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roe2duo wrote:
買就對了(恕刪)
恭喜入手新電腦
有真正需求的當然是買就對了
凌曜頂峰 wrote:
固定的事實就在那邊了(恕刪)
小龍鐵金剛 wrote:
回一下樓主好了,我們常講的“一般人”,其實應該都是各自認知的“一般人”,這些所謂的“一般人”,到底佔全世界電腦使用者幾個%數,說實話沒人能給出準確答案。
AMD ryzen的現世,對於個人電腦的進步有沒有幫助?這答案絕對是肯定的,許多日常使用的軟體速度有感提升。
再加上使用者常常下載一些奇奇怪怪的常駐程式在背景運行,或多或少也會影響速度,所以,4核8線程基本是不太夠用的。
我不知道有沒有記錯,幾年前的8代i7是不打算下放6核心到消費級的,而放到現在來說,6/12算是基礎起跳,ryzen5000當領頭羊了,Intel會跟進捨棄i3、又或者將i3也從6核起跳嗎?
樓主所謂的一般使用者升級需求,其實是相對的,硬體只到4/8,軟體自然是從4/8往下優化支援,既然4/4、4/8、甚至2/4都還能用,而且就算升級CPU也不會有感提升,當然不會有人想升級,於是乎一台電腦用個三四年也不奇怪了。
在非專業運用、或是非遊戲發燒客所使用的個人電腦,8700已經算不錯了,也許如同樓主說的花點時間整理一下,還能撐個兩三年沒問題。
可跟AMD不同的是,以我來說,兩年前組了B450+2600X,我覺得效能不夠了,我可以花費相對少量的金錢升級3800X,甚至主板商夠給力更新BIOS的話,我還能直上5800X,AMD的系統完美的體現出"DIY"這三個字的真意,截至目前為止,我看不到Intel有這樣為消費者著想過。
另外,我個人認為,廠家不應該自把自為自以為是的認為用戶沒有升級的需求,這跟豢養牲畜沒任何區別。AMD如果這兩年還是跟推土機時代一樣孬的話,也許Intel就會大力推展CPU直接焊在主機板上,有線無線網路卡、音效卡都被焊在主機板上了,CPU也未必不可能,屆時會有什麼光景大家可以自行想像。
jacky60302 wrote:
想到買intel cpu的人
每代都在換板子
製造多少垃圾
難道我們真的需要這麼多垃圾嗎?
還是amd棒 幫助地球減少污染
intel又熱功耗又高
造成能源浪費
小龍鐵金剛 wrote:
在非專業運用、或是非遊戲發燒客所使用的個人電腦,8700已經算不錯了,也許如同樓主說的花點時間整理一下,還能撐個兩三年沒問題。
可跟AMD不同的是,以我來說,兩年前組了B450+2600X,我覺得效能不夠了,我可以花費相對少量的金錢升級3800X,甚至主板商夠給力更新BIOS的話,我還能直上5800X,AMD的系統完美的體現出"DIY"這三個字的真意,截至目前為止,我看不到Intel有這樣為消費者著想過。
彷如晴空 wrote:
這段真的說的好
intel以往最讓人詬病的地方,就是「明明新一代與前一代效能沒提升多少,但想用新的就一定得換」。我印象最深的是Haswell轉Skylake的時候,Haswell是1150,Skylake偏偏就給你來個1151,差那個1就一定要換主板,但Haswell主板明明還很新,只是想升級體驗一下新產品卻搞得跟整台打掉重練差不多,偏偏那時堆土機沒法抗衡讓大家看笑話,intel那時真的是為所欲為,消費者也只能敢怒無法言,誰叫他當時的產品就是比較好。
反觀AMD,自2017 AM4發表時,蘇媽直接喊出「我們到DDR5問世之前都不會改腳位」,到現在2020年了,5000出來也的確只要晶片組有支援,刷個BIOS就能玩新東西,而且效能的提升幅度有目共睹,光這良好的DIY體驗就不知道能屌打intel幾條街。
當時同級的i7-4790K(Haswell)與i7-6700K(Skylake)效能大略比較:
提升2%,有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