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是很深入,只是對象不用是學者,也不用是財經背景的都知道。
就是人民幣。國際代碼是CNY。
NTD是一輩子都成為不了標準國際貨幣的。
我就不提一件很怪異的事情。
一件東西售價明明就只要100USD.但台灣售價永遠都是100USD+10%的新台幣計價。
那個號稱要黑掉我的島民有沒有清楚?
什麼下犯上的就不要鬧了,我已經打第二篇了
E3-1230系列說穿了,就是I5,只是有hyperthreading而已
至於沒賣的討論...這個也算是很鮮了。
零售通路有沒有賣,在於這項產品的流通性如何。
幾乎是每一顆Xeon都有零售,看通路有沒有進貨而已。OK?
不是沒賣,是台灣的店家沒有進貨。
至於為啥他沒進貨的後續推論大家都會,就不多說了。
我相信今天我這一篇出來更不會有人跑去零售的店家說要買E3-1271/76/81/86 V3
1150/1155的消費性產品跟商用產品已經算很不複雜了。
改天我再來寫2011的消費性產品(I7)跟商用產品(E5)。
Xeon E5呀。非2011腳位的2400系列不談。
光可多少可CPU作Mutli-Processor就分了
E5-1600系列 1S平台處理器
E5-2600系列 2S平台處理器
E5-4600系列 4S平台處理器
字尾還有分4 ~ 12 Cores 的差異
12 Cores的效能一定最好!?
4 Cores的效能一定最差!?
我只能說不是這麼簡單的。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duckbill360 wrote:
說E3比i7貴那你說...(恕刪)
這你要問問Intel為啥要區分Server/Desktop。
然後Server這玩意很講求三大點,目前Intel是擴張到4大點。
叫RASM
Reliability, availability, serviceability, and Manageability.
I7,不單單是I7,消費型的處理器全都沒有ECC的功能。
這對要求盡量不要停機維護的商用機器來講。沒有ECC,肯定辦不到了。
當然啦,現在就算是功能最完善的E7也達不到完全不要停機維護。
但努力的方向就是做到降低。計量單位是FIT
一個FIT等於 1個Fail/百萬小時。有點恐怖的天文數字喔?
OK,那是不是我用E3就能獲得超低的當機機率,還是電腦死當不能用的機率會大大降低。比I7還低?
當然不是,抱歉。你自己DIY的玩意不管你用啥麼零組件都達不到。
那玩意是整套的,也是整機。包含OS。消費型的OS從一開始的設計就辦不到。
消費型電腦選購E3
除了買2X/3X這種低頻系列自以為用低價買到了I7神秘的八顆框框的Buffer快感之外。
其餘都是沒有意義的。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