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

32核心64執行緒 AMD Naples處理器即將登場

有沒有可能拿伺服器頂級的處理器裝在桌機啊?

如果不考慮預算的問題的話

040321 wrote:
有沒有可能拿伺服器...(恕刪)


直接買一台Server灌Win10應該更方便喔!
世上沒有一蹴可幾的事...
簡報工廠又發威啦。
光最後一張規格比較表貓膩就超多的。
Naples 1 way 設定最能發揮其設計。
2 way 那個啥光纖的就虎太大了
開案不算少。幾乎所有大廠都要做。
幾乎所有大客戶如FB 百度 google 也都指名要。
大家都膩了一塵不變。
想要有新鮮感。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還真別說 就是有人組伺服器級的在打電動

它出個時脈3G以上 單CPU有8C16T以上的雙CPU平台

價格又好的話 相信一堆人就會買單拿兩顆CPU去打電動了(就算用不到也爽)

太多核時脈可能難拉高 想用來玩電玩的會卻步 但可以吸引多核程式運算需求的使用者

主要還是價格吧 效能接近INTEL 價格夠低 出的CPU層級夠多 總是能吸引到各階層的人

vcv9368 wrote:
核心那麼多也不是好事
光想到軟體授權費就......


軟體授權有在看你核心的嗎?
串連機才要吧?

geniesjan wrote:
軟體授權有在看你核...(恕刪)

有哦~
VMware等那種企業用虛擬機器 授權不是看機器
有些看Socket數 有些直接看核心數
Wow_Senior wrote:
簡報工廠又發威啦。
光最後一張規格比較表貓膩就超多的。
Naples 1 way 設定最能發揮其設計。
2 way 那個啥光纖的就虎太大了
開案不算少。幾乎所有大廠都要做。
幾乎所有大客戶如FB 百度 google 也都指名要。
大家都膩了一塵不變。
想要有新鮮感。


2 way 那張簡報有提到光纖嗎? 你該不會是把Infinity Fabric翻譯成光纖了吧?


數據中心面臨的最大問題不是性能,而是能耗。目前CISC晶片在市場上甚至逼的Intel叫苦不迭,以至於後者在E家族商用晶片上,進步的速度非常之快。

至於科學運算,單核心效能/價格、軟體優化都是問題。軟體優化我覺得沒必要多講,因爲很多專業軟件包其實重視的是特定平臺的執行效率,而不是大範圍兼容不同的硬體。另外,超級計算機是按照可利用資源定價的,客戶可以用到的資源有限。比方説我一次可利用的核心最多衹有48個,并且單一任務執行時間不得超過24小時。時間超過的情況,需要重新排隊。當你遇到某些特殊軟體,甚至會出現跨節點效率低下的問題。所以單綫程能力還是十分重要。

至於運算中心的硬體更換頻率,我想一般都會是每年更換其中一部分硬件,比方説我目前使用的運算機,每年會升級1/3的硬體。從這個角度來説,Intel可以喘息的時間還十分之多。

我覺得amd這次拿出來的產品很有意思,衹不過恐怕短期内很難實質性改變市場風向。
chris0202 wrote:
至於運算中心的硬體更換頻率,我想一般都會是每年更換其中一部分硬件,比方説我目前使用的運算機,每年會升級1/3的硬體。從這個角度來説,Intel可以喘息的時間還十分之多。
我覺得amd這次拿出來的產品很有意思,衹不過恐怕短期内很難實質性改變市場風向。


超級大型 Data center的特點也是 "專一",常常某一大群server只執行某個特定應用,像 clustered Database servers, clustered web servers, clustered file servers, Naples只要經過中心裏頭的專家驗證、在某一個應用上能很穩定的執行,CPU價錢便宜就變成一大優點,就可能會被Data center大量採用。
人生就該好好的玩 !
bbblee wrote:
超級大型 Data...(恕刪)


從13年開始。Data Center就更加傾向于采用ARM,而不是x86。前者性能堪用,而後者在能耗上存在巨大劣勢。Intel近年在E5系列上大幅度縮減能耗,甚至達到每代可以有20%提升,依然頂不住ARM的壓力。Naple這類CPU主要針對HPC,以及重視并行運算的Server。

Intel已經開始研發FPGA晶片以應對未來的服務器市場轉型,而AMD面向Data Center的ARM晶片在去年也已經出現。CISC產品在近期的商用市場上,才是主力。

AMD去年出貨的車用晶片也不少,你可以留意到,amd的股價差不多從去年年中就開始上揚,而Ryzen在這個大勢之中也不過蜻蜓點水。
  • 8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