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istle Blow wrote:
對於QSV模式,這段說法是錯的。其實我會建議您先繼續用PotPlayer,比較適合初學者。等到有些基礎認識後,未來可以進階試試LAV解碼+FFDShow後處理+madVR渲染+SVP即時插幀+ReClock影音同步以及10-bit這種玩法。
對改個解碼設定都會覺得麻煩的人來說
LAV解碼+FFDShow後處理+madVR渲染+SVP即時插幀+ReClock影音同步
你這不是要他的命嗎?
fedora wrote:
3) LAV 畫質其差無比
試了一下,我就把它移除了,那種畫質接受不了。雜訊變很多,影片也不清晰了。
本來一部 1080P 「高清」影片,用了 LAV 解碼後,畫質比 720P 的還不如.......我暈
這樣就算 LAV 可以硬解 4K(實際上是 QSV、CUDA 輔助加速運算),
但畫質已經破壞的一塌糊塗,意義在哪裡?
高清片就是要看畫質的啊,這樣完全是本末倒置。
如果一部 1080P 的片子,經過 LAV 硬解後,畫質比 720P 的還不如,那為何不一開始就看 720P 的。
註:
說明一下,以免有人誤解。
LAV 解碼的畫質,比普通那種 DXVA 更差。
我不是指 "硬解" 的畫質會比 "軟解" 差這點,而是 LAV 解碼器本身的畫質真的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