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

[13/1/24更新]AMD Bulldozer 多工轉檔檢驗/歡迎各家CPU一同測試

toocck wrote:
我反而比較喜歡使用Intel Quick Sync Video轉檔.I7-2640M由(4100等級).變成比E5-2670還快.拿I3-2100K+H61.即可打槍所有的CPU.若要光看一個轉檔就該用拿手的.

青菜蘿波各有所好.Intel Quick Sync Video轉檔解析度調高即可.一樣會很好的<如同CUDA解析要調整>.用預設當然會不好

期待看到2600K+Intel Quick Sync Video


Quicksync最大的缺點是缺乏通用性

好像也只能轉H264而已

要轉個WMV,AVI就沒辦法
來試試看兩三年前買的低價CPU成績吧

===本次測試與設定平台 :
CPU : AMD X4-630 2.8Ghz
CPU超頻 : 有,O.C. 3.2Ghz,
MB : MSI 780G-MX
MB節能設定 : 關閉
RAM : Kingston DDR2 800 2GX3 共6G
RAM超頻 : 無
OS : Windows 7 x64
OS節能設定 : 設定為高效能
轉檔軟體版本 : MediaCoder for x64 (64-bit) 2011 R11-5233
轉檔軟體設定 : 皆為預設值,選用4核心
=======================



三年前組的主機 兩年前花2700買的X4-630 CPU 對照現在3000元以下的CPU~除了功耗進步了~效能好像也沒成長很多~~本來一直想組台I5來用~~現在看看這個成績好像還是可以繼續稱下去~~
版上不是一堆把i3 2100和G840當神器的人,怎麼不見了.
這篇 明明就在討論轉檔 就是有人硬要扯別的
如果不高興自己擁護的東西 輸 不會另開一篇測試其他的
扳回來 這篇很有參考價值 別把人家的樓弄歪 謝謝
無其他目的純贊助測試。
軟體設定全預設
配備:
CPU : Intel Core i7 3930K@4.5G 125*36
CPU超頻 : 有,O.C. 4.5Ghz,電壓 1.38V
MB : ASUS R4E
MB節能設定 : 全關
RAM : G.Skill DDR3 2133 C9 4*4G @ DDR3 2000 9-12-11-29 2T
RAM超頻 : DDR3 2000 9-12-11-29 2T
OS : Windows 7 Ultimate SP1 x64
OS節能設定 : 高效能
轉檔軟體版本 : MediaCoder for x64 (64-bit) 2011 R11-5233
轉檔軟體設定 : 皆為預設值,6C12T
檔案本身擺在作為系統碟的C300上,程式則是傳統硬碟。
作業系統W7 Ultimate x64
平時為雙螢幕工作環境,直接截圖不做任何裁減。
轉檔時間241秒


------------------------------------------------------------------------------
重開機BIOS回歸全預設跑一次,軟體及系統設定不變

其中3930K回預設3.2G (Turbo 3.8G)
RAM跑1600 11-11-11-28
這次跑284秒



不過有點個人覺得比較奇怪的是不論是哪次測試CPU平均大概只以70%的負載在轉檔
CPU : Intel Corei5 2500K 3.3Ghz
CPU超頻 : 有,O.C. 4.5Ghz,電壓 1.35V
MB : MSI Z68A-GD55 (B3)
MB節能設定 : 全開
RAM : Kingston LoVo DDR3 1600 4GB*4 9.9.9.27 1.35V
RAM超頻 : XMP 預設
OS : Windows 7 SP1 x64
OS節能設定 : 平衡
轉檔軟體版本 : MediaCoder for x64 (64-bit) 2011 R11-5233
轉檔軟體設定 : 皆為預設值,選用4核心

轉檔時間 372秒,2500K預設值樓上有人測試過了,我就不重開機了@@
檔案名稱因為是用Firefox插件抓下來的..所以檔名亂碼有重取過



另外放張一樣設定,使用Intel Quick Sync Video技術的
轉檔時間:148秒


---------------------------------------------------------------------------

回樓上的,通常這種狀況有幾種可能,一個是3930K的運算能力以滿足調用的x264所需的運算能力
不過你提升時脈還會縮短時間的話,應該不是這問題
也有可能是MediaCoder 或是x264 對於6C12T的優化還未做完...無法榨乾全部的運算能力@@
可以關閉HT試試看,成績有可能變好也有可能變壞就是@@
ben31yq48 wrote:
無其他目的純贊助測試...(恕刪)


我在猜想有可能是有開啟HT的因素

(附註:前面已補上i5 2500K @4.2GHz的成績)
ponjiayulady wrote:
Quicksync最大的缺點是缺乏通用性
好像也只能轉H264而已
隨便來個RM,mpeg就不能用...(恕刪)

我覺得您真的應該多了解一下再說,不要用"好像"、"應該".....

QSV可以輸出H.264跟MPEG-2,放眼國際標準,不管DVD/BD、各國HDTV、IPTV、數位Cable TV、衛星數位直播、網際網路的視訊服務如YouTube.....都不出這兩種視訊壓縮格式。

RM、MKV、MOV、AVI、MP4、FLV、MTS、M2TS......這些則是container格式,不是視訊壓縮格式,部分container格式會順便規範container所能內含的音訊/視訊格式(例如MOV),而有些則不拘(例如AVI)。container格式那一層的mux跟remux,是由轉檔程式本身(如MediaCoder)處理,不是由Intel QSV硬體或CUDA處理。

http://www.anandtech.com/show/4083/the-sandy-bridge-review-intel-core-i7-2600k-i5-2500k-core-i3-2100-tested/8

另外,如果您要測CUDA加速,純軟體壓縮的數據建議也要跑一下,同時提供出來。

dennice wrote:
CPU : INTEL I5-2400
CPU超頻 : 無
MB : GIGABYTE HA65M-D2H-B3
MB節能設定 : 關閉
RAM : Kingston DDR3 1333 4G X2
RAM超頻 : 無
OS : Windows 7 x64
OS節能設定 : 設定為高效能
轉檔軟體版本 : MediaCoder for x64 (64-bit) 2011 R11-5233
轉檔軟體設定 : 皆為預設值,選用4核心


=======================
按這裡檢視圖片

630秒



老兵不死,讓我的T9300老筆電來尬尬i5,不過當然是要借助CUDA神力

quicksync這種技術不是只有sandy bridge才能玩

配置

CPU: Core2 T9300 2.5Ghz CUDA輔助

RAM: DDR2 667 3GB

顯卡: Geforce 9650M GS (CUDA輔助運算器)

以CUDA模式運作


時間 586秒

ponjiayulady wrote:
老兵不死,讓我的T9...(恕刪)



Intel Quick Sync Video只有Sandy bridge才能玩吧@@
CUDA是用nVIDIA的顯示卡來算,兩種不太一樣
Intel Quick Sync Video 是用Sandy bridge的HD2000或是HD3000來轉檔
不過不知道為什麼..我選Inte Encoder轉檔都跳錯誤014
不知道哪邊出了問題


http://mag.udn.com/mag/digital/storypage.jsp?f_ART_ID=295524
這篇有關於他們的效能差距,不過雖然他說INTEL的大勝...也只是參考就好
CUDA可以發揮的地方不只轉檔而已...
  • 2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