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思考了ZEN2-3000 到底會不會給 "R5~R7" 增加核心數的可能性(純分析各種可能的邏輯方向)

sdgm00 wrote:
第一個方向是INTE...(恕刪)


我覺得如果AMD簡化R3, R5, R7的line up, 加入R9, 會很合理。
純粹不斷增加核心對大部分的玩家來說一點用都沒有。
不如下一代R3簡化成4C8T, R5只剩6C12T,R7保持8C16T, 然後每個價位上都再比前一代降低1000 ~ 1500塊左右( R3不必降 )。不但可以讓R3到R7都只需要一個CCX減少成本, 性能上也可以讓玩家買單了( 當然前提是AMD要著重優化遊戲性能 )。
然後在12000上下的價位插入12C R9, 15000插入16C R9.
然後R3與R5就都各只有1個產品。在接著推出R3與R5的APU,價格都比原本的R3, R5低一些,然後靠著臺積電的製程能力,讓R3, 5的APU比沒內顯的R3, 5預設頻率低個1GHz左右就可避免產品線自打嘴巴( 我覺得可能會R5 3600X 預設4.4GHz然後3500G 3.4GHz之類的,APU產品繼續用tooth paste封裝來降低成本順便降低你超頻潛力拉開產品地位 )。甚至可以在底端增加1個4C4T的APU產品來作為超級CP的存在,而且又不會以下犯上因為R3已經是4C8T了。
對AMD最棒的是,等到第四代也不用換新架構,把原本只有在R9才看得到的12C跟16C下放來R7,變成R9 16C, R7 12C, R5 8C/6C, R3繼續4C.
因為Zen 2 注定要用兩代,AMD不可能有那麼多資金研發新架構,時間也不允許。但Zen 2有可能剛出時架構完整性就太高了,不能靠像1代升到2代這樣,只靠優化架構就讓玩家買單。一定要藏一步讓核心在4代時才下放,讓世代更替的間距是等距而且有感的。


以上純粹是以很商業的角度探討
可能不太討喜,請見諒。
官方之前就表示過2020要用7nm euv的zen3了,zen2 似乎只用一代
就算不用zen3起碼也會來個zen2+
然後不斷的增加核心只有好處沒有壞處的,就算是遊戲跟瀏覽網路,未來都只會越來越對多核心進行優化
多核心就是未來
Jasonjou wrote:
我覺得如果AMD簡...(恕刪)


以商業的角度來看
AMD現在這種方式才是對的
不要忘記AMD不管現在EPYC、TR系列跟RyZen都是用同樣的架構
也就是IO die+chiplet..
一個chiplet 的die就是8C
所以不管你是4C 6C 8C 成本應該都是一樣的然後12C 16C成本一樣
這也是為何雖然大家說他的design guide是12C,但是我覺得一定會有特仕版16C
因為沒理由成本依樣然後捨棄可以賣高價的產品
TSMC應該也沒有廢到會有那樣多不良的東西打下來做成4C的
既然4C跟6C跟8C成本一樣,我與其要出4C 便宜賣,不如把最低的型號訂為6C
這樣賺的錢才多..

核心數量沒有再嫌多的
在單核效能OK狀況下核心越多越好呀

那低價版呢??這是我猜的
4C這個地方就拿筆電架構改一下就好了
3750h 這種加強一下我覺得還型
或是APU可以彌補這個空缺.

另外之前有PO過
Ryzen 3 5 7基本上就是要對上intel i3 5 7..
蘇媽在CES後的訪問有提到AMD的優勢就是堆核
所以先不管效能...R3對i3..R5對i5核心就是要多
未來如果R7是12C才可以打i7的8C(至少有宣傳噱頭)

那R9自然是要對上i9了

Malware Virus wrote:
以商業的角度來看
AMD現在這種方式才是對的
不要忘記AMD不管現在EPYC、TR系列跟RyZen都是用同樣的架構
也就是IO die+chiplet..
一個chiplet 的die就是8C
所以不管你是4C 6C 8C 成本應該都是一樣的然後12C 16C成本一樣
這也是為何雖然大家說他的design guide是12C,但是我覺得一定會有特仕版16C
因為沒理由成本依樣然後捨棄可以賣高價的產品
TSMC應該也沒有廢到會有那樣多不良的東西打下來做成4C的
既然4C跟6C跟8C成本一樣,我與其要出4C 便宜賣,不如把最低的型號訂為6C
這樣賺的錢才多..

核心數量沒有再嫌多的
在單核效能OK狀況下核心越多越好呀

那低價版呢??這是我猜的
4C這個地方就拿筆電架構改一下就好了
3750h 這種加強一下我覺得還型
或是APU可以彌補這個空缺.

另外之前有PO過
Ryzen 3 5 7基本上就是要對上intel i3 5 7..
蘇媽在CES後的訪問有提到AMD的優勢就是堆核
所以先不管效能...R3對i3..R5對i5核心就是要多
未來如果R7是12C才可以打i7的8C(至少有宣傳噱頭)

那R9自然是要對上i9了


而蘇媽親口說「你會看到超過8核心的產品,但我沒有說多幾核」
成本都一樣還不開12C 16C高價賣才奇怪 AM4腳位有CEO親口保證 一定是超過8C
ค้้้้้้้้้้้้้้้้้้้้้้้้้้้้้้้้้้้้้้้้้้้้้้้้้้้้้้้้้้้้้้้้้้้้้้้้้้้้้้้

Jasonjou wrote:
我覺得如果AMD簡化R3, R5, R7的line up, 加入R9, 會很合理。
純粹不斷增加核心對大部分的玩家來說一點用都沒有。
不如下一代R3簡化成4C8T, R5只剩6C12T,R7保持8C16T, 然後每個價位上都再比前一代降低1000 ~ 1500塊左右( R3不必降 )。不但可以讓R3到R7都只需要一個CCX減少成本, 性能上也可以讓玩家買單了( 當然前提是AMD要著重優化遊戲性能 )。
然後在12000上下的價位插入12C R9, 15000插入16C R9.
然後R3與R5就都各只有1個產品。在接著推出R3與R5的APU,價格都比原本的R3, R5低一些,然後靠著臺積電的製程能力,讓R3, 5的APU比沒內顯的R3, 5預設頻率低個1GHz左右就可避免產品線自打嘴巴( 我覺得可能會R5 3600X 預設4.4GHz然後3500G 3.4GHz之類的,APU產品繼續用tooth paste封裝來降低成本順便降低你超頻潛力拉開產品地位 )。甚至可以在底端增加1個4C4T的APU產品來作為超級CP的存在,而且又不會以下犯上因為R3已經是4C8T了。
對AMD最棒的是,等到第四代也不用換新架構,把原本只有在R9才看得到的12C跟16C下放來R7,變成R9 16C, R7 12C, R5 8C/6C, R3繼續4C.
因為Zen 2 注定要用兩代,AMD不可能有那麼多資金研發新架構,時間也不允許。但Zen 2有可能剛出時架構完整性就太高了,不能靠像1代升到2代這樣,只靠優化架構就讓玩家買單。一定要藏一步讓核心在4代時才下放,讓世代更替的間距是等距而且有感的。


以上純粹是以很商業的角度探討
可能不太討喜,請見諒。

ZEN2要出16C也不影響以後的ZEN3阿..... DDR5也快了 跟ZEN3一起推阿
ค้้้้้้้้้้้้้้้้้้้้้้้้้้้้้้้้้้้้้้้้้้้้้้้้้้้้้้้้้้้้้้้้้้้้้้้้้้้้้้้
ya19881217 wrote:
而蘇媽親口說「你會...(恕刪)

一樣的話我不知道回覆幾次了~ 會超過8核 我一直都相信~
但那不是主要問題~ 重點在R5/7給幾核阿~ 核心不變~ AM4多個R9給你12核也算是[會超過]...
目前除了之前的發表會和那小段訪談就沒別的了~ 也只抽象的說會有超過8核的產品~
但詳情卻沒透露~ 意義不大~ 注意我標題就說了針對R5~7的可能發展做分析討論~
目前[會超過8核] 我是認為早就沒啥好講的 差不多講到爛了~
最大問題就不在 [全線] 會有超過8核~ 而是R5會給幾核(連帶會影響 R3/7 佈局)

至於成本是不是真得一樣... 我覺得不是當事人不要講太肯定...只有廠商他們自己才知道...
又如果成本一樣... AMD甚麼時候在消費型平台用沒CP值的價錢賣過了?
12/16我相信有可能出~ 但價位算不算"高" 就到時候才知道了~ 畢竟 高也有分數據上的高或觀感上的高....
數據上的高以就是看你要定義多少以上算高~ 觀感上的高就是CP值在及格以下...
Jasonjou wrote:
我覺得如果AMD簡...(恕刪)

其實你講的就差不多就是把我分析的4大方向做整理總結~ 觀點差不多~
只是AMD畢竟不少人是應用用途~ 我也是~ 所以還是會希望能全線增加核心或同核心數比上一代減少1500~2500台幣...
(當然架構效能也要有優化而不是單純升頻)
我會期待ZEN2也說了好幾次是應用用途... 所以對我來說 8 核是基本需求...
要是一樣的錢只能買到6核X版... 那我寧願找2700散片或二手... 我相信還是有不少人跟我一樣是想拿ZEN取代XEON或 I7/9 的...
8核下放可以讓預算較低的工作用途者可以受惠減少因為需求造成的提升成本~
不過我認同AMD要好好優化架構效能/效率 增加遊戲玩家的接受度和市場~
像我就已經早決定好目前我要撐4~5年的遊戲機用 9600K...
我主要玩單機不搞實況 沒在多開或刷線上遊戲 求的是穩和順(不看FPS數據多少) 不是可以剩多少資源(的浪費)...

但要說間距的話~ 你說到4000系列再下放~ 那不就不符合你說的要等距了?
1000~3000的R5核心數都一樣的話 哪來得等距? 你用甚麼邏輯看的?
都給你中間隔一檔期了耶~ 要連續3檔都一樣核心數的話跟INTEL擠牙膏有什不同? 只是比INTEL少擠一次?
能把最低時脈全面提升0.4G以上且價位全面降20~25%的話那我覺得才擠得有價值~ 不然就不是那個主打CP值的AMD...
8年前AMD不是主打消費型核心價位低於9000NT?(那時候大多在6000以內)

TR就是主機板太貴又核心CP值比AM4低很多才會銷量少很多很多... 你要價位賣高也要定個大家能接受的價位~
不然跟XEON比也沒有好太多~ 目前ZEN+的布局對低成本的工作者想上12C也很尷尬~
以我的觀點你想提高購買率/意願的話 還是同價位下再給更多核心或"明顯"得更高效能把差距拉出來會比較好...
Malware Virus wrote:
以商業的角度來看AMD...(恕刪)

目前的I9-9 也才 8C16T... 拿16C32T根本殺雞用牛刀且價位也不一定會有人(尤其玩遊戲的)買單...
12C24T或10C20T打I9 我是覺得可能性較大... 未來的事 未來再說吧~
或許偏重多工和應用的,我覺得比較可能會買16C的單(前提是價位要能接受)...
I7-8700價位可以買到10~12核的RYZEN的話我是一定願意買單~ 我原本就打算目前我的配備最高到12C就好~

今年內要是INTEL沒甚麼干貨的話頂多就新一代非K I7/9基礎時脈上到3.7~3.9G 動態穩上4.6G然後全線軟鉛銲吧...

以我的思維~ 以INTEL的尿性~ 未來 INTEL要馬全線+2核 不然就是推 I-10-...
要說16C 打 I9 要等 INTEL 給 I9 12核以上再說吧... 不然也不會目前為止至少要TR才有超過8核...
不是說不會有16C~ 是說INTEL官方不一定認同跟I9對打~ 畢竟不同人觀點不同~ 玩家的想法不等於官方立場~
要打的話早在18年11月底或19年1月就出個AM4-R9-2800(限制最大3.9G 並降低L3快取 且只能雙通道) 跟9900K對打了 不用等到5月...畢竟2000系列的架構又不是不能做...


sdgm00 wrote:
其實你講的就差不多就...(恕刪)


我在想的是AMD如果可以靠IPC提升 + 製程提升達到單核提升25%並在多核達到20%提升同時不增加任何耗電量
應該就能像我說的這樣做
如果AMD的IPC正式超越Intel,很難不會稍微放慢腳步。又有臺積電加成......
AMD不需要瘋狂的把所有底牌一次拿出來啊,你懂吧......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