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

英特爾7nm相當於台積電3nm?

xhideto0930 wrote:
這次有機會 只要amd(恕刪)


當年AMD會吃土,另一個原因是自己的晶圓廠是個廢物
(就是指現在的globalfoundries,格羅方格/格芯)
不然AMD幹嘛2009決定賣掉自己的晶圓廠獨立成為Globalfoundries?
而為何合作關係於2018到期後就頭也不回的直奔台積把老戰友踢到一邊??

對比正式切割後AMD的一飛衝天,Globalfoundries還要瘋狂賣廠停止7NM以下投資
誰強誰弱決策正確與否很明顯了
MOTO迷 wrote:
所以intel什麼時(恕刪)


他倒了就麻煩了
換成AMD變成Intel的位置開始擠牙膏
然後價格又可以給你開高高

我非常期待便宜效能又好的Intel出來啊(一方面也可以抑制AMD的價格)
不然現在是被酸到好玩的
akenomeisei wrote:
他倒了就麻煩了
換成AMD變成Intel的位置開始擠牙膏
然後價格又可以給你開高高

我非常期待便宜效能又好的Intel出來啊(一方面也可以抑制AMD的價格)
不然現在是被酸到好玩的
intel可以擠牙膏 AMD不行?
現在就在擔心誰擠牙膏也太早

intel是價格高效能增長幅度低 才被說擠牙膏的
而AMD目前這種效能增長 就算明天開始擠牙膏
同價位近乎1.5~2倍效能增長 這牙膏也比intel的牙膏要粗要長要香

照目前簡報目標一一達成的AMD 未來簡報增長效能的可信度很高
未來效能增長幅度 那能叫做牙膏?
只會用效能更高去換賣的更貴
哪像intel效能增長慢又賣貴


要擔心的是AMD未來在高階產品上 價格往上拉升到一般人無法負荷的價格
但也不用擔心太多 那就不是給一般人用的 也不會讓一般人需要花到大錢去買

兩三年後 16C32T, 32C64T對一般人來說 很夠了
不用去拼到64C128T 128C256T這種就不要強求了

要是照intel簡報時程 未來兩三年 i系列要破個20C我看很難
                              彈幕濃!
目前cpu已經夠快了,我現在用6C12T就相當夠用。
更早之前,我的amd hd 5970高階顯卡(卡王)就已經是2C2T,
但偏偏OS不支援,vga空有硬體,卻無法發揮,
玩遊戲跑的比中低階的顯卡還慢,無奈只能用低特效玩。
Kang-Wei Tzou wrote:
目前cpu已經夠快了,我現在用6C12T就相當夠用。
更早之前,我的amd hd 5970高階顯卡(卡王)就已經是2C2T,
但偏偏OS不支援,vga空有硬體,卻無法發揮,
玩遊戲跑的比中低階的顯卡還慢,無奈只能用低特效玩。
顯示卡那個不知道怎回答你

紅字部分 說真的沒人在嫌效能高的
要是同樣價錢組新電腦可以買到32C64T
單核小輸10% 有32C64T可用
單核小贏10% 只有6C12T

你還會想買6C12T?................


過幾年
AMD可能最低階千元產品的核心8C起跳
一般都買16C 加點錢上32C
intel又熱又燙的萬年4C8T 8C16T 12C24T真不知道要賣給誰
頂多高頻跑遊戲多個一兩張幀幅
說intel贏過AMD intel最強(實際上多個一兩幀沒用處)

等到顯示卡4K到位遊戲順跑 8K觀望
8K需要更多核心聯合運算大量使玩家得以感受的沈浸式場景時
以intel的效能提升速度 效能又要開始不夠了................

-----------

就像1700剛出來時 8C16T對上i7七代4C8T 跑戰地風雲
1700最高幀幅略低i7七代 最低幀從沒掉到低於60
i7七代最高幀幅略高1700 最低幀確有突發掉到低於60 導致畫面些許lag
測試加開實況錄影上傳
1700完全無礙 遊戲順暢 實況正常
i7七代實況不行 遊戲突發掉到低於60明顯
到了i7八代6C12T才改善問題 明顯核心數調用不足

i7七代換八代..........板U都要換 = 荷包大失血
1700不行 還有2700 3700可以升級
                              彈幕濃!
恁爸昧爽 wrote:
IBM的14奈米比台積電的5奈米還強,當然功耗和發熱可能不好看就是了。

聊工艺密度?台积电的5nm在格罗方德的14nmSOI面前,哭得像个孩子


連結裡得那篇文寫者搞錯了


這張圖在其他國外/內得引用說明時,都有特別提醒換算不同,不能直接同對比

一般SRAM是6晶體管為一個單元(M1~M6,這並非定數,也有由更多電晶體組成的樣式),eDRAM則是每單元只有一個晶體管

所以圖表上代表IBM得那個綠菱形方塊才會刻意加上註解是IBM/GF 14HP "EDRAM" ,因為這張圖上其他各廠製程都是在講SRAM

實際上GF得 14nm SRAM 每單元面積還是那個0.064
EDRAM才是每單元面積0.0174

通常在算CPU或任何IC得電晶體密度時,會把邏輯運算區塊跟各快取都分開來依其種類計算,避免出現換算上得過大誤差
eclair_lave wrote:
順便看看對岸討論的
...(恕刪)


這個討論區不錯~
skiiks wrote:
而台GG要是在2021確實產出3nm 那在輸給intel 2026 3nm之前
台GG有五年時間可以改善優化3nm製程或推出更新的2nm, 1nm製成

TSMC應該沒辦法在2021量產3nm,至少目前沒聽說有相關PDK與搭配的EDA Tools可以使用。通常PDK出來到試產都要一年以上時間。而且最近的法說會才說2021下半年試產,2022量產,以個人工作接觸覺得這說法有點樂觀。

另外TSMC到3nm還是採用Fin-FET,對手都打算採用其他技術了,其實有點讓人擔心是否會被對手彎道超車啊!

https://www.bnext.com.tw/article/57497/tsmc-3nm-semiconductor-finfet-samsung-gaa-reason
游戏脑力 wrote:
那裡是如果。那是錯覺
如果你一直留意intel的進度
從去年開始,他們就沒再延遲,反而加快了
比如去年的10nm icelake原本說是去年年底,結果8-9月就出來了 ,oem廠商大概10左右就上架了
然後今年tigerlake也提早了到6-8月,9-10月oem廠也會上架。

有沒有發現這些都是低功耗、低性能的產品?Intel的10nm遲遲沒推出高性能產品,沒辦法用在i9-10900k製作上,表示intel還有某些問題沒克服,這種10nm製程就是跛腳10nm。

Intel不灌水10nm相當於TSMC 7nm又如何?TSMC都在量產5nm了,相當於Intel還不知道在哪的7nm,到底有啥好拿出來說嘴的?

我其實也是個I粉,我不用AMD,公司電腦不管Serverc或PC一律選Intel,因為軟體可能有對Intel最佳化,但很可能沒對AMD最佳化,我不想賭運氣,但是我看你們幾個A黑發言真的是看不下去。
  • 1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