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

秒殺Atom,AMD(bobcat)E-350效能實測


gun_king.tw wrote:
ATOM根本很不敷使...(恕刪)

那是因為過分高估Atom的能力
管也不管就Win 7直接給他進去
適當的硬體還是要適當的OS配合才會相得益彰

ATOM不是原罪
錯的是系統廠商直接把他提到一般PC層級的應用水平
從未有那一家廠商會願意為了這類低供耗的CPU設計一套
適合他使用的OS

你瞧不是也有人把ATOM應用在NAS.AP之類的領域
ATOM不也是勝任愉快還有找!!

gun_king.tw wrote:
產品不能一昧追求低價,東西不是這樣玩的

這我倒是100%同意
低毛利只會加快產品的汰換速度
帶來的副作用其實很大
廠商不再注重品質及耐久度問題
因為過幾年就會被淘汰
以及養成人類浪費的習性

再者
對經濟的幫助也不大
低毛利帶來的就是低薪資水平
因為必須壓力人士成本才有競爭空間
間接也造成消費市場的萎縮

chiyenms wrote:
http://www...(恕刪)


http://news.mydrivers.com/Img/20101118/09403562.jpg

看這張圖吧

E-350 已經被列入桌上型的APU(看來的確是以低價電腦,HTPC,輕薄筆電為目標

所以拿來打ATOM根本是欺負小朋友

你說的沒錯

Ontario才是拿來對付ATOM的東西(netbook

其TDP是9W,而D510是13W

看來是相當夠資格打ATOM

不過功耗還是等上市後再測過比較好

畢竟TDP只是參考值

至於出新CPU打對手舊CPU應該是合情合理吧

當初新出K8打舊的P4,AMD的確很高興,錢賺飽飽

而C2D出來把K8打得落花流水,INTEL還不是很高興,架構一直改良到現在的領先

新出的CPU不打舊的CPU難道打未來還沒出的CPU?

最可憐的是新CPU還打不贏舊CPU,VIA可是一直在哭呢




knml wrote:



http://...(恕刪)



可是INTEL都用舊產品來打AMD新產品...
knml wrote:
出新CPU打對手舊CPU應該是合情合理吧


本來是這樣 (然後上市時是要和對手的新產品來對打, 這情況下是 Sandy Bridge),

不過這個案子下, 限於前面談的 ATOM / Netbook 部份來說的話. 只能說 - AMD 很不幸.

好不容易拼死拼活, 慢了二年半, 可以有望和 Intel 爭 Netbook CPU 位子的 CPU 終於 "要" 出來了

可是... Netbook 市場的白色墓碑 是"已經"出來了
一般預計都是明年 2011 年, Netbook 市場會很慘
這時才推 Netbook 用的 CPU 出來, TDP 還比人家 ATOM 高

TDP 2.0~2.5W 的 ATOM 要打人家 iPad 就已經很辛苦了

(你是 CPU TDP 2.5W, 可是人家 iPad 是 "整個系統" 耗電 2.5W, 含面板和無線裝置連線)

這時候推個 TDP 9W 出來的, 是要怎麼拼? 連 TDP 2.5W 的 ATOM 都拼得很辛苦了.
AMD 必需要趕快幫這 CPU 找個新應用.

在這市場上主要不是效能問題, 是省電問題. 就算你效能是 2.5W ATOM 的 3~4 倍好了,
問題是要達到相同的使用時間的話, 你要把相對應容量的電池裝進去. 然後價格就算了,
增大的體積和重量消不掉是問題.

要放影音順的話, iPad 夠順了吧, 雖然只給你 720p,
但你不會在 Netbook size device 上放 Full HD 面板的話, 號稱我放 1080p 比 ATOM 順有多少意義?
面板根本不支援到那解析度.

總之, I 和 A 都需要對這等級的 CPU 找新應用了. Netbook 市場規模預計明年會大縮水.


chiyenms wrote:
本來是這樣 (然後上...(恕刪)


像IPAD那種東西應該是只有ARM系的CPU才能應用

IPAD的是CPU + GPU +記憶體控制器的SOP...

已經很省電了還這樣搞

有那種省電能力不意外

畢竟ATOM 和AMD的CPU本來就是以電腦上的應用為主

市場還是有區別




chiyenms wrote:
本來是這樣 (然後上...(恕刪)


小筆電市場是被壓縮, 但不會被取代...

因為, Ipad基本上只具備部份PC功能..
實在無力取代PC...
哪怕是能取代的功能, 也多半也相當的缺陷..
至少, 不符合大部分PC用者的習慣...

小筆電卻是一台完成度跟一般桌機沒兩樣的產品..
除了處理器較弱外, 基本上能做的事跟PC沒兩樣,

對電腦時代訓練起來的人們, 用鍵盤滑鼠的流暢, 還是遠勝過觸控板..
更別說輸入文字...

ARM的處理器, 效能實在是也差了些, 不管是上網或多工, 比被罵翻的小筆電還更糟...

不過我是覺得Ipad只要慢慢進步, 不足的地方也可能會讓人慢慢接受...
但是至少, 兩年內小筆電應該還是死不了的, 但會衰退..
原因就是, 它的部分功能會被Ipad及後進者取代...

Ipad的硬體性能基本上這兩年內很難進步到哪, 很簡單..
半導體製程這兩年內進展不會太快, 製程沒大幅提升, 那性能/功耗必然顧此失彼..
有了性能, 功耗就差了.. 功耗要維持, 性能提升就很有限..
要取代小筆電其他功能就很難, 如此而已...

要記得一件事, 大部份人買小筆電,還是想把它當成一台"電腦"來用..
所以Intel才得不停改善atom的效能, 甚至直接出雙核版, 以利多工進行..
N550的出現, 大概可以象徵單核atom慢慢消失, 因為兩者價差已經很有限..
CULV即使性能再好, 但成本就是降不下來, 始終約有近5K甚至更高的價差..
atom處理器的低晶片面積, 要再拼價格也一定佔上風...

所以表面上atom確實被Ipad及CULV夾殺, 但是, 因為價格性能的特點...
尚有活路, 至少在兩者能相當進化前, 還死不了....
其實就像處理器顯示卡一樣, 每一種價位都有產品... 雖然atom性能偏低..
但低價位還是絕對有人要... 畢竟它是價格最低的真正筆電...













bar0106 wrote:
小筆電市場是被壓縮, 但不會被取代...


對, 所以之前就說是半死了

然後 Intel 當然慣例是拿八成以上出去 (到今年在這市場算九成五以上吧, 拿八成算客氣了)

如果是這狀況的話, 其他家可分的空間... 看能有多少
Atom 不管怎樣改, 那個效能, 感覺上就是不適合跑 Win7 的環境...
除非是一套將 Win7 的花俏功能全部關掉, 變得比較像 XP 的狀況...

MODT 架構的 C2D (P8600) + Ion, 配上雙通道 DDR3-1333 記憶體, Win7 跑起來就還算蠻順的...
耗電量也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內.. ( idle <24w , CPU 100% FPU loading: ~52w )

但播放 1080p 影片的播放時序(timing)穩定度,
在這種 GPU 共用主記憶體頻寬的架構上, 基本上還是差了一點...
全獨立顯示卡的, 不管 CPU 負載量如何變化, 播放時序都還是很穩定...

小弟之前有買一台all in one主機,msi AE1920,
內建的cpu就是目前atom最高階的D525(1.8GHz),
win7一些特效和視覺都關掉了、原廠一些沒用的常駐軟體也移除了,
上網、文書處理還是很慢,尤其是瀏覽有大量圖片的網站,右邊的scroll bar會超難拉XD.....
cpumark約125分,大概跟小弟之前的老P4(2.4GHz)差不多.....
atom D525整體效能遠不如另一台筆電的culv su2300 1.2GHz,
但atom耗電真的很低,all in one螢幕開啟+occt燒機(cpu+內顯),測變電家才40W上下(待機約25W)。


好奇的是AMD(bobcat)E-350、E-240一個雙核一個單核,TDP都是18W?
  • 9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9)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