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再買G31+E3200, 還是升級 amd CPU @@

mindforce wrote:
看來樓主已經做決定啦...(恕刪)

其實實說也有點奇怪.....樓主現在是3部電腦了...可看第一面
真的很亂....他一開始說換cpu,這樣就頂多2部電腦
結果現在g31 e3200又變出一台電腦,真的不知道該說什麼
這樣子一開始換成x4 640的選項就不存在,因為來主要的是三部電腦
買640又要版子 ram了
e3200+g31
266~300外頻
12x266小超3.200g
超頻 遊戲機
比x2 240+nf 6100好超頻吧
220~240外頻
14*220=3.080g

不論有無獨立顯卡 都在猶豫吧
就看那邊高興 就去買阿 有差嗎?
其實可以不用超也不用在意E3200可以超多高
240是2M快取且原時脈就已2.8G了

不用超就已贏了E3

E3200與240等級有差
要換成比240貴300元E5300才有得拼(E5200已停產)
所以就算是最省錢的同等級配置還是AMD較便宜

而論超頻那也得選用G31與G41中最便宜179X元的技嘉G31M或微星G41才能調電壓
不然E5也無發揮極致

而同樣179X元買MB那AMD也已可買微星780G了
那也不用質疑GF615的HT不足與超頻潛力的問題了

而微星G41與780G的效能差異........這就不用我說了
G41出來A錢的
X3100與X3500的差異在780G下已不重要了
有的品牌連出都沒出.省略掉了

英特爾除了出了款英特爾剛好無同級的E3200外
真的沒什麼可比


t0349243 wrote:
感覺這篇文章到最後也...(恕刪)


其實一陣子一陣子都找的到
商場有很多局限整台算起來很難稱心如意
一家中可能找到ABC卻沒有想要的DEF...

比FD更低階的是FIH
但與FD已經沒什麼差價了卻只有VGA輸出與兩條RAM槽比較不划算
目前微星也已推出新版(黑色底板)的取代了FIH

台北人比較幸福
很多網路商家都是在台北.光運費80~120就先省掉了
bighand0511 wrote:
e3200+g312...(恕刪)


小弟只是純屬好奇....
因為一開始樓主的問題是:
----------------------------------------------------------------------------
最近在想 另一部 PC, 到底是
換 G31M-ES2L + E3200 跑 3.2G(266x12) or 3.6G(300x12)
還是將 690G or 780G(這2片, 我都有) 的主機板 升級 CPU...

----------------------------------------------------------------------------

G31M-ES2L + E3200要花3349
買x4 620 or 550BE升級花的錢差不多,效能比E3200強多了吧......
就算要超頻550BE拉到3.6G一樣還不會比E3200拉到3.6G還弱吧

這樣看當然是選擇沿用主板,升級AMD CPU最划算.................


結果後來版主的決定是如下,跟前面問的問題根本八竿子打不著
.......................................................................................
--- 謝謝大家的建議 ---
目前暫時, 就三部啦, 不想多花錢啦
G31+E3200 (266x12=3.2G)
690G+4850e (2.5G)
780G+x2 3600+ (2.37G) <-- 備用機
.........................................................................................

就算真的不考慮內顯效能的情況下
AMD240+不好超的主機板,也不到3349
而且AMD240就算用不好超的主機板,拉到3.2G應該也不是太困難.......
AMD 240拉到3.2G應該也不會比E3200拉到3.2G來的弱


就算要說看爽就買,但總有個看爽的理由吧................

不然感覺大家的建議好像是空氣,自己做兩支籤抽就好啦

借這個版請教一下,如果加上溫度的考量,

應該選 e3200+G31 還是 240 + 780/785G?

或是有其他建議(ATOM除外)

因為想用薄型小機殼組一台,散熱性會比較差,也不考慮改風扇.
wth910e wrote:
借這個版請教一下,如果加上溫度的考量,

應該選 e3200+G31 還是 240 + 780/785G?

或是有其他建議(ATOM除外)

因為想用薄型小機殼組一台,散熱性會比較差,也不考慮改風扇.


一般以我的經驗

如果要薄型小機殼來做
你不會想在薄殼裡加一張顯卡的.

所以, 撇開預算不講
要效能的話一定是 AMD
78xG 能做的事情比 G31 多很多


但是呢...
說到溫度考量及原廠風扇設計, 高度考量

Intel 的血滴子薄扇會比 AMD 的好.
一來是它硬是矮了一點點
而且它因為扇葉直徑尺寸較大, 也比較不吵

再來就是北橋晶片的溫度.

CPU 的部份, AMD 的 240 與 Intel 的 E3200 互比其實差不多
可以無視
問題出在北橋晶片.

北橋的話, 78xG 的溫度普遍會比 G31 高
一是 TDP 設計問題
二是散熱片設計問題

理想的狀況是找那種壓在北橋 78xG 及南橋 SB7x0 上
體積及表面積越大越好的.
(當然該板子也要符合自己的需求)

這樣就可以兼到散熱, 又有效能.

但如果因為某些因素而無法實行...
那就只好回頭找 G31 大散熱片.
G31 的溫度還算不錯
我自己是使用技嘉的 G33-DS3R (G33晶片, 不過它絕種了)
上頭壓上大散熱片後, 電腦開機運作個幾小時
那北橋散熱片都還沒啥溫度.
正在用 G31 的友人我也沒從他那邊聽說過什麼. (頂多是抱怨 x的沒有 e-SATA!! 這樣.)

不過, 用 G31 代表你要犧牲掉 3D 的效能
除非你又跑去買一張顯示卡
但薄型主機本來就不是很適合再上一張顯卡...
(薄型機殼對流通常都做得不是很好...)

於是結論就出來了.

1. 你要 3D , 此外你也要週邊的一些效能, 那溫度的事情就別管了 --- AMD 萬歲

2. 你不打算 3D 遊戲也不打算考慮週邊的效能, 只想穩穩的 BT 掛網或上網聊天打字, 又計較溫度 --- Intel 萬歲


老實說我個人還蠻愛用g31的,儘管它被老是被噓到暴。
什麼raid、ahci、e-sata我都用不到,能省則省又不必被intel多噱一筆多好。
以單純的遊戲機定位,價差拿來升顯卡或power還比較值得。
而功能愈少,溫度也愈低,相容的問題一定也愈少,退役後給老爸當股票機剛好。

因為低階主機板我個人一定只堅持華碩、技嘉,
如果用了用料較差的低階板+爛電源,後續可能出現的問題花費,可能會得不償失。
相形考慮之下,amd就抱歉了,就是比較貴。
(為了各項週邊穩定,我個人對電源的堅持非apfc 80plus不用,但你是嗎?)
至於升級性根本不用考慮,一台電腦用超過2~3年後,
即便cpu還可通用,dram、pci-e、usb等介面也是淘汰了。

當然c/p值的認定是看個人,若需求較為多方面,以目前情況,如預算也夠
新的x4 620,配am3的c/p值是比intel好。
mart1 wrote:
老實說我個人還蠻愛用...(恕刪)


790FX - 這是本系列最高階的型號,是一款獨立晶片組。支援AM2+腳位的處理器,並用HyperTransport 3.0連接。連接方面,新增支援PCI-E 2.0,它總共可以提供42條PCI-E 2.0通道,即是可以建立四和三路的CrossFire。使用四路CrossFire時,顯示卡的速度只是PCI-E 8x。值得注意的是,由於晶片組支援PCI-E 2.0,當使用支援PCI-E 2.0的顯示卡時,PCI-E 2.0 8x速度與PCI-E 16x的速度是相同的。而使用傳統的雙路時,可以使用全速的PCI-E 16x。
790X - 這是本系列中階的型號,亦是一款獨立晶片組。不支援四路CrossFire,而只支援雙路。在使用雙路CrossFire的時候,PCI-E的速度亦只有8x。由於同樣支援PCI-E 2.0,CrossFire效能與上一代的580X相似[1]。
770 - 這是本系列中低階的型號,亦是一款獨立晶片組。它不支援任何CrossFire模式,只支援一條的PCI-E 2.0 16x。有主板廠商自行提供PCI-E x16+x4的CrossFire模式,但效能會減低。
790GX - 是780G的升級版本,整合Radeon HD 3300顯示核心。新增兩條PCI-E 2.0 x8,支援CrossFire X。南橋方面改用SB750,新增對RAID 5的支援,亦加強了超頻的幅度。
785G - 780G的小升級,是款整合式晶片組。技術與780G一樣,內建顯示核心由HD3200升級至HD4200,DirectX版本由 10升級到10.1,內建UVD引擎升級到UVD2。南橋方面改用SB710/SB750(因廠商決定)。
780G - 這是本系列中低階的型號,是款整合式晶片組。為690G晶片組的後續產品,於2008年1月正式發表。它內建Radeon HD 3200顯示核心,支援DirectX 10,並內建UVD引擎。它或許支援混合式CrossFire,意味着獨立顯示核心,可以與整合式顯示核心進行CrossFire。圖形效能可望提高5%到40%,取決於獨立顯示核心的等級。顯示記憶體方面,除了可分享系統記憶體,亦重新支援SidePort技術。廠商可在主機板上加上額外的記憶體,其容量由16-128MB不等。另外,顯示核心與桌面版本一樣,已內建整合了HDCP金鑰。
780M - 功能與780G相同並加上色差輸出功能。
780V - 功能與780G相似,但不支援UVD、混合式CrossFire和SidePort。
760G - 功能與780G相似,但不支援UVD和HDMI輸出。[2]
740G - 架構與690G相同,但改用SB700南橋,AMD 700 晶片組系列中唯一不支援HyperTransport 3.0。另外,接腳改為與780G相容。

Wiki的資料。不是AMD貴。而是780G本來就不便宜了。
要便宜的有780V/760G/740G問題你有看到產品嗎?
那為啥沒有產品我就不多分析跟分享真實狀況了。
省得又被冠帽子,被青蛙咬。最近牠們都很吵。
居然忘了01要當流量大的營利網站,而不是專業網站,我還囉唆雞婆個雕~一起喊無腦萬萬歲就行了呀,多省事。
蛙鳴之地 wrote:
要便宜的有780V/760G/740G問題你有看到產品嗎?


740G 青雲跟對岸的有做 ITX
爆貴, 一張可以賣到新臺幣五千元是哪裡有便宜啊!?

780V / 760G 幾乎沒有在臺灣新品市場出現過

什麼便宜晶片組? 根本癡人說夢 >"<

---

你這一講我突然發現 AMD 也很邪惡
有這種東西卻沒人賣
如果 AMD 不邪惡
那就是板卡廠邪惡了.

尤其是 740G
可以賣那種價格真是無言到爆炸.
話說回來

如果"不打算 3D 遊戲也不打算考慮週邊的效能"

AMD的應該也可以考慮1700以下,非780G的主機板吧

畢竟也不是每一款nv or ati的北橋都很熱吧........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