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U=CPU+GPU
AMD將之佈局於所有PC產品線,包括Thin Client、超輕薄筆電、主流筆電、桌機。
公佈首日,AMD的股價並沒有異於大盤走勢,甚至連稍微變化都沒有,
可見整個大環境並沒有特別看好APU的出現,絕大多數人仍處於觀望態度,
只有微乎其微的一小搓人不知在HIGH甚麼勁。
我個人推估AMD的股價在APU正式量產前都不會有明顯變化,
其原因有這幾個:
[1]專業評測網站上無可靠的完整資料,效能、功耗皆未知。
[2]APU尚未量產,屆時全球景氣又是如何?
[3]市場接納度如何? 是否有廠商願意力推?
[4]主要競爭對手是否會即時推出概念相近的產品? 且效能、功耗皆更加優異?
[5]產能是否能跟上需求量? 若跟不上又是差多少?
[6]其它
AMD宣稱2011年上半開始上市,
或許這麼早公佈可以有較充裕的時間醞釀市場需求,
但反過來說也是給予對手約1年的時間準備如何反撃。
各位如果想趁機投資,最好先觀望一下,
並期待歐洲某些政府的財務垮台+南北韓開打,
屆時手上閒錢多又有閒時等待的人將會眉開眼笑。
各位有沒有甚麼看法願意提出來一起討論的?
2. 這一切都還未知數, 但這種東西是低價品, 應該還是有點市場.
3. 其實現在amd的東西大家都有在推, 連sony現在都做amd的本本了.
4. 會intel就有sandy bridge, 效能功耗應該無需擔心了, 5000系列的gpu+40nm製程, 據稱每核心最低不足1w.
5. 目前看來會給TSMC, 消息來源http://www.ttv.com.tw/news/view/?i=052010141120C450E3276E5A4370AF3EFF4831A22DA41684
Sandy Bridge雖然完整融合GPU,但GPU性能還是有待觀察
不是GPU直接跟L3 Cache溝通GPU性能就會突飛猛進
到時候會不會NoteBook又外接獨顯
那跟I3 I5沒啥兩樣
上面有網友提到APU 有可能整合5450以上甚至5570(我覺得最少240P,有可能480P應該是接近5570而不是5450)
這代表除非需要更高的GPU性能,否則一般Notebook根本也不需要再外接獨顯了,光是成本就可以降低不少
再來節省不少的設計空間,過去筆電溫度過高的問題也可以妥善解決
至於APU的CPU性能較弱,如果可以借助GPU輔助運算,倒是可以彌補CPU效能低落的問題
像是以往較弱的轉檔壓縮就可以丟給GPU處理
不過前題是整體平台開發是否完整,要用什麼樣的軟體平台讓GPU輔助CPU運算是個問題
剛好這方面又是Sandy Bridge不足的地方,因為Sandy Bridge的GPU並無具備輔助運算這樣的功能
所以Sandy Bridge才會繼續強化CPU(因為除了融合GPU之外也只能不斷的強化CPU了)
另外雖然APU的CPU性能較弱,但隨著越來越多軟體支援GPU加速(例如office 2010,IE9 Firefox3.7,Safari 5)
這對CPU弱GPU強的APU來說也慢慢形成優勢
我在猜以後工作管理員除了CPU使用率之外會不會也多了GPU使用率
當然這只是APU第一代,未來隨著製程進步,可以塞進更強的GPU(來個4850 4870)
至於APU二代,因距離遙遠暫不討論
以上是看好APU的理由
不過這也不代表APU就所向無敵,因為Intel仍有較強的行銷手法
所以局勢還是不會有太大的改變,但至少可以預測AMD的競爭力更強,更難以淘汰
但事實上就目前真正應用上的領域並不多..除了與一般大眾風馬牛不相及的專業領域科學計算外..
最多的應用層面大概就屬多媒體影音的相關運算處理..例如轉檔..等.然而初期來看..由於多媒體影音格式制定的編解碼運算法則乃是以cpu的運算能力為設計依歸..所以就目前少數能支援gpu加速的轉檔程式實際操作的狀況看來..雖然轉檔速度得到長足的提升..但卻無法保證檔案品質..或許這是應用初期所必須歷經的磨合期..不過這也代表一個事實.那就gpu畢竟仍有其運算限制,儘管其運算能力峰值遠超出cpu.硬體架構的變革..讓顯示晶片得以涉足通用運算領域..但其本質仍然是gpu..仍然無法真正取代cpu的地位..
當然..未來gpgpu的應用發展首要之務當然就是確保能有正確的運算執行結果.這樣提升執行速度才有意義.然而在應用領域層面要能普及化我想仍有一定難度..因為牽涉的層面很廣..很難面面俱到..所以.我想未來gpgpu的發展仍然會侷限在加速特定應用領域..尤其是在圖像及影音轉檔例如剛推出的photoshop cs5..已經有部分功能可以支援gpu硬體加速..就程式開發來說若在程式編寫或編譯時無法把程式線性化,就不能充分利用多核心處理器的效能.而這已具有相當難度.更遑論是在異構並行運算環境下的程式編寫..目前市場多數的軟體工程師大多缺乏這樣的專業開發能力.
既是如此.為何兩大cpu廠的下一代的cpu規格都不約而同的將gpu 整合.當然異構協同運算的高運算效能是其中因素之一..但更重要的因素..乃是整體產業的趨勢..半導體產業這數十年來從最初的cpu乃至gpu架構演變,其變革不可謂之不大.多數的改變都是當初始料未及.但是唯一不曾改變的趨勢..就是單一晶片的高度集成化..從另一角度來看,就是產業奉為圭臬的"摩爾定律',當製程隨著技術 一代一代的縮小精進,晶片也加入愈來愈多的功能..而就消費者層面來看,3C商品越來越輕薄省電便於攜帶而不至犧牲效能,能夠滿足平常生活工作所需的功能..這樣的消費取向自然更是主導廠商未來產品的設計走向..
由於NV之前天花亂墜的誇大"GPU加速運算"的神話,加上GPGPU的應用已逐漸跨入一般的實用領域..
使得好像未來發展"GPU加速運算才是王道"..這種論調充斥..甚至認為..目前CPU整合GPU是看上GPU的高效並行運算能力所致..這種思維事實上根本完全不了解產業生態..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