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

前AMD工程師評推土機:設計方式錯了


eafv wrote:
atom目前看起來也是悲劇
一樣被自家的G系列打假的...


atom本來就不是打算用在PC上的領域(像機上盒之類)吧?
有看過SoC版本的ATOM,用在非PC領域效能還可以.

與其說ATOM被G系列打假的, 應該是被ARM打假的...
自從OOXXPad起來之後, netbook的市場跟死透了沒兩樣啊~
手持式裝置這塊,身為CPU霸主的Intel看得到吃不到, 心裏
應該超嘔的....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grason00 wrote:
以Intel的HT來...(恕刪)


推土機的晶片設計是一回事
不過我倒是認為AMD根本忘了作業系統在跑啥
現在很多遊戲或者程式的多執行緒最大一次用4條
4C8T反而每個CPU都有用到
INTEL的超執行緒看似複雜
說穿了只是把執行緒更有效率的應用在CPU上面而已
INTEL除了伺服器也不敢隨便上8C
3930K在遊戲上對上3770K多少會吃虧就是個典型例子

反過來說推土機卻只能用到4個CPU
剩下4個在context switch上根本是負擔
演算法再強也沒用
所以根本是預料之中的事情

而Clustered Multi-Threading
叢集多執行緒自己也會遇到CPU抉擇的搶資源問題
並不是真的能把兩個CPU跑出浮點運算
說穿了
推土機還是只有拿4個CPU跟人家比
雖然比較I5是值得的
但是這種晶體數量使用起來的結果
確實很沒有效益

整體FX只有8350多工轉檔可以跑過I7
但是單一CPU如果沒辦法突破
很多工作還是弱雞

.Albert. wrote:
推土機的晶片設計是一...(恕刪)


這個問題 個人觀點是覺得主要是AMD之前在伺服器上確實嚐了不小的甜頭
所以從Barcelona開始 基本上AMD的CPU架構光看就知道不是給桌面環境用的設計
比如說CMP 在下說實話 在紙上階段就不看好
因為桌面環境下根本沒有能讓CMP發揮優勢的需求存在 也沒有一套OS能發揮CMP的優勢

要解決桌面環境效能不彰這個問題 個人觀點是AMD最好還是學Intel
乖乖的把Hammer家族的Decoder重新設計 推出一個桌面環境專用架構才有可能扳回頹勢

不過...閣下也知道 憑AMD的規模怎麼可能同時發展兩個CPU架構
所以這個問題 無解...
松鼠 松鼠 搖一搖尾巴 兔兔 兔兔 拉一拉尾巴
自動化省成本,手工講求精緻,各有利弊

工廠自動化包裝的水餃,便宜又好吃,衛生有認證的,一包才65元有60顆,還是預先煮熟冷凍的,燙一下就能吃了。

手工水餃,一盒80元30顆,凍在一起掰都掰不開,生的要煮很久,且也沒比較好吃,製作時的衛生條件也不是很明瞭,較坑爹。


AMD 主打低價經濟策略,走自動化設計的路線,覺得並沒有錯,開發可以更省成本(雇用人力研發的成本),開發速度更快(搶先推出,制敵先機)。

假如不是這樣,想買到便宜 AMD CPU 可能就沒有了,那市場就少了一種低價經濟的選擇。

Costdwon 降低成本,是走低價經濟路線的前提。


CPU 往多核心發展是必然的,積體電路製作工藝愈來愈精細,從以前的 130、90奈米,一直降到今日22奈米,愈來愈逼近物理極限。

物理限制:線路不可能比分子還薄,因為線路是分子組成的。且線路如果薄到一定程度(還未到分子大小),就無法通電了,電子遷移會把原子帶走,導致線路斷掉。

CPU 頻率因為物理限制,除非研發下一代光子電腦,用光子取代電子。否則要提昇運算速度,只有朝多核心平行運算發展。

超級電腦,哪一台不是數千數萬核心的。多核心是未來必然現象,除非人類研發出光子電腦。

軟體跟不上多核心,那不是多核心的錯,而是軟體的錯,軟體開發者要認識到以後都是多核心的時代,開發軟體要考慮到多執行緒運作。

也許未來程式語言的 SDK 函式庫或編譯器,會進化到:程式開發者隨便寫程式,都能編譯成多執行緒運作的二進位執行檔。那到時就算最差勁的程式員,也能隨便寫出能多核心運作的軟體。或者舊的原始碼拿去重新編譯一次,就能產生新款適合多核心的軟體。


不支援多核心的軟體,只是暫時性的,新舊世代交替不可避免的。未來的新版軟體,都會支援多核心的。

當初電腦從 16位元 DOS,進化到 32位元視窗軟體,也是32位元軟體很少,大部人還在用 16位元軟體。10年~20年過去了,今日誰還在用 16位元軟體。

現在 64位元時代,還不是一樣,很多人還在用 32位元軟體,但漸漸比較多 64位元軟體了,且人們也了解到 64位元軟體會比較快。

多核心軟體是未來趨勢,阻止不了的,最快可能5年後,就沒有那種單核心軟體了,全部作古填海了。

AMD 家用 8核,是領先太多,軟體跟不上,並不是多核無用。Intel 伺服器用的 CPU,還有 32核的呢。

fedora wrote:
自動化省成本,手工講...(恕刪)


~~
AMD 主打低價經濟策略,走自動化設計的路線,覺得並沒有錯,開發可以更省成本(雇用人力研發的成本),開發速度更快(搶先推出,制敵先機)。
~~

看似合理決策,其實邏輯不嚴謹只看表面!試問比較省下人力成本卻增加晶圓面積造成日後大量生產成本提升,孰輕孰重?增加晶圓面積又增加耗電量等負面因素,搶先推出無利基產品只會淪為拖累自己,如何制敵先機!顯然是因小失大膚淺行徑,走自動化設計的路線是趨勢,不代表目前大量產IC適合,錯在決策者沒踏實比較利弊得失,用一個不適合自己決策,無自知之明!

~黑熊~ wrote:
看似合理決策,其實邏輯不嚴謹只看表面!試問比較省下人力成本卻增加晶圓面積造成日後大量生產成本提升,孰輕孰重?增加晶圓面積又增加耗電量等負面因素,搶先推出無利基產品只會淪為拖累自己,如何制敵先機!...(恕刪)


雖然我不是讀電子或半導體的,但猜想那個應該是暴利,實際生產成本可能很低,主要的成本是線路設計研發、專利費用、工廠機械設備。

電子材料買都很便宜,但加工做了成品後就賣很貴,賣的就是技術、知識。

比如聽說一顆音效晶片才12元。可是有的主機板型號卻用爛晶片,大概是為了區隔產品市場,托高端產品型號的售價吧。

還有比如 intel 最高端的 CPU 型號賣超級貴,幾乎是次一等的兩倍,效能卻只比次一等多一些而已。高出的售價和提昇的效能,完全不成比例。這說明了它是故意賣那麼貴的,不是生產成本有那麼高。


耗電量是一個負面作用沒錯,但 AMD 可能估計在可接受範圍。

X86 向來都是效能至上主義的,誰的效能最高,最便宜,所謂 C/P 值最高,消費者就買誰。

著名的摩爾定律,平均每18個月,在價格不變的前提下,積體電路數量會提昇一倍,效能也增加一倍。但這個定律貌似已經碰壁了,所以才朝多核心發展。

如果要省電的,X86 在怎樣也不可能比 ARM 之類的省,桌機之所以不同於平板或手機,就是在效能強,能運行複雜的軟體。


耗電量在可接受範圍就是說:

首先,TDP 125W 看似雖高,但那是 100% 滿載的情況下,平時閒置時並不會真的吃到那麼高。

現代 CPU 都有節電功能,能在閒置時自動降頻、降電壓, TDP 是指 100% 最高負載。這種情況不是一直持續的,只在偶爾出現。


再者,TDP 125W 比對 65W 所謂的比較省電的 CPU ,只多出 125-65= 60W

這邊可以做個簡單的電費計算:

假設機器開整年 24H 不關機
再假設持續都是最高 TDP
若一度電 3.4 元計算,這多出 60W 一年的電費是:
60w * 24h * 365day / 1000 * 3.4元 = 1,787 元。

就算這麼嚴苛離譜的條件,一整年也不過就是多出 1,787 元的電費差距。

但和那些所謂的比較省電的 CPU 的價差,可就不僅這個數字了。

而且關鍵是:這是最嚴苛的計算,實際上不可能一整年都持續跑在最高 TDP。另外除非伺服器,也不會有人電腦開 24H 都不關機的。

所以說這樣的耗電量,在家用消費市場,是可接受的範圍內,是說的通的。

再說,Intel 家用最高端的 i7、E5,貌似也省電不到哪裡去,有的 TDP 吃的比 AMD FX 系列還高呢。

當然的,intel 也發現 AMD 這個吃電的弱點,所以才有計畫在 CPU 中內建什麼穩壓器的,來降低耗電量,打算以後用省電為招牌來與 AMD 鬥。(新聞看到的)


不論如何,支持 C/P 值高的 AMD,假如 AMD 認為這樣的決策才能提供低價的產品,又怎能說它是錯誤的。它確實是做出了低價,C/P 值高的產品,目標是有達到了,過程怎樣也就不重要了。

人人自然都是希望用最少的錢,買最好的產品,但如果 AMD 真的用人工去設計線路,恐怕今日 AMD 的產品就不是這個價,或者說因為研發太耗時推出太晚而買不到,等到推出時已經嚴重落伍了,這也說不定啊。

完美稱不上,但至少,可以保持不倒,AMD 不倒閉才有人去與 intel 競爭,否則全世界只剩 intel 一家做 x86 了, 壟斷後豈不慘了,價格隨便它開。

fedora wrote:
雖然我不是讀電子或半...(恕刪)


可是AMD好死不死用的剛好是SOI製程

一片十二吋SOI晶圓要一萬元

32nm製程的閘級寬度約20奈米

所以sio2上的那層矽薄膜就要7nm左右

太厚或太薄都不行

fedora wrote:
雖然我不是讀電子或半...(恕刪)


cpu的tdp不等於實際功耗喔

兩家的定義也不同

這個文這麼久了還被挖出來= =

無論設計的如何,AMD在今年大賽中應該會輸慘
今年是平板年,全吃ARM CPU
其次NB全吃Intel i5 i3 i7(以上順序為個人感受到的消貨順序)
目前AMD已經變成在賣顯卡了HP DELL都主推AMD牌
====================
打不進NB這一塊,低功耗+高效能,那過不久就真的會88了

INTEL今年很"雞排",第2代 第3代全都一樣的腳位?(至少腳數一樣)
吃定了主機版商,也間接的吃下一大批消費者.(主機板的RD不用重頭再畫一次那1千多隻腳)

fedora wrote:
現代 CPU 都有節電功能,能在閒置時自動降頻、降電壓, TDP 是指 100% 最高負載。這種情況不是一直持續的,只在偶爾出現。


再者,TDP 125W 比對 65W 所謂的比較省電的 CPU ,只多出 125-65= 60W

這邊可以做個簡單的電費計算:

假設機器開整年 24H 不關機
再假設持續都是最高 TDP
若一度電 3.4 元計算,這多出 60W 一年的電費是:
60w * 24h * 365day / 1000 * 3.4元 = 1,787 元。


自己都說這種情況不適一直持續了那為什麼算式用TDP高出來的那60W來計算?
我的8150逛01的時候用電還不到20W餒
  • 11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