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秒殺Atom,AMD(bobcat)E-350效能實測

bar0106 wrote:
小筆電市場是被壓縮,...(恕刪)

別被"小筆電"這個中文名詞混淆了
英文分得很清楚NETBOOK≠NOTEBOOK(對岸很像也是用上網本、筆記本來區分)
本來就是不同定位的東西~

ATOM的未來
端看INTEL自己想怎麼玩
1.
若要當成"NOTEBOOK"跑主流的WIN7
勢必要把ATOM提升到目前雙核CULV以上的效能
但是老問題又來了
讓ATOM便宜又夠用
那高階一點的CPU要賣誰?

2.
若要維持現狀(以目前"NETBOOK"定位又要跑WIN7)
一般NETBOOK的功能不外乎上網、文書、影音
除了文書可能比較不方便外
上網、影音都可被IPAD、平板電腦甚至智慧型手機取代
而且後者還更便攜、省電
論效能
我也不認為"ARM跑IOS、ANDROID"會輸"ATOM跑WINDOWS"(看看兩邊能跑的遊戲就知道~)
最後
採用ATOM的NETBOOK
就真的只剩訴求"便宜的WINDOWS可攜文書電腦"這一點......

3.
以INTEL的規劃
硬體上
有之前一直在傳要與ARM比拚的ATOM Z600系列(現在不知道生出來沒?最近很像沒什麼消息......)
OS上
有和NOKIA等合作的MEEGO

ATOM棄WIN7改搭MEEGO(或是ANDROID、CHROME OS)
不管是用在NETBOOK、平板或是智慧型手機
徹底與跑WIN7的NOTEBOOK切割
個人認為這可能才是INTEL為ATOM鋪好的後路
只是路鋪好了
消費者願不願意照著走又是另一回事了
-----------------------------------------------------------------------------------------
回歸正題
若以我對NOTEBOOK的需求:
1.雙核CULV以上的CPU效能
2.實際6小時以上續航力
3.2kg以下
4.20000元以下
如果上述AMD都能做到
再加上不錯的顯示效能
我覺得吸引力算蠻大了~






CUBE0125 wrote:
別被"小筆電"這個中...(恕刪)


所有的問題就在兩個字"價格"....

世界上的東西不是你說就準, 你覺得不夠就不夠..
你認為至少要怎樣才怎樣, 因為, 你個性就一直如此...
"資優生"最大的缺點是: 認為別人一定要跟自己標準一樣...

只要有人告訴你Ipad不如預期, 小筆電還能生存你就開始"不滿"了?

我們的Nvidia跟力晶兩位出名的黃董..
就是標準的放大話市場反向指標... 想來要放話, 你還不會比他們有公信力...
2006年某南朝鮮大廠也號稱, 三年內幹掉硬碟... 現在就算再兩年也幹不掉..
以目前進步速度來說...

你心中再怎痛恨atom... 再怎瞧不起它, 他就是一個便宜且尚稱夠用的代名詞...
現在雙核化後, 價格也只略高一點(而且實際上價格上還有空間), 是可以在某種程度上抵禦兩樣產品上下進逼..
而且atom至少至少, 目前早就有雙核2.0G的實力了, 雖然效能進步不算大, 但一樣價格便宜...

目前為止, 任一歀主流CULV都跟它有超過100美金價差, 這在低價位市場, 就不是小數字..
而且, 由於其他用料也都遜色CULV一籌, 一分錢一分貨, 整體價差可能來到約5K....
今天上門的, 不是那種一刷就是五六萬進口筆電的高階使用者 而是必須斤斤計較的一般消費者...
那就是很驚人的比例, 這個事實, 不得讓你不低頭...
因為買東西的人不是你, 掏錢的人也不是你,直接承受價格壓力的人一樣不是你...
一台一萬元跟一台一萬五的筆電, 差異夠不夠大, 不是你說就算!

非常多人(至少比你想像還多)的電腦使用, 是只求有, 效能普普就好, 頓一點也過得去..
不然你就不會看到目前還一票P4電腦的維修及使用.. 甚至還有少數主機板在出貨...
我身邊這種不在意效能的人多如牛毛, 五年沒升級的人比比皆是...P4 1.6還在撐哩..
那位長輩就是用XP上網而已, 叫他去用觸控他還點不準哪!
你不要覺得你用atom不好用會頓, 就咬定大家都不會接受, 沒這回事..
Intel是一間愛錢愛到死的公司, 沒前途的市場, 它是不會下手去開發產品的...
atom市場也早過了試水溫階段...

我就強調, 小筆電再爛, 它就是部電腦, 除了效能不夠理想外, 它什麼功能都可以跟正規筆電或桌機相比..
並非每個用小筆電的人都是當隨身上網娛樂機, 即使是, Ipad操作, 要比筆電流暢順手, 還有一段距離..
既然是"工具", "好用"比重就要超過"輕薄",(當然也不能重得像磚頭)
Ipad在短期內是達不到這樣的水平, 它不可能是一台隨身電腦...
至少, 兩年內不太可能, 原因是我講過的..
處理器性能不太可能有太大幅度增長,除非有類似atom這種效能的產品出現...
另外由於剛剛現世, 若當真以小筆電取代者自居, 那它顯然還必須在很多方面做改進..
這也是需要時間的...

我並不反對小筆電可能會被夾殺出局的未來, 但那肯定不是現在或近期..
至少, 你現在買atom不需要考慮, 因為, 上下兩者都有不足的地方, 只要能符合你的需求, 花這錢並不吃虧...
你花一萬元買小筆電, 整體性價比確實未必勝過一萬五的CULV機種, 但是...
若你的需求是一萬元就能勉強滿足, 那多花五千意義何在呢?

切記我說的: 價格對低價市場而言, 絕對比性能來得重要...
這也是你心中一直無法突破的想法, 你已經被困好久了...

你心中的低標也許是CULV沒錯, 但, 那絕對不是所有人的低標..
至少我身邊有一票人, 甚至你想認真找, 你身邊也有人不見得這麼認為...
(像我就認為雙核atom是低標, 可是, 還有人認為Pentium 4跑XP就夠了...
那還是某大醫生呢!!!! 你覺得他花不起錢嗎?)

除非Intel佛心大降CULV價格, 否則, atom繼續撐一陣子不會有問題..
不過暫時看來, 沒有這個趨勢, CULV其實越做越進步, 至少比atom進步快多了..
但是對一台以"可用"為基本的電腦, 性能的提升,並不如價格價低有吸引力...
目前CULV報價始終算是高檔的.. 因為它是Intel的利基產品...
要Intel再搞一次放送(以前CULV機種都是五六萬起跳的...), 可能還需要時間..
就是如此...

bar0106 wrote:
所有的問題就在兩個字...(恕刪)

所有的問題就在兩個字"NETBOOK"和"NOTEBOOK"的區分~
NETBOOK本有其定位和用途
不然怎麼不乾脆直接稱為"SMALL NOTEBOOK"?
台灣把NETBOOK稱為"小筆電"
還真是讓不少人誤解啊......

事實上EEE PC剛出來也不是搭WINDOWS
你要拿來安裝WINDOWS當成NOTEBOOK用
的確是可行
但是就會面臨到效能不夠的問題
就算你能接受這種效能表現
也不代表所有人能接受
至於能接受的人
很好!可以省下一筆錢!
那我沒意見~
到底是誰在用自己的標準看事情呢?

比功能
IPAD等手持裝置或許文書輸入不如NETBOOK
但是遊戲、GPS、拍照錄影(IPAD無).....等也不是NETBOOK擅長的

比效能
我是不知道你為什麼會認為ATOM(跑WINDOWS)效能會贏ARM(跑IOS、ANDROID)?
就算都是用ATOM好了
ACER已經有出搭載WIN7/ANDROID雙系統的ATOM機種
有興趣可以去試用比較看看兩個OS下的順暢度和效能表現(光是開機速度就差很大囉)~

只是
短時間內恐怕還是難扭轉一般人"電腦=WINDOWS"的"使用習慣"
就看ANDROID、MEEGO等能不能先從其他手持裝置讓使用者培養"習慣"
進一步擴大軟體陣容
甚至再進一步擴張到NETBOOK來~
假若成真
MICROSOFT到時應該也會有所作為吧~

其實
我的文章重點早已轉到"ATOM和ARM"、"WIN7和非WIN系統"(嗯~都跟AMD沒啥關係 又離題了)
你還繼續在"ATOM和CULV"打轉?(PS.若是吹毛求疵一點 ULV和CULV也不完全等義)
眼光看遠一點吧~
ATOM的對手早已不是兄弟鬩牆的CULV
而是外面來勢洶洶的敵軍ARM

總之
這場大戲牽涉許多層面及相關廠商
到底哪種裝置會成為桌機、筆電甚至手機以外的選擇?那些廠商會從中得利?WIN-TEL這次會不會踢到鐵板?
還有的瞧勒~






CUBE0125 wrote:
所有的問題就在兩個字"NETBOOK"和"NOTEBOOK"的區分~
NETBOOK本有其定位和用途
不然怎麼不乾脆直接稱為"SMALL NOTEBOOK"?
台灣把NETBOOK稱為"小筆電"
還真是讓不少人誤解啊......


不要在這字上面想太多

時間先後不對, Netbook 這個字還是 "創" 出來的,
是在 ATOM / Eee PC 一代出來一段時間以後才 "創" 出來的
甚至這東西算不算廣義 Notebook 統計值與字彙上所涵蓋的範圍內, 也爭了一段時間
就算到現在, 認知上也不一定統一. 有人說這東西會長到 12", 有人說到 12" 就不算 netbook...

這還是在業界大場的領域. 各自的一個一個消費者, 他們心中的看法, 還有
拿這他們心中的 "netbook" 去作什麼, 就更沒有必要, 也更不需統一了

重要的是兩個因素:
1) 確實的物理 Spec 與價格的概況
2) User 會拿它來作什麼事的一般需求與使用狀況

用各字的 "netbook 就是什麼什麼" 的想法來說, 是可比幫助討論 (不然前提不先講, 大家談的都不一樣)
不過不用太限制於字彙. 每個人與每個 User 的狀況都不一樣,
更何況 netbook 這個字, 還是在後面 "因為有這種產品, 所以才生出來" 的字.
要用這字彙範圍的認知定義, 回頭去定義這種產品的想法, 有點因果倒置


--

至於目前的話, 則是 iPad 是另一個處在這階段的東西.
目前大家是把 Tablet PC / Consumer Tablet 這字搬回來來稱呼它.
可是和 Tablet PC 上一次出來時講的產品狀況完全不一樣, 也和一直有在出貨的少量 Tablet 不一樣.
要不要把這劃進 NB 或是 Net?book 的領域範圍內來討論, 大家也還沒有定論.

不過市場上的實況, 就是它對很多東西有取代性的作用, 的確是很多 User 考慮會,
也實際拿這兩個東西取捨在選用的 (至於實際數字多少的話, 歷史沒有如果, 所以自會各家估計數據不同)

對有些人來說, 這不是電腦; 但對有些人來, 這就是他們在那種狀況下會用的 "電腦"
業界和業界在爭字彙定義沒什麼用, 重要的是 錢和銷量跑到哪邊去

所以現在的狀況是, 就算雖然目前字彙和產業數據表現上還沒有一定的完整定義和一致作法
但大家都先直接去找去作去推 xPad 之替代品和競爭品.

字彙和分類上要怎麼說怎麼吵可以之後再慢慢講, 先作能賣消費者會買的產品比較實際.




我覺得Atom未來的走向會像現在一樣,效能爛歸爛,但是它不死

因為Intel已經有m478/479的經驗,台廠見風轉舵逆襲DT的前車之鑑

(目前U3S6未整合進ICH之前,NM10老實說和DT的差異不大)

所以Celeron墊檔這個鴻溝不太可能跨越

至於AMD再怎麼以效能來擊垮Atom

我覺得Intel應該會抱持著不痛不癢的態度吧
《三國演義》「孟獲垂淚言曰:『七擒七縱,自古未嘗有也。吾雖化外之人,頗知禮義,直如此無羞恥乎?』」
如果市場找對了, AMD 在某方面起來的話, 痛還是會痛啦.
不過看起來不像是在 ATOM / Netbook 這個組合上
論功耗還是太高 (和 ATOM 比)
論成本嘛, 目前還不明. 這邊是看 Die Size 看製程看生產能力

至於什麼叫這產品線死掉, 也很難講. 主觀認定的問題, 每個人的線畫得不一樣
VIA CPU 算是沒有能見度了, 可是很奇怪的, 又好像還不是完全死掉
AMD Geode 也是很久沒看到了, 可是最近 Acer 出怪招, 又把這放到 12" 上面來出貨了

圖還在的話, 要什麼時候生產都可以啊.
反正 Intel 產品線那麼多, 市場有需求的時候 高中低階都有東西可以拿出來打
之前還有個 UMPC 時代的 A110 (Stealey), 不過這線應該是真的停了, 不像 AMD Geode 這名字現在還活著
倒是本來只看 AMD, 但現在半路殺出個 ARM 來, 對 I 和 A 和 M 這三家大的來說都很難過

plue2100 wrote:
我覺得Atom未來的...(恕刪)


除非Intel當真破斧沉舟, 想殺掉這個市場..
否則短期內一定還存在, 也不至於泡沫化..

各位要想想, 兩三年前CULV處理器還是Intel大賺錢的利基產品...
到現在還是一百三十美元以上報價的高獲利產品...(看看桌機小羊性能性能強大卻只能賣5.60美金)
把價格砍下來打死atom, 豈不是件蠢事?

有人會講atom 侵蝕到Intel筆電市場, 所以Intel要幹掉它..
那也是不對的, 因為, atom跟搭配的晶片組, 不但晶圓小成本低, 還可以用較差的製程製作..
充分利用剩餘產能, Intel是一間懂得用所有資源去創造最大價值的公司...
可以賣高價的東西賣到低水平價位, 然後空餘一堆產能閒置, 那不是它的作風...

現在全世界經濟走M型化, 固然高價品有人下得了手..
但是更多人是非用電腦不可, 但只求便宜堪用即可..
不管atom在大部分玩家心中何等不堪... 但...
畢竟就是有人要只賣一萬元的筆電, 這就是atom可以發揮雙贏功用的時候了...

現實擺在眼前, 除了Intel繼續支持這塊市場外, AMD也想分杯羹..
但是AMD很清楚, 自己的製程能力, 不足以直接和Intel對幹...
所以AMD主攻的部位, 一定是atom跟CULV間的缺口...
一般來說就是能大致完勝atom, 但功耗會輸, 整體效能略低於CULV或跟低階CULV差不多...
這是AMD現有的能力比較可能發揮的地方...




chiyenms wrote:
如果市場找對了, A...(恕刪)


其實就消費者立場來說, 真的會很希望ipad這類超薄機種能完全取代小型筆電功能..
不管是atom級或CULV級...
誰都希望只拿薄薄一片(比起筆電)板子就可以方便地完成需要的事情...

但是現實就不那麼完美, 像atom拿去ipad用,耗電跟體積上就會比現在更糟..
可是要是不做到atom程度, 要大部份去取代電腦卻幾乎不可能.. 兩難也...

Ipad很多不足處是可以很快解決的, 包括軟體及某些應用模式..
舉例來講, 不好輸入大可弄個超薄無線鍵盤 , 唯一問題就是價格會高不少...
沒有外接USB或記憶卡也是容易解決的問題...
至於軟體支援大部份都只是時間問題, 但不易解決的問題是, 硬體性能不夠..
那短期內就是無解了...

小筆電可以讓你在外使用, 完全多工應用, 只是可能略頓點. 但不至於像當掉一樣...
更何況有雙核版可以大致解決這類問題, 但ARM處理器卻極難辦到...
這會大大限制取代電腦功能的使用..

我的想法是等時間慢慢去玩, 就像硬碟跟SSD的決戰...
誰進步得快, 誰就會佔上風... 長期我不能肯定, 短期內應該小筆電部分市場被吃掉..
但是絕對死不了....
iPad 用的 ARM "效能不足" 這個印象可能要多看看

1) 目前市場的實際銷售狀況是, iPad 賣贏 netbook. 這個是實證資料. 都有顧客, 但比較多人掏錢買的贏.
2) CISC 和 RISC 本來就是不同架構的東西, 然後 Wintel 陣線有 Windows 這個很重的 OS Overhead
3) 沒多少人期待用 iPad 或小筆電作重度運算的東西. 連跑大型 Excel 表都會避免. 螢幕不夠大.
4) iPad 目前用到的只是 A8 等級的核心, 對 ARM 來說這只是上一代的產品

反正實際上現在是賣贏了. 而對自己的電腦工具的感覺定義每個人不一樣, 更何況這是隨身工具型的

要重度運算的回家再作就夠了 (現狀), 未來還可能介面到別的東西上作 (遠端控制, 或更不確定的雲端)

不是每個工具都要在上面跑 PC Mark, Sandra Mark, 比賽算 Super Pi 的效能賽跑

要完全消失或完全贏是不過, 不過商業上就是量的問題. 賣贏的就算是主流選擇,
賣少的也可以活著有市場. 不過對一般人來說 "這就不重要了"

反正 2011 這場賽局還有得看

chiyenms wrote:
iPad 用的 AR...(恕刪)


我倒認為言之尚早..

因為Ipad目前是搶鮮熱潮, 不能依此判斷這已是穩定的市場需求..
就像小筆電兩年多前也算熱賣, 當年一台EPC搞缺貨一兩月..
我就是買華碩EPC 10吋第二批.. 台北根本買不到, 後有機會在高雄買到...
但是現在時間一久, 慢慢成長趨緩, 走入瓶頸...
一般來說, 能夠在第二代以後有還維持這樣的需求, 那就註定會慢慢吃掉小筆電市場了...
就像某些人買了小筆電後, 才發現東西不能達到自己要求, 那自然就會衰退了..
Ipad一樣也會有這種狀況.... 雖然我認為它基本能力會越來越好, 但是畢竟跟PC有相當差距..
隨身工作文書機畢竟是它很難進入的市場...

另有一點, 就是Apple行銷能力, 也讓一開始熱賣能力超過其他新產品..
倒不完全只是因為Ipad很不錯....

其實最明顯的例子, 這幾年來桌機出貨量已經低於筆電...
你說它輸給筆電那倒也還說得過去....
但你說桌機就會因此消失嗎? 別說兩三年, 五年後應該也不可能...
雖然大家都認為一定會持續衰退, 但是要消失成小眾市場, 確實還不可能...

我的判斷認為, 小筆電最可能的潛在殺手是CULV, 並非Ipad...
因為同質性的關係... 它才具備完整取代的能力...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