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Intel 發表新一代 Core Ultra Series 2 處理器 以最高 2 倍效能功耗比與更好效能迎戰 AI 世代

順帶一提

18A代工目前可能也在生死關頭,要看博通最後宣佈的結論怎麼樣

傳英特爾18A製程受挫 未通過博通測試、難量產
MoneyDJ新聞 2024-09-05 08:28:41 記者 郭妍希 報導

市場傳出,英特爾(Intel Corp.)晶圓代工事業的18A製程技術,並未通過美國晶片設計商博通(Broadcom)的測試。
路透社4日獨家引述未具名消息人士報導,博通是在8月收到英特爾寄回的18A製程晶圓,經工程師、高層研究後,認為該項製程還無法進入高度量產期。

博通、英特爾之間的關係無法確認,不確定博通是否決定撤回潛在的代工協議。博通發言人表示,正在「評估Intel Foundry提供的產品和服務,目前尚無結論。」

對此,英特爾財務長David Zinsner僅回應表示,晶圓代工事業預計2027年開始創造「具有意義」的營收,公司正在跟12家潛在客戶接洽,預計2026年即可帶來些許營收、2027年還可收到額外現金。他說,為了聚焦更為先進的18A製程,英特爾決定不行銷20A製程。

一般來說,打造先進晶片時,需在晶片廠內各別執行1,000多個製程步驟,需費時約3個月。生產成功與否,取決於每片矽晶圓能有多少可運作的晶片。若要產出IC設計巨擘要求的數萬或數十萬片晶圓,達成可觀的良率至關重要。

消息人士透露,博通工程師對於製程的可行性感到憂慮,通常這跟每片晶圓的缺陷數量、或製造出來的晶片品質有關。據熟知晶圓定價詳情的消息人士說法,台積電(2330)以先進製程量產的晶圓,每片約要價23,000美元。

將一款晶片設計的製程從台積電轉移到其他晶圓代工商(例如三星電子或英特爾),可能得耗時數月,並需要數十名工程師投入,端賴這款晶片的複雜度及製程技術的差異而定。對Intel 18A這樣的全新製程做賭注,對小型IC設計商是不可能的任務,因為這需要他們無法負擔的資源。

英特爾執行長格爾辛格(Pat Gelsinger、見圖) 8月曾在財報電話會議表示,18A製程的製造工具包已於今夏提供給其他晶片商,規劃今(2024)年底前自家晶片可達到「製造準備就緒」的階段,並於2025年開始為外部客戶大量生產。他在上週舉行的投資者會議並表示,已有數十家客戶正在「積極參與」上述工具包。
skiiks

跟三星一樣 良率問題。三星還為此造假過 被廠商指控良率根本不及簡報內容所述。三星最終為了爭取客戶 大降價吸走台積電部分客戶 但最終高溫高耗電 讓客戶產品遠輸使用台積電的競爭對手 留不住客戶。

2024-09-07 7:39
eclair_lave wrote:
18A代工目前可能也在生死關頭


18A原本就是20A的遮羞布
去年我就看出20A如期無望,想說Intel會改口說18A才是重點....拖延一年,努力爭取時間

問題是,18A會在2025"如何放量”?我完全看不出任何端倪
以Intel爭取多一年時間,就是要看TSMC的N2進度,如果TSMC的N2進度如期,我打賭20A的故事會照樣貼在18A身上

對Intel而言,TSMC沒有發生夠大的失誤,都是利空
1000K

我舉個例子,如果你開餐廳生意不好,我說你需要買一套更好的廚具(High NA EUV),你認為這建議有幫助嗎? 好像有也好像沒有,但花很多錢倒是真的[XD]

2024-09-06 9:34
eclair_lave

Pat:我押更豪華的廚具!更大的廚房!(爆死預定)[大笑]

2024-09-06 12:27
誰敢買????????
說好的Thunderbolt 5 ?
stephenchenwwc

規格不要過衝, 目前的工藝, GG 3nm, 使用 TB 4 即可. 等下下一把, 2年後, 用 GG 2nm 工藝時, 再昇級 TB 5.

2024-09-06 0:15
這本來就是AI用移動端CPU,所以AI效能提升、更省電都是在預料中

但遊戲性能GPU提升有點少,開補禎的話應該還是輸A家,不適合掌機呢

最大亮點反而是,VVC解碼終於問世了!果然在影像處理還是I家開頭,上次最先支援AV1編解碼,這次換VVC

把記憶體整合到處理器意味著更貴,且絕對不能更換或加裝,優點更快、體積更小,但畢竟是新技術,期待白老鼠們的開箱,看是不是真的有實質上的效能進步

有錢的白老鼠們,上吧!!!
skiiks

進步非常多 多到當初蘋果M1跟同期AMD 5950運算流體力學這種記憶體用很兇的計算 可以有五倍之差勝過5950。更短的記憶體實體線路換超低延遲。不過蘋果這記憶體選購級數 價格超貴。

2024-09-07 7:33
skiiks

蘋果是最早把記憶體跟CPU放在同載板上 貼在CPU旁邊

2024-09-07 7:35
hookki9918 wrote:
這本來就是AI用移動端CPU,所以AI效能提升、更省電都是在預料中

但遊戲性能GPU提升有點少,開補禎的話應該還是輸A家,不適合掌機呢


晶片設計本來就是要有所取捨,要定義好用圖才能設計。而不是面面俱到 (效能功耗也到不了)

Intel在x86上面的設計和掌控能力 (這裡指的是生態系統上的合作)還是非常的好
Intel最大的困擾就是工廠的能力,不藉助台積電,Intel無法做出一流晶片

Intel體認到這個事實後,採取的策略是要跟TSMC競爭....

雖然只有TSMC可以生產高階晶片,在很多人眼中是很可怕的事情....(請跳脫台灣思維)
但現實就是這地球還不太需要2個台積電來生產高階晶片 (除了中國在幻想)
因為投入成本太高太大,而且客戶就那幾個 (Intel說有1x個客戶要18A......我覺得這種廣告文宣大家千萬要注意)
這世界上大家要的就是TSMC持續成功,而非搞出更多TSMC或寄望TSMC失敗....這都不會增加效率
stephenchenwwc

GG 的股票, 外資很多, GG 也不設限. 各國協力廠商都有投資. 不放心, 可以開船飛飛機過來關切一下. 再不行, 各國政府基金可以進場卡位. GG 肯定是世界的 GG.

2024-09-07 23:53
stephenchenwwc

我們還幫助了 米國設廠(AZ), 扶桑國(熊本), 德意志 等, 還有正在門口說選我選我的國. 無私為全世界代工, 我們的心意, 大家能明瞭滴~~~

2024-09-07 23:56
目前AI還不是很成熟,所以,

我很期待Core Ultra Series 5.
發表會看看就好

還是等實測在來說話
唯一期待的就是換台積電製成
總算不用intel烙賽製成....

不是intel晶圓廠弱
是台積電晶圓廠太強
快把桌型CPU也改台積電吧
stephenchenwwc

你 累格了, Arrow Lake 就是用 GG 3nm. 要注意, 此代低階的, 有可能有 i社自產型號. 詳情, 發佈後, 我會用照妖鏡讓牠現出原形. 但要來關注本版, 沒關注中招了, 沒轍~

2024-09-07 23:50
期待Intel真的可以再起...
- Manu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