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

能耗與效能不是空想亂套 筆電產品研發經理談Tigerlake-U詳細數據


經過多方查證這圖應該是真的了

對比了一下1165g7 和10710u
兩者的功耗分別是49w和64w,
全核睿頻分別能達到4.1ghz和3.9ghz
核心數為4對6,分數分別是2626和3045
如此看來相同功耗下1165g7會跟10710u相當
我要求的是ipc的提升

2626/(4x4.1)=160.1 tigerlake 每g分數為160分
3045/(6x3.9)=130.1 cometlake 每g分數為130分
160分比130分,每g分數提高了23.1%

看來tigerlake相比cometlake 的ipc提高了23.1%,跟官方宣稱的25%也算相去不遠。

如果頻率能進一步拉到4.5,官方宣稱的alderlake相比skylake架構有50%提升,這樣算來alderlake還有再20%以上ipc提升
對比了一下1165g7 和10710u
兩者的功耗分別是49w和64w,
全核睿頻分別能達到4.1ghz和3.9ghz
核心數為4對6,分數分別是2626和3045
如此看來相同功耗下1165g7會跟10710u相當
我要求的是ipc的提升

2626/(4x4.1)=160.1 tigerlake 每g分數為160分
3045/(6x3.9)=130.1 cometlake 每g分數為130分
160分比130分,每g分數提高了23.1%
這段是腦補?
還是你腦力不行不會看?ipc就是這樣算的
srwe wrote:
我thunderbolt...(恕刪)


我從1.0就參與囉.做AAPL代工那個實在不能算.因為他們沒讓我們參與研發.
TB 不好弄. INTEL費了很多心神在上面.給消費者的體驗當然不到完美也不至於被人批評成廢物.
所以我上一篇還是上上篇回應就說了,我不相信AMD會提供支援來處理TB.

至於新技術新規格.過去10年還是更長?一直都是INTEL率先推出啊,我不是說了啦?
一家是公布之前就已經至少搞了一年了,而且都快收尾了才公開.
另外一家根本就還在半路就不知道發啥神經病就對外公開我們有OOXX超級新穎的技術.
然後一個很中二的名字搞得相關人員都不知道那啥玩意!只有他們marketing的宣傳人員知道.

所以你搞清楚為啥我說我會不敢用的重點了沒?不是新技術.而是花了多久得時間在整合這個新技術.

maya95 wrote:
AMD 產品是燒掉你...(恕刪)


嗯?怎麼扯到asmedia去了?
pcie 4.0不是現在 ryzen 3000系列的24 Lanes 都是嗎?

USB 4.0 由ASMEDIA來提供啊.等等,啥B550這些FCH本來就是ASMEDIA作的啊.
嗯,SOC弄久了.對喔,難道EPYC裡面的FCH也是ASMEDIA的?
但不對啊,我記得Socket SP3/r2 都學了INTEL 那套Flexible I/O PCIE/USB /SATA還有啥是共用的呀.
所以,抱歉啊,我對ASMEIDA沒啥意見.畢竟他還是除了INTEL之外有好好做TYPE C的廠商.
當然當一個Follower當然是沒啥問題.要他搶當出頭鳥就另當別論了.USB很久之前領頭羊是NEC.
我說了好幾次了,要是啥新技術是由AMD率先支援我才會不敢用.原因上面說了.
舉一個例子.率先支援DDR4-3200 穩定? 你們要不要去翻各家的BIOS更新記錄,AGESA更新多少版?

至於你問我有啥慘痛的體驗喔.很久了哩,我當消費者的時候是好久之前的事情.
那時候搞了SUPER 7 也很得意洋洋的用了最高檔的NVIDIA RIVA TNT啊
奇怪,怎麼玩X-WING動不動就當機.最後送修跟我說燒壞了.
很多年後我入行了才知道那張我買的那張SUPER 7是一坨大垃圾!說他是東拼西湊的科學怪人都是讚譽了!

入行後做AMD的產品就是噩夢一場.詳細的就不多說了.
感謝INTEL我至少過了10多年很還算舒服的日子.雖然現在又很水深火熱了.

peggydoggy wrote:
TB3肯定比記憶體好...(恕刪)


TB3至少已經三年了吧,我印象沒記錯的話.
他已經很成熟了.只是他真的很麻煩.

MC做得好,DIMM就不難搞.至於XMP那堆莫名其妙的參數喔.
要不是INTEL說要給他們驗證把關.會是大災難.
現在還是很多產品有超頻組態,但沒過XMP.
來,至於AMD.你知道XMP怎麼來的,你還會覺得AMD可以無痛吃XMP嗎?
當然不能.問題是廠商會不會送樣品給AMD讓他去調整?
不會!所以都怎樣?都板廠賣出去了等你們消費者反饋.他們再去買那個DIMM回來測試調整.
碰到一個修一個.哪會不費事耗時.
你說他難搞? 回到第一句,MC做得好,容許範圍夠大,就不難搞.
AMD的MC就是追不上INTEL的車尾燈,所以由他們率先搶著說支援新的記憶體規範!?
只能GOD BLESS YOU!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Wow_Senior wrote:
所以都怎樣?都板廠賣出去了等你們消費者反饋.他們再去買那個DIMM回來測試調整.
碰到一個修一個.哪會不費事耗時.


為啥跟MSI林大講得有出入?

林大是說他們板廠會去找市售的各家記憶體先測,測了之後再反饋去完善
游戏脑力 wrote:

經過多方查證這圖應該是真的了


既然是真的,爲何不直接全圖貼上,還要費力費心把前後抹掉呢?



喔我知道了。「真的」僅限於圖的下半部分。上半部分一衆ryzen屠榜那些部分是假的。
我有一個疑問,cpu多核的重要性會不會隨著ai加速的到來而逐漸減弱?
我們都知道多核心最大的作用就是用來應付高負載,渲染,硬解,壓縮,轉碼等等作用
其實最重要的還是渲染,對於工程師,視頻創作者都是很重要的部分
渲染又分為3d渲染和視頻渲染。intel已經向我們展示了如何利用ai加速對視頻渲染,效果幾乎等於對手的20核(如果有的話),至於ai能不能對3d模組進行渲染目前看起來還沒有相應的軟件做到這一點。
而硬解視頻格式 ai也能進行加速,這樣一來多核心的作用瞬間被ai加速這一點減弱了不少。當然了,目前支援ai加速的軟件還不是很多。比如網上知名的cinebench就絕對不會給你跑ai加速。而作為世界上最大的軟件公司,最多人使用的軟體adobe 家族就大量採用了ai加速,畢竟最頂尖優秀的軟體公司自然最多資源做最前沿的東西
三山直文 wrote:
既然是真的,爲何不直(恕刪)

這你就太小心眼了。
這個圖都不知道被人其他放了多少次。
我把其他去掉只是讓大家一眼望去能更清楚看到這兩者的直接對比
而不會扯開話題,或看不清楚

至於說什麼屠榜的,兩邊功耗都一樣的情況下 推算一下不就跟之前這個樓主放的另一張早期圖的對比差不多?
cinebench嘛,懂就好。他的分數不能說作假,情況就類似n卡和a卡跑分和實際遊戲的差距。
但同為n卡在跑分軟件中的對比還是有意義的。111
游戏脑力 wrote:
這個圖都不知道被人其他人放了多少次。


放了多少次?沒有啊。這張圖不是不存在嗎?



你9月6號嘴作者爲何不放r20,被人拆穿是你眼瞎。你繼續嘴是後來放上去的(你還真重要,中國的知乎作者千遠萬遠來台灣bbs上拜讀你的po然後急忙改文)。



真·網路世界的google cache在9月5號記錄得明明白白:

http://webcache.googleusercontent.com/search?q=cache:ctnpe9lelVoJ:https://zhuanlan.zhihu.com/p/214334613&hl=en≷=no&strip=1&vwsrc=0




227和1032正是r15的得分,589和2626是啥?至晚在5 Sep 2020 13:37:31 GMT的時刻已有r20得分表,你去硬凹,不但眼瞎還心瞎。
看來有人看不懂google cache是啥東西...
游戏脑力 wrote:
cpu多核的重要性會不會隨著ai加速的到來而逐漸減弱?


  • 1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