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ManCcC wrote:
其實SOHO反而也用不到CPU效能
寫寫網站,寫寫APP,寫些程式,做點美工。
不會用太多CPU資源,美工應該也著重在顯卡。
除非是影像剪輯的工作室,可能轉檔比較需要。
不然會給SOHO寫的,一般也不是什麼超大型系統。
打開Visual Studio,用8核還是16核都差不多
除非寫大量的執行緒要測試(恕刪)
別用自己的想法去看世界,不然很容易被侷限住自己架設的框框
SOHO族只是一個工作類型,但他們在各領域所踏足的遠超出你的想像
你的這些想法只是你自己架構出來的吧,覺得我的認知是這樣,他們能做的事情也頂多這樣
你知道美國NASA,因為經費不足,有把發射火箭的工作,丟給外包公司嗎?
航太有些複雜的計算,也有個人工作室接手某部分的運算嗎?
有些地震以及各種災害的影響模擬,也有個人工作室在做運算的....
這些都需要較強力的運算硬體,及多核效能,不然跑個幾個月幾年都有可能
這些是少數嗎? 不,其實也不算少,台灣有這些硬體需求的SOHO族,幾萬人是有的
我為什麼會知道? 因為我工作型態也是屬於SOHO,所以我並不是聽來的,不是自己想法出來的,而是自己就是這樣的工作型態
我就會用到依些需要運算效能的硬體
我也不斷在測試,畢竟這是一個工具,我也希望以最省錢的方式,讓電腦能完成我的使用
我一開始用I7-3700,發現他在更大的運算無法負荷,接著我就買了I7-8700,勉強夠使用,為了省錢,我嘗試了R5 2600X,但發現效能不到讓我滿意,而且8700也漸漸不夠用於更複雜的運算了,我只好又買I9-9900K,目前勉強持平,但未來很難說
口說無憑,我附上最近購買單據,目前他們也是同時作業中,效能好的就給他比較複雜的運算,效能差的,就給他簡單點的

因此有更強大更多核的CPU問市,並下放家用市場,我是很樂見其成的,但價格當然也是考量的要點,不然不在意價格,我現在也可以直接買16核甚至32核的
而我們SOHO也有一些群組也偶爾會有些交流,我們工作類型都是需要效能較好的電腦,這就像我前面說的,當你們沒接觸到這類型的工作者,你對他們的了解能有多少?
一般SOHO族也不是你隨隨便便就會遇到的,因為工作上大致不會跟你有交集,而且大部分時間都在家裡工作,有時一忙起來沒日沒夜的,一次連續工作20小時,半夜才去超商買個東西吃,十分鐘後,又窩在家裡繼續工作,只有客戶才知道怎樣連繫他
而另外的影音工作者也愈來越多了,看看YOUTUBER有多少人,這些人做轉檔剪輯,雖然4核也可以做,6核也可以做,8核也可以做,但核心數愈高,他們的時間成本就愈低,它們對於CPU也是有重度需求,當然如果可以他們一定每個也都希望能用32核以上的,降低它們的工作時間,但就是成本的考量,有沒有辦法購入這樣的設備
以目前新的社會型態,對於電腦效能有重度需求的工作者,比起十年前絕對來的多太多了,以前哪來哪麼多個人工作者,哪來那麼多影音工作者
對於手機平板的使用者,大都是來自於休閒娛樂,就算早期它們使用電腦也是用於休閒娛樂,只是現在把娛樂轉到手機跟平板上
而要用電腦工作的,它們還是要用電腦工作,而且很多需要使用更高階電腦的工作者,還在不斷增加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