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山直文 wrote:
那麽問題來了。AMD如果從7nm進步到5nm,電晶體到底是提高了多少?
請多多關注 功耗 這問題!
第一把 Ryzen 5nm, 最好是專注在大降實際功耗, 電晶體增加少許即可.
這樣能讓對手的產品相形失色, 晶體數量調到剛剛好贏一點, 但功耗只需 1/3 甚至更低.
當然, 算力追求魔人追求的一兩個型號也要照顧到, 工藝進步部分就全加電晶體嘍.
過去 i社帶領的狂加功耗現象, 要先回到正常狀態.
用原廠散熱器風扇可順跑烤機才叫正常.
要整機效率提高, 請 A社放棄 GF. Chipset 和 IO die 應該可以進化改成 GG 7nm.
速度增, 功耗大降.
m1 示範的第一把, 強調功耗低. AMD 不可能不重視, 此非幻想話題.
恍似 wrote:
請問Intel 11(恕刪)
intel現在就製成上而言 最大的劣勢不是功耗 反而是面積
14nm面積最大,rocketlake的那個架構是sunnycove的翻版 面積進一步增大20% 造成11代rocketlake最多只能8核
很多人說是功耗 其實不是.就算rocketlake 給到10核 只要全核心稍微降一點比如從4.8ghz降到4.6ghz 功耗和10900k差不多.然後ipc 19%的提升還是能換來總共15%左右的提升
無法上10核就是因爲面積不夠了
到了12代alderlake 其實也面對同樣問題
雖然intel10nm面積相比14nm降低了一半 ,intel的黑科技superfin晶體管異構技術能讓能效大幅提高15%,
副作用就是面積也因此增大了20%,而willow cove架構的設計比起sunnycove又更大了一些
所以假設rocketlake 最多只能8核,換成10nm理論可以到16核
又因爲superfin減少到12-14核,然後willow cove比起sunnycove又更大最多只能12核
然後改良版的superfin 也就是10nm esf可以稍微減少一點面積同時進一步提高能效 ,但alderlake 的golden cove架構相比willowcove架構又加入更大的緩存帶來更大的面積
所以alderlake 理論上 塞入12個大核已經很勉强.只能塞入10個大核加上1-2核的剩餘空間.
所以才要搞出8大8小這種奇葩
根據官方説法,8個大核占用面積約等於2.5個大核,成本也約等於2.5個大核
所以,alderlake 8大8小 實際規格就是10個大核多一點的規格.成本比起5950x便宜多了
比起5900x都便宜
而多核效能甚至有望打敗5950x ;5950x爲了壓住功耗 ,全核心只有3.77 等於自殘一臂
給了8大8小alderlake多核超過他的可能性
---------------------------------------
8大8小的設計就功耗而言,其實沒什麽用.主要發揮在待機功耗能進一步降低到10w以下
筆電甚至可以到1w以下
但對於多核烤機 多核多工時 反而是適得其反.
intel如果真的要做出用最低功耗換最大多核效能 ,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盡可能多的增加核數量 然後全核心壓的更低 .這才是能效最大化的辦法.這麽做最大的壞處就是貴
----------------------------------------------
如果真的要換來最多的多核效能.又要便宜, 就不能考慮單核性能了
最神的辦法就是搞出一個36小核的怪物
全核心不到3ghz 不帶超綫程 ipc 和skylake 一樣
這樣它的理論多核跑分可以達到5950x的2倍
功耗不到150w
也許intel正在開發一款這樣的產品
eclair_lave wrote:
DDR5.新協處理器導入,以及疑似L4的導入等等
你講到另一個重點了!
請在 DRAM 廠線上的, 盡快推出 1 beta nm 工藝產品. 4層堆疊 HBM DRAM
的需求一直都在, TSV 先進封裝也 ready 了, 以 1 die 2GB 來說, 4層堆疊就有
8GB, 一起封裝進 CPU. 4層堆疊代表 4倍的功耗, 別肖想要 3D 封裝在 CPU die
下方, 先把那正規 10nm DRAM 開發產出再說.
GPU, CPU 都有更先進工藝 DRAM 的需求, 別再龜速爬行, 還有疑似業內人士
上來沾沾自喜說很努力的, 其實以打 PMD來說, 應該判為 I grade, 需要改善進步的.
這樣有無聽懂了!?
GG NV 先後都在前年, 去年說: 目前的 DRAM 不好用. 我是支持 GG 自己來,
用商業聯盟方式, 由客戶兜出允許製造 DRAM 方案, 設計後交由 GG 代工, 順便封裝在
邏輯芯片正下方. 這個能再度重擊 SS, i社.
也別再有人跳出來說 DRAM 和 邏輯芯片大不同, 意思是 GG 無法順產 DRAM 之意.
幾年前, 當討論到請 AMD 下單 GG, 就有人說: GG 從未做高頻的, 就是沒法順利之意.
還有, 討論到 ARM CPU 端到筆電, 桌機 PC, 就有人說架構大不同, 沒法!
我看: 是這些人擁 x86 資源和經驗, 不願放棄說出來的話!
事實證明, 一一都克服了, 效果也很不錯.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