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dgm00 wrote:
第一個方向是INTE...(恕刪)
我覺得如果AMD簡化R3, R5, R7的line up, 加入R9, 會很合理。
純粹不斷增加核心對大部分的玩家來說一點用都沒有。
不如下一代R3簡化成4C8T, R5只剩6C12T,R7保持8C16T, 然後每個價位上都再比前一代降低1000 ~ 1500塊左右( R3不必降 )。不但可以讓R3到R7都只需要一個CCX減少成本, 性能上也可以讓玩家買單了( 當然前提是AMD要著重優化遊戲性能 )。
然後在12000上下的價位插入12C R9, 15000插入16C R9.
然後R3與R5就都各只有1個產品。在接著推出R3與R5的APU,價格都比原本的R3, R5低一些,然後靠著臺積電的製程能力,讓R3, 5的APU比沒內顯的R3, 5預設頻率低個1GHz左右就可避免產品線自打嘴巴( 我覺得可能會R5 3600X 預設4.4GHz然後3500G 3.4GHz之類的,APU產品繼續用tooth paste封裝來降低成本順便降低你超頻潛力拉開產品地位 )。甚至可以在底端增加1個4C4T的APU產品來作為超級CP的存在,而且又不會以下犯上因為R3已經是4C8T了。
對AMD最棒的是,等到第四代也不用換新架構,把原本只有在R9才看得到的12C跟16C下放來R7,變成R9 16C, R7 12C, R5 8C/6C, R3繼續4C.
因為Zen 2 注定要用兩代,AMD不可能有那麼多資金研發新架構,時間也不允許。但Zen 2有可能剛出時架構完整性就太高了,不能靠像1代升到2代這樣,只靠優化架構就讓玩家買單。一定要藏一步讓核心在4代時才下放,讓世代更替的間距是等距而且有感的。
以上純粹是以很商業的角度探討
可能不太討喜,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