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影像修圖 用 CPU 選擇 i7 E3 還是i5 就好

一些軟體很久沒碰了
不知現在最大可以支援到幾核心
不過說真的
專業影片剪輯需求又沒預算限制的話
建議就像前面講的
去看Dell或HP的E5等級工作站比較實際
親身體會過
軟體有支援多緒的條件下
不管你i7 k版再怎麼能超會超
8核2.6G的E5照樣可以輕鬆直接電爆它
一整個根本就像大人(E5)欺負小孩(i7)
TO 樓主
其實我跟你差不多
現在已大學畢業兩年多
高中的時候才開始接觸初階的剪接軟體
上了大學才開始用PR和AE
因為心中老早就有顆想拍電影的心
也投入了不少時間金錢下去
大學期間到現在出社會間除了剪接的正職外
也接了些製作整部影片的CASE賺了些小錢
至於未來這條路會不會成功我也不知道
但如果家裡經濟許可下
就趁著還是學生的身分多多摸索下去

有人提到在台灣這類行業生存率極低是沒錯的
他的相關知識非常充足也無可否認
不過我不覺得樓主在這問這問題有何不妥
很多知識除了自己去找
也有很多是"問"來的
何況樓主只是個高二生
(而且其實我也GOOGLE相關問題而找到這篇得到不少解答)

至於那句"學生做不出什麼天大不了的巨作"


也不用把自身經驗投射在每個人身上吧
說不定人家上大學就幹掉我們所有人的成就了



當然如果是在激發樓主就另當別論



hcy101 wrote:
這不是敗家論壇電腦版嗎?...(恕刪)

覺得樓主有D800()剛看了二手價
我看要好處理3600RAW,選個I7+16G+SSD比較順.....

兔導恰恰 wrote:
TO 樓主其實我跟你...(恕刪)


謝謝前輩的回覆

你給我極大的鼓勵

雖然我發這篇文 不知道為甚麼感覺一直被噓


ForLucky wrote:
覺得樓主有D800剛...(恕刪)


沒有啦...我現在用D3200

要升級到D7100 因為最近我的攝影生涯邁向人生高峰 非常期待

至於為甚麼提到D800呢? 因為nikon目前能夠在錄影時調整光圈的機種 只有D800以上 而我有不可能用到D4等級

SO D800 繼續跌吧 我等你!!! (D810 也要跌喔

紫色。海岸 wrote:
錄影時調整光圈


D750也可錄影時調整光圈唷

紫色。海岸 wrote:
請問板上各位大大使用...(恕刪)

FX-8350

katmai0315 wrote:
D750也可錄影時調...(恕刪)


原來d750可以調光圈!!!

太完美了

D750下一代推出 跳水D750也差不多了

現在水貨50K 這種中階全幅 3年一週期 到時候D810 後繼機也差不多了

您好:
路過提供一些個人電腦使用上的經驗
我不懂繪圖,也鮮少使用編輯影片的軟體。

我只知道一些些的原理

cpu的架構至今仍然是從20多年前,大家家裡頭的計算機演化過來的。

有+ - * / 加減乘除...等等

把按計算機按鈕的快慢,就當作是Hz,
人類手工大約1~3Hz ,一秒按1個計算機按鈕算1Hz(想像您現在不是人類,是CPU)
現今i7-4460,4790,3~4GHz以上 相當快了

至於核心,就是你同時能夠按幾個計算機。
2核心,就是想像您左右兩手並用2台計算機,4核就是4台,8核就是8台,n核n台...類推

指令集,就像是能執行的計算功能,
指令集多的就像是工程型計算機(有sin cos n!...等),指令少的就像是陽春型的計算機。
例如:
有3台計算機
A:
計算機A把 "x"拿掉/把"乘"法功能指令拿掉
在我們計算2x10000時,因為沒有這個 x (乘) 的功能,您得2+2+2+...+2(加10000次)包含近1萬次的("+"),還有1萬次的"2"

B:
而有這個指令的計算機B,有x (乘的功能),您只需按下幾個鈕,執行2x10000 答案就出來了
計算速度快,省時又省電,省下大量的計算次數

C:
計算機C的速度是計算機A的100倍。
如果計算機A與計算機C,同樣都沒有該指令集,但是計算機的C速度快,故一樣的計算次數,只是計算的速度快而已。
例如:同樣的指令計算,計算機A花了300小時。
很多人以為,那麼理論上計算機C是不是只需花計算機的100之一倍,也就是3小時多一些就對了呢!!!?
事實上不太可能。
並不會完全那麼理想的大幅度提升,因為還有其他更深一層的指令是必須需要執行的。

一堆010101111000的資料量要mov 來,然後還要mov去的。
因為越是低階越要計算的東西多到不行。
很多計算上不能太表面。
因為真的太深澀了。一般消費者沒有辦法去深入了解太多不是自己所了解的東西。

這只是個籠統比喻不是很恰當,而實際上是更細膩更龐雜的。
會不會太複雜了。

快取呢,就想像你去上班還是打工,老闆要員工計算一堆資料,
手邊及時可得到的就叫做cpu快取cache,幾kB~~幾MB,因為離你很近。轉頭10秒內就能看到。
離你較遠一點的資料,是三不五時就要離開椅子,花你1~30分鐘的就叫做Ram,DDR~DDR2~DDR3~DDR4 800~1333~1866~Hz以上
因為計算完的東西是可以丟掉的(斷電資料不存在),

但是更多資料是你必須跑去外面,人工奔跑大約50公里外的超級倉庫,哪裡的資料永不遺失除非刪除,
保證花你10天~半個月的路程。
那間倉庫就請您想像成硬碟設備,5400轉~7200~10000轉,sata~scsi~RAID~SSD..等等

那我們跑來跑去身上可以攜帶的資料多寡,就是cpu在ram與hd其他介面之間的傳輸量。

可能比喻的有點小複雜。我還以為可以簡單易懂的用故事來比喻的很恰當。看來有難度。不好比喻。我專業也不夠。

反正體會一下電腦內部的構造就好。電腦真的是外星人搞出來的東東。@@"

CPU的選購與消費者的需求最好有match,不是只有看其Hz,快取幾MB。指令集..等等啥的,而是您的使用上是會用到哪些指令。
這需要花時間自行去剖析。統計。這因人而異。也會因為工作與生活上的改變而異。

知道自己目前與未來的電腦使用上的程度/使用時間/軟體內容。

Intel XEON 優勢很多,i5~i7 高階的才能媲美Xeon系列 ,但畢竟不是每個人都需要ECC Ram,那些只有Xeon才有的功能。
因為支援Xeon的主機板都是Server 等級的,售價不低。
加上ECC RAM選購。含周邊預算3萬跑不掉。(除非買的量與規格都很陽春低階)

建議綜合考量。不偏執。

某位網友提到工作站,一般大學生較少用到,成本太高。
建議出社會後。拿手上的電腦參考及工作量,再去搭配。
先求有,再求好。比較不會花冤枉錢。況且多年後,經驗多了,軟硬體也更成熟,更便宜,也明確了解電腦進一步的原理。
再依需求買更高階的電腦。

美工設計跟人的道德感有一定程度的關聯,不是絕對,也不是絕對沒有。多多少少都有影響。
見過很多學弟妹們,雖然有的家境不好,電腦不是頂好,但是個性單純,善良。
只是多花幾個小時~幾天,設計出來的產品,圖片或是影片,音樂等等.會相當出色。
見過很多了。

雖然這篇有點晚。離原po有半年了吧。
個人簡單的心得是
知道自己的電腦是慢在哪裡,這最重要。因為它很複雜。
軟體的成熟度,也是關鍵。

令尊說得沒錯,i7真的會用的比較久
CPU正常情況幾乎終生不會壞,只是多年後會降價~停產,日後MB,HD,Power升級或異常再漸漸彌補。
但是人生的歷史不能重來,一般父母親都是希望自己的子女人生順利一點。
不希望浪費子女寶貴的人生時光,

買Intel I7系列還有額外的好處是,省電些,體質好些,因耗電低熱量小房間也不會太熱,等等一堆因素,是比較理想。
未來只要主機板還有貨就再戰個8~20年左右(正常~理想值)。

或是乾脆再組另一台分攤工作量。都是OK的。
除非工作有需求大量的忙碌又長期持續的計算,一般CPU都是夠用就好。

重要資料的備份是更緊要的。
i3 系列若預算有限,就買i3最頂級的。例如:i3-4370 因為i3偏低階,cache才3~4MB,效能是弱了些。但能用就好。
未來新電腦的cpu參考:
建議規劃
i5中高階,例如:i5-4670,i5-4690/4690k
i7中高階,例如:i7-4770/4770k ,i7-4790/4790k
最後
學會看 intel cpu ark
http://ark.intel.com/zh-tw
任選一個
裡面有功能篩選器,如果您不熟悉的話,再發一篇文章來問網友們。
或是問賣電腦的也行。
還有一個建議,最新技術的東西,一年內不要買。除非不得不買。因為最新的產品永遠是當下賣最貴的售價。
CPU,RAM,都是如此。會漸漸降價。但硬碟與USB碟及RAM,大同小異,偶爾會漲。
紫色。海岸 wrote:
如果這樣 是不是配E3...(恕刪)

紫色。海岸 wrote:
如果這樣 是不是配E3...(恕刪)

pc024464 wrote:
您好:路過提供一些...(恕刪)


沒想到半年前的文章 能被這位學問淵博的前輩回覆 真心感謝

雖然你只是路過 但文章內容真的是我發這個問題中的所有回覆最有資訊內容了

你舉的例子淺顯易懂
大概能知道
這些規格表上的文字 各扮演著什麼樣舉足輕重的角色
以後我也能用這些例子來講解給朋友
謝謝前輩

另外我組的電腦
最後是用
I7 4790
16GB RAM
配上中階免外接電的顯卡王 750ti
順暢使用了半年 影片 順暢剪輯 修圖更不用說
雖然現在少用了些
因為要考學測了

希望也能再戰5年喔!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