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Intel 新 CEO 上任三把火:我們要提供好過 蘋果 M1 處理器的產品!

skiiks wrote:
這次M1就是很詭異的遠超出intel產品在蘋果上的效能


其實也沒有多詭異

不需要相容前代產品的話就是這樣了

反正蘋果市佔(相較於PC)不高 不需要迎合所有人的公約數

軟體商你可以選擇隨大流不跟 反正IE那個樣子也頂了二十年

(很多公家機關還不想改)

不過就像edge改用chrome內核一樣 遲早還是得跟上時代改變的


而且M1也不是突然掉下來的

從iPhone iPad 到MAC

IOS跟OSX整個生態圈的整合蘋果也花了很多年養成
skiiks wrote:
令人匪夷所思的影片

Mac Pro規格
28 核心 2.5GHz Intel Xeon W
32G記憶體
系統應該是OSX12(X86)吧
剪輯軟體Final Cut Pro(X86)

Mac mini規格
M1
16GB記憶體
系統OSX12(ARM)
剪輯軟體Final Cut Pro(ARM)


使用同一個FCP剪輯專案進行輸出
結果
M1輸出60分鐘
Mac Pro輸出84分鐘
???????????????????????????



沒這麼神,H.265剪輯快是因為M1有專用decoder加上Unified memory.
這些都是已經知道的東西。

就是拿手機那套用在PC上,其實都是已知的東西。
其他家不能用是因為沒法在軟體上做優化,要靠Microsoft...

然後這種玩法一弄下去就完全沒辦法升級,組裝市場很難這樣搞。
蔥油餅大叔 wrote:
其實也沒有多詭異
不需要相容前代產品的話就是這樣了
反正蘋果市佔(相較於PC)不高 不需要迎合所有人的公約數
軟體商你可以選擇隨大流不跟 反正IE那個樣子也頂了二十年
(很多公家機關還不想改)
不過就像edge改用chrome內核一樣 遲早還是得跟上時代改變的
而且M1也不是突然掉下來的
從iPhone iPad 到MAC
IOS跟OSX整個生態圈的整合蘋果也花了很多年養成
這測試沒相容性的狀況
沒有用ARM CPU去模擬支援X86做相容性比較

同一個剪輯專案 就是已經完成的剪輯程序
叫兩個用不同CPU的系統軟體去算
一個是X86系統軟體已經最優化
一個是ARM系統軟體近期才除錯完畢推出
後者執行的效率遠勝前者
說詭異是因為用筆電CPU勝桌機CPU

-----------------

蘋果要的是軟體商把之前x86版本改寫為ARM版本 不是去相容X86
相容X86版本只會有限支援約五年 之後新款產品就淘汰了

所以蘋果之前的換系統與換架構動作 都讓人覺得怎沒倒
OS9換OSX -> 系統架構大改 軟體全部重寫
OSX PPC換OSX X86 -> CPU架構大改 系統軟體全部重寫 for X86
OSX X86換OSX ARM -> CPU架構大改 系統軟體全部重寫 for ARM

微軟是包袱太大很難辦到
蘋果最新系統OSX 12版與 iOS 14版
已經完全捨棄32位元軟體執行 把系統中為32位元執行所需檔案都清光了
純64位元系統 32位元軟體掰掰

而蘋果進步的範本 在隨後幾年會使各系統商軟體商受惠
(知道怎樣轉換架構 怎樣進行有限相容支援 怎樣設定使用新型硬體 這些蘋果走過的路)


註:設定新型硬體使用舉例1
規範視網膜螢幕怎樣使用
蘋果在4K螢幕中做了4K原生系統介面 並且在系統中統一規範縮放比例
給出軟體商使用規範 使軟體商做出來的軟體有4K原生介面 讓系統能統一縮放的軟體介面
所以蘋果推出視網膜螢幕與系統時 自家軟體完全支援 沒有所謂螞蟻字螞蟻介面問題
(微軟W10原生介面解析還是停在FHD 以FHD解析去做小圖拉大的放大效果在4K螢幕上使用)


註:設定新型硬體使用舉例2
指紋辨識 在哀鳳推出指紋辨識前 各家安卓廠在前一年就爭相使用了
但卻是十幾年前用過的光學線掃式指紋辨識 十幾年前的結論是雞肋 難用到爆
十幾年前的雞肋放到智慧手機上 同樣雞肋 難用到爆
蘋果一推出用的是按壓式掃描
沒有方向性 沒有角度轉動 沒有線掃速度快慢這些極容易辨識失敗的因素
隔年安卓廠商全部都改為使用不同專利的按壓式指紋辨識
再從這個按壓式指紋辨識怎樣好用 開枝散葉導出其他種類好用的生物辨識
像是3D臉部 虹膜 超音波這些
                              彈幕濃!
someonepoor wrote:
沒這麼神,H.265剪輯快是因為M1有專用decoder加上Unified memory.
這些都是已經知道的東西。

就是拿手機那套用在PC上,其實都是已知的東西。
其他家不能用是因為沒法在軟體上做優化,要靠Microsoft...

然後這種玩法一弄下去就完全沒辦法升級,組裝市場很難這樣搞。
沒什麼專用的decode吧
就是為ARM CPU 把FCP從X86改寫為ARM版本的同樣軟體

X86已經優化到最好了
ARM也有不須模擬轉換的相同軟體

記得是有一個專用晶片用來硬體解碼
X86也用這晶片的話 或許會加快速度
不過限定ARM使用 X86掰掰

-------------------

如果看不懂上述
可以這樣想
大概就是adobe PS
win也有 OSX也有
跑同一套巨集與批次處理
裡面檔案一樣 巨集指令一樣 批次數量一樣
看看誰跑的快
(同樣檔案 同樣軟體 同樣intel X86 CPU 不同系統)

FCP for X86 vs FCP for ARM
跑同一個剪輯專案
影片檔一樣 剪輯流程一樣 輸出規格一樣
比誰輸出完成的時間短
(同樣檔案 同樣軟體 同樣系統 不同CPU)
M1大幅領先 還上演筆電CPU吊打intel 桌機CPU的狀況
                              彈幕濃!
其實M1吊打intel從模擬器去看就能知一二了

以模擬方式執行X86軟體 比起直接使用intel執行還要有更好的效果
就可以知道M1效能強到
使用模擬器折損效能後的效能 還能比前代intel產品效能要好
所以才會吊打intel不是只有i3
可以打到i5 還跟i7差不多打平

一顆筆電CPU可以打到intel桌機i7效能
再看看標題
M1快跟AMD R5默秒全差不多意義了.....................
                              彈幕濃!
skiiks wrote:
沒什麼專用的decode吧
就是為ARM CPU 把FCP從X86改寫為ARM版本的同樣軟體


絕對不是這樣,你去看M1搞H.264和H.265的速度差就知道。
不過我說錯了,應該是專用encoder和decoder都有。

改寫成ARM速度就會比X86快好幾倍這種事情大概只有夢裡才會有,你底下提的專用晶片也不是啥專用晶片,整在SoC裡面了,也沒有什麼只有ARM能用這種事。為啥以前只有ARM在放? 因為之前手機晶片算力不足又要節省電力只好上專用硬體解碼,如此而已。
ntgbk2 wrote:
M1晶片-蘋果的第一款客製處理器,已經遠遠超過英特爾產品的能力,並具有明顯更好的性能和功耗

看來Intel 的QSV和AVX又該突飛猛進了吧?
alumic wrote:
還是那句話,Ryzen 若沒上市,I7 系列,至2021年,還是不變的4C8T.


還有就是,Core i9不會下放到消費級桌面端(看看Core i9-10900K,台灣剛發賣盒裝單顆售價不到2萬台幣,這在2017年以前的Intel根本是不可能的)。

PS.印象中Core i9原先是定位於頂級桌上型工作站、伺服器市場
然後呢 繼續擠牙膏 等消費者習慣後 你再來追會不會太晚了???
論壇只是消遣殺時間 別太認真了 難道吵贏了 玻璃心就不玻璃了 ...........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