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有沒有一堆Sandy Bridge跟現有I系列的比較阿??

總覺得方向導的怪怪的。

CPU主要就是要用來運算的,其效能當然首重考量。
尤其在新舊交替的時候,新要是不如舊。
只不過因為更省電了,你要消費者接受新不如舊的事實乖乖吃下有可能嗎?
一樣掏9000買I7.
你跟我說2600比較省電,但是效能比較差的話。
那我會轉頭買870.
或說,比較省電這不吸引我,並無法觸動我的購買慾望。
在舉各更爛的例子,飽暖思淫慾。
不先滿足『效能』的要求的話,神馬節能,神馬附加功能超多。都是浮雲。
每瓦效能最高這頭銜可是被VIA Nano當作宣傳口號很久了。
請問...你看到多少Nano的產品了?
還很多哩,我記得三菱的嘎藍特也是。沒有充沛的馬力,只有超殺氣的外觀。
當年可被戲稱成披著狼皮的羊哩。
我不少同事都還自嘲自己開的是最有殺氣的家庭房車。明明當初買來是要趴哩趴哩去把妹用的。
居然忘了01要當流量大的營利網站,而不是專業網站,我還囉唆雞婆個雕~一起喊無腦萬萬歲就行了呀,多省事。
效能當然重要,
但省錢更加重要,
延伸出來,節能也變得重要。

我想,應該在效能和節能間抓出最好的平衡,
誰也不願意為了增進10%效能,而增加100%的耗電量,反之亦然。

至於何種配置稱為最佳狀態,
仍要視使用情況而定。
所以請先撇開您的「主觀絕對認知」。

假設你今天是位IT經理,
當然要為公司找到最省錢的配置,
電腦出現在辦公室就是為了幫助企業省錢的呀!
耗電量直接影響電費,所以,耗電量當然重要。

假設今天有2位打單小姐,
每個人能以30秒將一張紙本訂單建檔, "注意,是每1個人,而總共有2位人力"
較高效能的電腦網路設備,每張訂單需要5秒鐘處理時間,
較低效能的電腦網路設備,每張訂單需要10秒鐘處理時間,

每份訂單差5秒,因為兩位小姐「協同運算」,所以人員處理時間變為:
每30秒完成2份輸入, "注意!此指輸入,並未加入系統處理的時間喲!"
以低效能系統而言,還要另外加入20秒的處理時間。(兩台電腦嘛!)
結論是50秒完成2份,
兩人同心協力,平均25秒一份。

若改採較高效能的平台,
30秒完成2份輸入,
外加系統的10秒處理時間,
40秒完成2份,
兩人同心協力,平均20秒一份。

每份訂單(別單指"訂單",假設任何動作)差5秒,
1000份就差了5000秒。(就算對小公司而言,1000份仍是少量的呀...)

5000秒的意思是:能讓使用高效能平台的2位小姐,
多處理125份訂單。

這就是為什麼企業總認為「時間是金」。

所以,效能和節能,是要並重的。
如果一台車能以時速300公里穩定奔馳,那當然很棒,
但若那台車加了一公升的油,只能跑半公里,
那誰會買那種鬼車?
買來少開,也是一種浪費。

假若有一台車加一公升的油能使他跑100公里,
但車卻只有2匹馬力,
這種車有何意義?

節能和效能,缺一不可,
要找出對自己最好的平衡,
世上沒有絕對的事嘛!

我知道世上唯一絕對的事,
就是"沒有絕對的事",這就是件絕對的事。

謝謝賞臉,不過我們似乎離題了!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