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AMD 5000系列目前最詳細完整的評測文章,看不完或是看不懂別說你是AMD粉

conroe2duo wrote:
買就對了(恕刪)


恭喜入手新電腦
有真正需求的當然是買就對了
凌曜頂峰 wrote:
固定的事實就在那邊了(恕刪)


回一下樓主好了,我們常講的“一般人”,其實應該都是各自認知的“一般人”,這些所謂的“一般人”,到底佔全世界電腦使用者幾個%數,說實話沒人能給出準確答案。

AMD ryzen的現世,對於個人電腦的進步有沒有幫助?這答案絕對是肯定的,許多日常使用的軟體速度有感提升。
再加上使用者常常下載一些奇奇怪怪的常駐程式在背景運行,或多或少也會影響速度,所以,4核8線程基本是不太夠用的。
我不知道有沒有記錯,幾年前的8代i7是不打算下放6核心到消費級的,而放到現在來說,6/12算是基礎起跳,ryzen5000當領頭羊了,Intel會跟進捨棄i3、又或者將i3也從6核起跳嗎?

樓主所謂的一般使用者升級需求,其實是相對的,硬體只到4/8,軟體自然是從4/8往下優化支援,既然4/4、4/8、甚至2/4都還能用,而且就算升級CPU也不會有感提升,當然不會有人想升級,於是乎一台電腦用個三四年也不奇怪了。

在非專業運用、或是非遊戲發燒客所使用的個人電腦,8700已經算不錯了,也許如同樓主說的花點時間整理一下,還能撐個兩三年沒問題。
可跟AMD不同的是,以我來說,兩年前組了B450+2600X,我覺得效能不夠了,我可以花費相對少量的金錢升級3800X,甚至主板商夠給力更新BIOS的話,我還能直上5800X,AMD的系統完美的體現出"DIY"這三個字的真意,截至目前為止,我看不到Intel有這樣為消費者著想過。

另外,我個人認為,廠家不應該自把自為自以為是的認為用戶沒有升級的需求,這跟豢養牲畜沒任何區別。AMD如果這兩年還是跟推土機時代一樣孬的話,也許Intel就會大力推展CPU直接焊在主機板上,有線無線網路卡、音效卡都被焊在主機板上了,CPU也未必不可能,屆時會有什麼光景大家可以自行想像。
想到買intel cpu的人
每代都在換板子
製造多少垃圾
難道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垃圾嗎?
還是amd棒 幫助地球減少污染
intel又熱功耗又高
造成能源浪費
小龍鐵金剛 wrote:
回一下樓主好了,我們常講的“一般人”,其實應該都是各自認知的“一般人”,這些所謂的“一般人”,到底佔全世界電腦使用者幾個%數,說實話沒人能給出準確答案。

AMD ryzen的現世,對於個人電腦的進步有沒有幫助?這答案絕對是肯定的,許多日常使用的軟體速度有感提升。
再加上使用者常常下載一些奇奇怪怪的常駐程式在背景運行,或多或少也會影響速度,所以,4核8線程基本是不太夠用的。
我不知道有沒有記錯,幾年前的8代i7是不打算下放6核心到消費級的,而放到現在來說,6/12算是基礎起跳,ryzen5000當領頭羊了,Intel會跟進捨棄i3、又或者將i3也從6核起跳嗎?

樓主所謂的一般使用者升級需求,其實是相對的,硬體只到4/8,軟體自然是從4/8往下優化支援,既然4/4、4/8、甚至2/4都還能用,而且就算升級CPU也不會有感提升,當然不會有人想升級,於是乎一台電腦用個三四年也不奇怪了。

在非專業運用、或是非遊戲發燒客所使用的個人電腦,8700已經算不錯了,也許如同樓主說的花點時間整理一下,還能撐個兩三年沒問題。
可跟AMD不同的是,以我來說,兩年前組了B450+2600X,我覺得效能不夠了,我可以花費相對少量的金錢升級3800X,甚至主板商夠給力更新BIOS的話,我還能直上5800X,AMD的系統完美的體現出"DIY"這三個字的真意,截至目前為止,我看不到Intel有這樣為消費者著想過。

另外,我個人認為,廠家不應該自把自為自以為是的認為用戶沒有升級的需求,這跟豢養牲畜沒任何區別。AMD如果這兩年還是跟推土機時代一樣孬的話,也許Intel就會大力推展CPU直接焊在主機板上,有線無線網路卡、音效卡都被焊在主機板上了,CPU也未必不可能,屆時會有什麼光景大家可以自行想像。


很棒且心的個人觀點分享
相信也會有人跟你一樣想法觀念的
我這邊看到的是有非常多的電腦買來到汰換掉
可能跟本就沒有處理過升級
朋友是做專業電腦回收整理的業者
一個月處理幾百上千台公司或是公家機關汰換的機器
也有朋友是開個人工作室的
現在還經常會處理到使用DDR2的桌機
這就是我們升斗小民的日常生活
就算是I3-10100搭配最普通的NVME SSD
也已經是比很多人在用的電腦要來的好了
懂電腦的這個圈圈其實現在已經越來越小了
在加上論壇幾乎變成打廣告推坑高階的地方
很多人其實跟本不需要也沒有打算花那麼多前買電腦了
就不能用會電腦的價值,提供服務讓這些一般人有更好用的電腦嗎
且真的不需要那麼高的效能
jacky60302 wrote:
想到買intel cpu的人
每代都在換板子
製造多少垃圾
難道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垃圾嗎?
還是amd棒 幫助地球減少污染
intel又熱功耗又高
造成能源浪費


年輕的時候不到一年就換電腦
講真的就算板子能用也不會想用
換新跟想玩就是會去換
且自己懂電腦,虧一些賣給別人也損失不了太多
還可以玩其他品牌新的主機板
到了現在一台電腦都是用5-6年了
沒有那麼高的效能需求,也懶的經常換了
真的每年在升級CPU的有幾個阿
AMD的2手CPU沒有看到那麼多阿
如果真的像你講的那樣,AMD的主機板應該要賣的很好
因為別人汰換下來的CPU應該是要找便宜的主板來搭配阿
事實上2手的AMD市場很冷淡,低階的主板消量也不好
可以證明你講的只是合理的推論導出來的假像
ya19881217 wrote:
INTEL在功耗 遊戲 多工全輸的情況下
原來還有價格便宜的優勢

靠,從486-DX4 120開始,一直到現在為止,選AMD都是因為CP值高,便宜又大碗的。如果要追求高性能,還是要多花錢買I社產品。
沒想到I社已經淪落到性能跟不上,只能靠降價來促進買氣了喔?
小龍鐵金剛 wrote:
在非專業運用、或是非遊戲發燒客所使用的個人電腦,8700已經算不錯了,也許如同樓主說的花點時間整理一下,還能撐個兩三年沒問題。
可跟AMD不同的是,以我來說,兩年前組了B450+2600X,我覺得效能不夠了,我可以花費相對少量的金錢升級3800X,甚至主板商夠給力更新BIOS的話,我還能直上5800X,AMD的系統完美的體現出"DIY"這三個字的真意,截至目前為止,我看不到Intel有這樣為消費者著想過。


這段真的說的好
intel以往最讓人詬病的地方,就是「明明新一代與前一代效能沒提升多少,但想用新的就一定得換」。我印象最深的是Haswell轉Skylake的時候,Haswell是1150,Skylake偏偏就給你來個1151,差那個1就一定要換主板,但Haswell主板明明還很新,只是想升級體驗一下新產品卻搞得跟整台打掉重練差不多,偏偏那時堆土機沒法抗衡讓大家看笑話,intel那時真的是為所欲為,消費者也只能敢怒無法言,誰叫他當時的產品就是比較好。

反觀AMD,自2017 AM4發表時,蘇媽直接喊出「我們到DDR5問世之前都不會改腳位」,到現在2020年了,5000出來也的確只要晶片組有支援,刷個BIOS就能玩新東西,而且效能的提升幅度有目共睹,光這良好的DIY體驗就不知道能屌打intel幾條街。到時DDR5或PCI-E5.0出來說要換腳位換主板,我想大多數的AMD使用者也不會有怨言,畢竟新的架構,新的標準就得靠新的晶片組支援,這大多數都能理解與接受。

當時同級的i7-4790K(Haswell)與i7-6700K(Skylake)效能大略比較:


提升2%,還真有夠多
cruiser58478 wrote:
靠,從486-DX4 120開始,一直到現在為止,選AMD都是因為CP值高,便宜又大碗的。如果要追求高性能,還是要多花錢買I社產品。
沒想到I社已經淪落到性能跟不上,只能靠降價來促進買氣了喔?


這樣你應該是跳過了754和939的領先時代了
只是那個時候的CEO不是蘇媽
把價格拉的頂天高,然後趴了10年
彷如晴空 wrote:
這段真的說的好
intel以往最讓人詬病的地方,就是「明明新一代與前一代效能沒提升多少,但想用新的就一定得換」。我印象最深的是Haswell轉Skylake的時候,Haswell是1150,Skylake偏偏就給你來個1151,差那個1就一定要換主板,但Haswell主板明明還很新,只是想升級體驗一下新產品卻搞得跟整台打掉重練差不多,偏偏那時堆土機沒法抗衡讓大家看笑話,intel那時真的是為所欲為,消費者也只能敢怒無法言,誰叫他當時的產品就是比較好。

反觀AMD,自2017 AM4發表時,蘇媽直接喊出「我們到DDR5問世之前都不會改腳位」,到現在2020年了,5000出來也的確只要晶片組有支援,刷個BIOS就能玩新東西,而且效能的提升幅度有目共睹,光這良好的DIY體驗就不知道能屌打intel幾條街。

當時同級的i7-4790K(Haswell)與i7-6700K(Skylake)效能大略比較:


提升2%,有夠多


他們這樣操作的方式
大家當然都會記得
希望AMD能夠一直壓著INTEL打
但是INTEL也不能太差
讓INTEL也跟上一個世代的腳位用很多年
然後拼價格+拼效能
有便宜好用效能高又省電加上低發熱的CPU可以買可以用
凌曜頂峰 wrote:
希望AMD能夠一直壓著INTEL打
但是INTEL也不能太差
讓INTEL也跟上一個世代的腳位用很多年
然後拼價格+拼效能
有便宜好用效能高又省電加上低發熱的CPU可以買可以用

能這樣當然是最好,intel從RYZEN系列學到教訓並認真反省,改善以後的產品方針
解決製程問題與推出新架構抗衡AMD,這才是大家樂見的事,而不是i或A單方面的將對手按在地上磨擦
有實力差不多的對手互相競爭才會彼此都有進步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