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高通發表 Snapdragon X Elite 處理器 以 12 核心 ARM 架構打造兼具效能與續航力的筆電平台

skiiks wrote:
以X86筆電的功耗有筆電的效能為基準去看M1
M1是平板的耗電有中階以上桌機的效能
M1就是低功耗高效益 低於筆電的耗電卻有高於筆電的效能
這才是蘋果ARM效益顯現的部分


中低能耗下RISC 絕對比 CISC 有更高效能,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高功耗下反而能耗比慘烈
看看 X Elite 這次還展示80W卻沒能讓性能比23W提高多少, 反而形成很搞笑的局面

Apple silicon永遠比別人提前使用新一代製程, 創造能效驚人的表現
M1-M2之間拜先進製程加上軟硬體一手掌控, 中低功耗下續航力強且勘比中階桌機性能

但是我前面寫的是2024年的挑戰, 對手們今非昔比, 而製程紅利至此大概快吃完了
當對手正在大幅變動架構的同時, 市佔下跌的M3 Pro還在頻寬和處理核心縮水..?

題外話, X Elite其實老實說我比較看好走高性能掌機平台, 通吃手遊和輕度桌遊
畢竟現在的x86低功耗性能還是不及ARM, 目前掌機跑大作連撐1個小時都很艱難
^^A 請多多指教~
stephenchenwwc

X Elite 使用 4nm 工藝,和 5nm 同一座工廠生產,視為加強版而已.水果則是用3nm穩穩居 2024 算力-功耗 均衡王. 水果問題在第三方軟體不夠好. 相同事也將發生在 X Elite.

2023-11-04 0:25
MUS wrote:
中低能耗下RISC ...(恕刪)


希望Sony PSP可以重出江湖, 用X Elite 720P高特效不是問題 (根據實測差不多1080P下=1050 Ti)
也可以移植PS2~PS5的遊戲
神祕幻影 wrote:
希望Sony PSP可以重出江湖, 用X Elite 720P高特效不是問題 (根據實測差不多1080P下=1050 Ti)
也可以移植PS2~PS5的遊戲

不容易吧,掌上型遊戲的市場目前大多已被手遊吃下來,剩下的則被老任緊緊抓著…

而老任目前看來還是比較想與NVidia合作。
stephenchenwwc

那倒是未必. 忘記 SONY 了嗎? 這家可是劃時代推出 Walkman 的前衛公司.

2023-11-02 20:18
劍心san

這倒是!

2023-11-02 23:30
MUS wrote:
中低能耗下RISC 絕對比 CISC 有更高效能, 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高功耗下反而能耗比慘烈
看看 X Elite 這次還展示80W卻沒能讓性能比23W提高多少, 反而形成很搞笑的局面
沒這回事喔
不要拿X86 U的AMD效能輸給intel就認為 AMD沒辦法高功耗榨出高效能
200W就有你300瓦的效能 略輸一點點而已 幹嘛跟著炸到300W

M1更高級別的 都說了沒這回事 M1U用著筆電功耗榨出接近5900~5950的效能

是不是要蘋果再生一顆MacPro特製專用300W以上 超高階U來打臉?
而這是很有可能的狀況 多數蘋果使用者對於Mac Pro用M2U還是不滿意

MUS wrote:
Apple silicon永遠比別人提前使用新一代製程, 創造能效驚人的表現
M1-M2之間拜先進製程加上軟硬體一手掌控, 中低功耗下續航力強且勘比中階桌機性能
製程先進是以及系統硬體是紅利沒錯
但還是要歸軟體ARM化才有用處

MUS wrote:
但是我前面寫的是2024年的挑戰, 對手們今非昔比, 而製程紅利至此大概快吃完了
當對手正在大幅變動架構的同時, 市佔下跌的M3 Pro還在頻寬和處理核心縮水..?
製程紅利還久
2nm 1nm都還沒上
真正製程紅利完蛋的是intel 先進製程跟不上 只能一直搞高功耗換效能

PC產業中 架構大幅變動的是蘋果 PPC -> X86 -> ARM
RISC -> CISC -> RISC
其實X86時期也還是RISC的使用方式 蘋果根本就沒在用intel的CPU指令集

反而是其他PC產業都沒變動不是維持X86 就是在用顯卡顯核單元做運算
還沒有實質X86轉換ARM的跡象

至於縮水蘋果自有考量 可能用處不大

MUS wrote:
題外話, X Elite其實老實說我比較看好走高性能掌機平台, 通吃手遊和輕度桌遊
畢竟現在的x86低功耗性能還是不及ARM, 目前掌機跑大作連撐1個小時都很艱難
那要原先X86U大作軟體全部改寫為ARM軟體才可能

而軟體公司要養X86與ARM兩個架構的軟體都很難了
要遊戲公司養兩個更難 只能擇一 當然維持在原X86U的平台
加上PC可擴充性 顯卡效能可提升的情況下
大作遊戲公司倚重的還是X86平台的遊戲軟體

能做到轉換的目前就同為ARM平台的安卓與iOS


X Elite不意外就是運行安卓或谷歌系統 去跑安卓遊戲
不會去跑現有用X86 U的掌機遊戲 更不要想跑PC電腦上大作移植

微軟ARM平台無人青睞就是因為上面只有本家軟體
沒有太多軟體商想做X86又ARM雙架構軟體
沒軟體轉譯ARM移過去 微軟ARM筆電就是一灘死水賴活在那等待時機而已
                              彈幕濃!
skiiks

全轉台積應該是最後的方案。不然用自家生產 會一直+ ++ +++ ++++++++++到底 再用功耗換效能 說我贏了(但其實快完蛋了。現在420頂溫度牆 之後要是連最後480都頂 高階效能就真的無救了

2023-11-03 13:54
stephenchenwwc

2nm 會很熱鬧! 除了新竹 台中 可能還有第三處廠區. 這幾乎是兩倍於 3nm 產能. 水果全包一處, AMD NV QCT 包另一處, 剩下一處是誰? i社 啦~~~

2023-11-04 0:15
skiiks wrote:
那要原先X86U大作軟體全部改寫為ARM軟體才可能

而軟體公司要養X86與ARM兩個架構的軟體都很難了
要遊戲公司養兩個更難 只能擇一 當然維持在原X86U的平台
加上PC可擴充性 顯卡效能可提升的情況下
大作遊戲公司倚重的還是X86平台的遊戲軟體

能做到轉換的目前就同為ARM平台的安卓與iOS


X Elite不意外就是運行安卓或谷歌系統 去跑安卓遊戲
不會去跑現有用X86 U的掌機遊戲 更不要想跑PC電腦上大作移植

微軟ARM平台無人青睞就是因為上面只有本家軟體
沒有太多軟體商想做X86又ARM雙架構軟體
沒軟體轉譯ARM移過去 微軟ARM筆電就是一灘死水賴活在那等待時機而已


你指的事情其實沒有那麼難,現在的遊戲開發基本上都是結合引擎框架來製作遊戲,比較少有公司還是從零開始,故只要所採用的框架支援多平台,那剩下的就只是有沒有針對平台特性作利用而已。

甚至於既便是真的從零開始,現在的程式語言其實都是高階語言,大型程式雖然較可能會寫到一些涉及底層的程式碼,但也只需要注意那一部分,運行於不同平台中的大多數程式碼是可以通用的。

也就是說在這部分的狀況是,Snapdragon X Elite瞄準的仍是搭載Windows on ARM,初期先定位在辦公市場,這部分微軟自然早就生出了原生支援ARM的MS Office,接下來靠著那相容模擬器來運行x86軟體,雖然會有轉譯時的效能損失、甚至是不相容,但總體而言是過渡,等到各個引擎框架完善後,大多數的遊戲就可以同時相容於各平台了。

當然,這個是他們的『理想面』,現實中能否達成,就仍是未知了。
stephenchenwwc

水果 就是從零開始, 建構 ARM 環境. 直到現在, user 仍然反應第三方開發軟體(還都是赫赫有名的), 在水果 ARM 系統下, 執行效率差. 這就是轉換需要時間的部分.

2023-11-02 19:30
stephenchenwwc

我要舉 SONY PS2 的例子來說: 眾軟體開發商, 不要再這麼懶了!!! 當年 SONY 在眾人說系統難開發下, 親自上陣, 寫出"跑車浪漫之旅", 震撼所有遊戲商. 才閉嘴乖乖按著把遊戲寫出來.

2023-11-02 19:33
星幻 wrote:
你指的事情其實沒有那麼難,現在的遊戲開發基本上都是結合引擎框架來製作遊戲,比較少有公司還是從零開始,故只要所採用的框架支援多平台,那剩下的就只是有沒有針對平台特性作利用而已。

甚至於既便是真的從零開始,現在的程式語言其實都是高階語言,大型程式雖然較可能會寫到一些涉及底層的程式碼,但也只需要注意那一部分,運行於不同平台中的大多數程式碼是可以通用的。

也就是說在這部分的狀況是,Snapdragon X Elite瞄準的仍是搭載Windows on ARM,初期先定位在辦公市場,這部分微軟自然早就生出了原生支援ARM的MS Office,接下來靠著那相容模擬器來運行x86軟體,雖然會有轉譯時的效能損失、甚至是不相容,但總體而言是過渡,等到各個引擎框架完善後,大多數的遊戲就可以同時相容於各平台了。

當然,這個是他們的『理想面』,現實中能否達成,就仍是未知了。
沒有你說的不難
現實是很難

能從0開始的多半是些新公司直接用ARM出新軟體
現在看到的幾乎都是ARM平台互轉
少數大軟體商才有蘋果ARM與微軟X86軟體
不然早就一堆X86軟體轉向ARM 讓微軟ARM平台一堆軟體了
現實狀況是微軟ARM平台還是只有微軟ARM軟體能用


而Surface Pro X使用win10 for ARM(可升11)
推出當下 是ARM原生軟體與X86 32位元軟體 不支援X86 64位元軟體
幾乎就是現在W7之後 已經轉換到64位元 現在日常看到的軟體都無法執行
簡單講
就是X86筆電上軟體(註)無法在Surface Pro X上使用
以及X86 32位元相容性問題

現在沒更新情報 不知道Surface Pro X有沒有X86 64位元支援
有的話才有後續X8664位元相容性問題

以及ARM系統使用X86軟體
還有語言轉譯的效益浪費問題



註:現在軟體多數都已經是64位元軟體了
想知道是不是 打開工作管理員 處理程序
程式名稱後面後面有*這個的就是32位元軟體
可以看看有哪些還是32位元的

在W7之後 為了能用到超過4G RAM的效果
多數軟體早就轉為64位元
還能用的32位元軟體現在非常稀少
                              彈幕濃!
Surface Pro X面臨多重問題
首先效能很糟 SQ1~3都遠輸M1
再來是X86 64位元無法執行

這兩個問題解決後 微軟ARM平台才有機會
後續軟體少的問題才會獲得解決


效能糟有機會用X Elite扳回
X86 64位元現在應該能執行 搞好相容性與轉譯效益
之後才會有廠商願意把X86軟體轉成ARM軟體

不然微軟ARM平台 只有自家ARM軟體
不如買X86平台用 自家軟體外 還有眾多軟體可用
攜行時間短就短 只能停下來找地方充電了

不過看不出來微軟有在大力推動的感覺

所以這顆X Elite推斷初期是裝安卓或谷歌系統 執行安卓軟體吧
不然微軟ARM平台軟體只有自家的 很難推得動

-------------

既然微軟推ARM平台像從0開始
資訊大廠聯合起來自推一個新ARM平台感覺也可以
強效U高通會想辦法 新系統就聯合研發吧
                              彈幕濃!
skiiks wrote:
沒這回事喔
不要拿X86 U的AMD效能輸給intel就認為 AMD沒辦法高功耗榨出高效能
200W就有你300瓦的效能 略輸一點點而已 幹嘛跟著炸到300W


真像你講的: 不要認為AMD沒法高功耗榨出高效能, 何不給個250W功耗, 從效能和功耗全面壓倒Intel?
非不為, 實不能矣, AMD又不是傻子, 現在低功耗就撞溫度牆, 再加上去還得了.
架構不利於高頻的話, 功耗給再多效能一樣上不去, 完全不成正比.
上面就有一個80W Snapdragon X Elite 的例子給你看了
^^A 請多多指教~
eclair_lave

現在的CCD設計本來就是為了壓低設計/生產成本才刻意兩邊共享一種CCD....

2023-11-08 0:10
eclair_lave

至於高密度帶來得的單位面積內發熱偏高,AMD才剛說過正在與TSMC討論改善方法,而且隨製程再推進這狀況可能越加嚴重,如果真沒辦法會考慮放寬溫度上限

2023-11-08 0:13
上面應該是Intel主用戶...Ryzen7000不熟

以7950X來說...是的,230W即撞溫度牆,
但它可以貼著溫度牆維持一定時脈跑上一陣子。
AM5可否開上250W? 是可以...
某些高階板子,BIOS有特別超頻模式解開AM5腳座功耗限制。
7950X也是可以用360AIO 功耗269W達成 R23 四萬分。
40.4k Cinebench R23

台積電或Zen4架構是否不利高時脈?
個人的7950X3D CCD1有三個核心都能5.8以上,
我想出個7950XT打6GHz旗號並非沒能力。
只是AMD外委台積電,若需像13900KS一樣特挑再特挑,
成本恐怕也會暴增,多半會顧個保底。
當然,當初既定AM5板子230W上限、五年升級沿用,
也不會去出個少數高階板子才能用的處理器。

Intel在於是自己的晶圓廠、自己研發的製程,
對於架構時脈上的優化,隨時能夠做到極致化。

======

至於 X Elite目前靜觀其變,
80W效能沒高多少說不定也要看散熱裝置。
自己筆電一路都是Intel,明年換機就有想跳阿婆,
高通來攪局ARM筆電或許也多個選擇,
反正這年頭YT開箱首測一堆,等成品上市就知是驢是馬。
自律努力讓自己變大隻
stephenchenwwc

如果明年就要換, 建議用 水果 M3. 至少軟體已發展數年, 又是 GG 3nm. 再怎麼說也是每瓦算力最高的.

2023-11-09 2:04
skiiks wrote:
沒有你說的不難現實是...(恕刪)


你們講的是『軟體』,但我上面回的是『遊戲』哦。

這兩者有差別啊。

一般的軟體開發是不會有『框架』可以使用(或著說軟體開發時所能用到的框架,是很廣義性的…例如.NET),於是多數的軟體開發者是真的要從零開始建立,這一點你們講的是正解。

但遊戲的話則一般有框架可以使用,例如著名的虛幻引擎、Unity引擎,這些引擎都是統包了遊戲開發者所需要的框架,也形成只要符合引擎規範,那就能輕易的輸出各種不同平台的遊戲,差別只是我上面說的,有沒有展現到各個平台的特性,沒有的話就會變成很爛的移植而已。
skiiks

蘋果一向是使用公開的標準 只是遊戲早被微軟那些獨家支援綁架了。遊戲公司只能照著微軟那些支援寫遊戲。一旦不用 就只能自己重寫公開支援到效果相近。暴雪以前多平台都有做遊戲 最後還不是砍到剩win版。

2023-12-14 23:40
skiiks

不要以為遊戲公司有遊戲引擎 有遊戲原始碼 就能自由轉移平台。遊戲支援被微軟綁的死死的 微軟這些沒公開放出來之前 想要轉移都很困難。

2023-12-14 23:42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