,大概也很難補足一貫的性能差距,而且對於將DX11列為必需品的遊戲如Diablo III來說,SNB就直接完敗了......不過Llano雖然有DX11,但畢竟也是內建型GPU,對於3D重裝玩家而言,可能也看不上眼....
阿榮那是鐵牛運功散的梗啦
由於廣告撥了幾十年
導致阿榮也在軍中打電話回家打了幾十年
所以才會有阿榮永遠退不了伍的笑話
VIA哪裡沒有進步....好不容易才生出個效果還不錯的Isaiah....
I come from the Republic of China,ROC Army AirBorne Paratroops 忠義驃悍 勇猛頑強
lchr90231 wrote:
阿榮那是鐵牛運功散的...(恕刪)


您應該不想讓APU跟阿榮一樣吧。

ycweng wrote:
不是封裝在一起,是...(恕刪)

噗噗,難得可以指正大大一下。Sandy bridge簡稱:SNB。
用SB會跟南橋搞混的。

a750828 wrote:
VIA哪裡沒有進步....(恕刪)

所以我才不想寫哩。孵了老半天結果是那樣的東西。失望啊
居然忘了01要當流量大的營利網站,而不是專業網站,我還囉唆雞婆個雕~一起喊無腦萬萬歲就行了呀,多省事。
蛙鳴之地 wrote:
Sandy bridge簡稱:SNB。
用SB會跟南橋搞混的。
...(恕刪)

確實!馬上改.....
不過個人還是關心Bulldozer,這個AMD自誇單一核心每瓦性能最高的產品!
I come from the Republic of China,ROC Army AirBorne Paratroops 忠義驃悍 勇猛頑強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