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lair_lave wrote:
intel cpu的...(恕刪)
沒錯的話,Intel 10nm 就說已經達到 100 MTr/mm2 的密度,而AMD 採用的tsmc 7nm(DUV) 是91 MTr/mm2(有人說91.2)的密度,當然如果是10nm+進一步微縮可能是會在拉開差距的!
不過AMD後續採用tsmc的N7P或者是N7+(ZEN 3?)還是ZEN 4直接上N5(P or +?)也都會再微縮!
就以現在的狀況來說,業內還是普遍認為Intel的 Xnm才比較接近真實的,我也是比較偏向Intel的數據,可是關鍵還是Intel什麼時候大量鋪貨才是重點!一直喊、不出貨,終端(我們?)買不到是沒用的!
因為我是筆電族群,對解熱這塊還是很在意!如果多數使用桌機的話,就現在搞水冷那麼簡單的狀況下去弄 10th i9 掛水冷也未嘗不可!但是那個筆電的 H 版本呢?可能為了解熱得犧牲輕薄,在這個情況下我就真的會喊AMD真香了😩
catesyes wrote:
沒錯的話,Intel...(恕刪)
不是滴

每個世代的製程裏,都還有針對不同用途最佳化的分支
媒體一般在講或廠商(intel/tsmc/gf/三星等等)在在提密度時是在講高密度製程,而在講性能時,講的則是HP或UHP高性能製程,那個密度都是不一樣的
我們現在提的14nm+/++或是10nm+那個都是跟原始標稱不同密度的製程

intel的10nm製程密度僅限於在標稱製程下才有100.67MTr/mm2
就跟tsmc的7nm 也分HD低功耗N7的91.2 MTr/mm²,與HP高性能N7 的65 MTr/mm²
其差異在於可驅動電流的極限與漏電流等(zen2的7nm運算核心便是用跟移動產品相同的6T/track)
其他像14nm++也沒有密度再一步提高而是略降,密度是從標稱的44.67MTr/mm²降為37.22MTr/mm²

國外推估使用10nm+ 的ice lake密度為62.342MTr/mm²,跟zen2的103.7MTr/mm²相差甚遠
(這裡頭還有設計電路上的考量,理論能做的最大密度並非實際一定要做到這麼擠,會因為各種需求或考量而有所差異)
intel的製程加號比較像是為了在帳面上掩蓋密度下降的事實而做的代換符號,原本這些應該都是以UHP/HP/HD等簡單明瞭的縮寫才是
而zen2最早推出的桌面版則是衡量開發資源.生產成本與搶時間之下的妥協品,時脈也已經偏離了該製程正常的適合範圍,不然真正全7nm製程的話,8c16t時會看到的功耗與時脈會是像現在筆電上的雷諾阿那樣(就大概基頻只有3Ghz上下/TB也會只有有4Ghz出頭,但tdp同時會大幅降低到只有45/35/15w附近,頂多就是跟7月預定推出的apu桌面版一樣65w max)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