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Intel i7-7820X 和 AMD Ryzen7-1800X 該買哪個較划算?


高雄真好 wrote:
我用的不是甚麼很專...(恕刪)

提到熱,現階段是Intel比較熱就是了,不過因為阻熱矽脂的關係,外面可能感受不到就是了
至於風扇AMD的散熱風扇一定比較好,不過X299還是AMD帶X的都沒付風扇阿

最後的加速,就真的是個人選擇了,看軟體是要CUDA還是OPENGL
路過提供一下數據

7820x
D4-3000 16GBx4 64GB
SSD 750 400GB
gtx1050

這樣待機7~80W CPU用IntelBurnTest v2.54燒滿核跑4GHz大概280W

3x~68度左右

W數是用插座外掛電表看的 POWER有白金 所以可以打個9折大概是實際耗電量 大概是60~260W上下

MAXX228 wrote:
路過提供一下數據7820x...(恕刪)


是全機功耗對吧???

看起來不太像CPU一個零件的功耗

傳說中的勇者 wrote:
是全機功耗對吧??...(恕刪)


從電供來源當然是量測整機功耗囉
YinAlevin wrote:
1800X 不建議買...(恕刪)

感謝提醒
amd這樣大大賞了intel一個巴掌
接下來要跳槽到amd了
視覺獵人 wrote:
單純好奇,對媒體轉...(恕刪)


Wow_Senior wrote:
你知道NVMe是Intel...(恕刪)


我找了時間去測試一下,NVMe在R7-1800X+X370和i7 6700K+Z170的跑分差距
用同一個NVMe的SSD,裝在兩台電腦來試

下面這個是AMD R7-1800X ,X370,用M2插槽


下面這個是i7 6700K,Z170,用M2插槽


下面這個是i7 6700K,Z170,特別去找了PCIe的轉卡來試試看,這是插在顯卡位置上的


我用的SSD是ADATA的SX8000來測,這是前一代的,它標示的Read是2400MB/s,Write是1000MB/s

測試的數據來看AMD的大概比i7六代的讀取多100MB/s,快差不多4%的讀取速度

不過我是用Win7的環境,在Win7系統下Intel並沒有提供NVMe的驅動程式,必須用微軟的才能用,AMD的有提供驅動程式

數據我不會看,但在Seq的讀取上,AMD的都比intel快,合成時需要讀取連續圖檔,所以我才會覺得新AMD的比較快。

七代的晶片和X99我沒去比較,而不同的SSD表現可能也不一樣。我沒時間去測其他的,拆拆裝裝很麻煩。
高雄真好 wrote:
不過很多軟體在開發都會針對intel的技術去支援是沒錯
比較少會去針對AMD,因為intel用的人多
硬體更新慢、軟體更新快,要換作是我,以樓主工作環境而言我會組Intel,因為軟體明確支援。

以我來說Adobe軟體現在綁雲端付費更新是不間斷、其他軟體也平均2年升級一次,假設哪天樓主的威力導演需要升級到v16、v17?怕的是悔恨當年怎麼選AMD?(再聲名一次唷!是以樓主環境而論)

高雄真好 wrote:就像很多APP都只先在蘋果手機上推出或更新一樣
甚至只在蘋果系統上架,安卓看不到..
哪個用的人多,就往哪裡跑
趨勢能100%認同。

呵呵不過~題外話,原諒我小小糾正,Android系統在5年前就50%一半全球市占率(iOS僅35%),一路飆漲到現在86%(iOS剩13.7%),圖就不貼了Google有蠻多資訊可以爬。有很多APP是iOS完全沒有...

NeoC wrote:
我找了時間去測試一下,NVMe在R7-1800X+X370和i7 6700K+Z170的跑分差距
用同一個NVMe的SSD,裝在兩台電腦來試
如果有評分可以加,一定讚爆你!感謝實際分享。

愛把手機拿直向錄影,不知很浪費畫面嗎?
拿7820跟1800X比其實不合適,有點像拿X299的7740跟z270的7700在比一樣
買ryzen 1800X不如買個1700回來自己超一下就好,馬上省8000
而如果真要買7820這等級的產品那就要等幾天的AMD Threadripper惹
Threadripper可能比7820貴一點但是是12核24執行序,板子也跟7820同等級都是萬把塊起跳的
至於7820跟1800X的有一些測試可以看一下湯姆
Tom's 7820x
如果是用7820對上1700的價格那直接cpu剩了一半,主機板可能也剩上一半的錢

JIOR kalis wrote:
拿7820跟1800X...(恕刪)


又是超頻

超頻的穩定性 原廠可重來都沒保證過

變數又太多

能不能長時間滿載運算 是大問題

cpu同價位的產品互相比較 應該合理的

只是x299版子真的太貴就是了
一直看視覺獵人一直強調軟體支援度,利用假日手癢測試一下
備註:手邊沒 i7 的電腦,所以以下測試僅供參考

以下都是同一個檔案 HEVC 轉 H.264

i5-2500K OC 4.2 GHz:
1 PASS CPU 使用狀況:


2 PASS CPU 使用狀況:


平均FPS:


二次 PASS 花費時間:00:51:02
----------

第四代牙膏:
1 PASS CPU 使用狀況:


2 PASS CPU 使用狀況:


平均FPS:


二次 PASS 花費時間:00:51:32
----------

第六代牙膏:
1 PASS CPU 使用狀況:


2 PASS CPU 使用狀況:


平均FPS:


二次 PASS 花費時間:00:47:41
----------

AMD Ryzen 5 1600:
1 PASS CPU 使用狀況:


2 PASS CPU 使用狀況:


平均FPS:


二次 PASS 花費時間:00:28:26
----------

AMD Ryzen 5 1600 SMT OFF
1 PASS CPU 使用狀況:


2 PASS CPU 使用狀況:


平均FPS:


二次 PASS 花費時間:00:33:46
----------

總表:


嘛...就這樣了,應該沒什麼參考價值

※PTT 的 User ID: Ultratimes 嚴禁引用本文章以及相關衍生討論
i5 2500K OC 4.2 Ghz 戰 10 年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