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liang wrote:張忠謀回憶,他本來以為來台灣就是接工研院院長,結果一來兩個星期,李國鼎便找他商談,說政府想以合資的方式,建立一個超大型積體電路製造公司,請張忠謀主持。從台積的設立過程,更可看出李國鼎,被稱為「問題解決者」的本領。 現在大陸晶圓廠也在走這模式...阿里巴巴照樣一堆美資/日資...市值比台積電還高。
看了這麼多回文,我只能說,請自己Google一下「摩爾第二定律」或著參考這篇文章:https://technews.tw/2020/07/10/intel-toothpaste-vs-ibm-toothpaste/
soziwow wrote:ASML微影技術那麼強,沒買他們機器,根本沒辦法做更小奈米為什麼不自己做晶圓代工??要賣機器給台積電??(恕刪) ASML極紫外光主要研發經費是TSMC給的怎麼可能做背叛金主的事情。ASML自己下海搞Wafer準備被TSMC告到倒
1247413600 wrote:這樣說感覺好像台積電就是不同設備的印刷廠,印的解析度比較高 雖然這樣講很奇妙,但完全正確。如果了解現在的晶片怎麼製造出來的,就會發現台積電真的就是一間印刷工廠無誤。前面有人提到的ASML極紫外光機,從功能上來看,也的確就是一台印刷機沒錯。只不過不是印在紙上,而是印在晶圓上,且印刷的方法不是複印,而是蝕刻。另外印刷原理也不是拓印,而是用上了光感應化學變化(也就是傳統相片/膠卷底片的成像原理)你看到10奈米、7奈米、5奈米、3奈米,講的就是能印出來的線路(與其間隔等參數)能有多細。這同時也代表台積電印出來的IC圖形,解析度真的比較高,可以在同樣面積裡面,畫進更多的圖形進去
vqs13458 wrote:這點我就想不透了技術...(恕刪) 聯電的實例擺在眼前還不明白嗎?!聯電可是台灣最早做出x86CPU的(而且效能與intel同級品相當,雖說後來被intel告)當年聯電就是跨足ic設計才把客戶給嚇跑的啊
明月下的清風 wrote:雖然這樣講很奇妙,但(恕刪) 靠黃光微影製程印刷晶圓表面只是第一步。印刷決定了平面上的圖形結構。關鍵的第一步都做不好自然就不會有下一步了。勉強繼續做只會越做越糟。然後IC是一種立體的多層堆疊結構,後面還會反覆的堆疊,挖洞與與曝光顯影這些步驟一再重複執行。每一個步驟做不好都會影響到整體的結果。一次做一件事成功率99%以上可能不難。要重覆上百個步驟每個步驟成功率都要99%以上,才能讓良率落在可以接收的範圍內,這才是難事。
tung5155 wrote:2000年,威盛的南北橋晶片組挑戰英特爾,結果成功拿下全球市佔率一半,在台灣股市創下629元的天價 印象中當時有專利權上的爭議.Intel還對VIA提告,後來是透過買下S3,取得相關專利權後,才停止這場風波但是Intel也不是省油的燈,新世代的CPU 就把南北橋架構大改, 讓其他廠商無法插手, (記得中間有段過程,Nvidia 想以ION介入,但是後來好像也無消息了)所以VIA就一路@@@@@到現在
putersuper wrote:後來是透過買下S3,取得相關專利權 買 S3 的是 HTC, 被投資人罵慘了.==VIA 當年是 生產了讓 PENTIUM 4 可使用 DDR 記憶體的晶片組,而當時 INTEL 自己的晶片組卻只能使用 昂貴的 RAMB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