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coGT wrote:(恕刪)這倒也奇怪...I3跑輸ATOM是什麼妖術??? 我前面講過了,雖然好像沒啥人想看就是測試考驗的東西不同,結果當然不同雖然我目前真的沒空翻那些測試背後到底是在測哪些東西但我講句實在話我相信板上跟我一樣有在寫程式、搞演算法的苦命工程師們要他們兩邊同樣共用java平台,要弄出兩套測試結果:1.一種是ARM四核打爆x86四核的結果2.另一種是x86打爆ARM的結果要做出這種截然不同的測試結果根本就輕而易舉,只要針對演算法優化部份下手就好還不用談什麼SIMD或是其他有的沒的今天講得更白話一點,若我今天做了一個測試程式目的就是要讓結果是x86打爆ARM先不提CISC對RISC先天上的指令長度可以把好幾個指令弄成一個的部份只要從迴圈參照跟變數下手,把整個user space搞得又肥又大再把現在x86加入的FMA演算法拿進來用,假設就用最簡單的浮點雙精度矢量變換就好如果我記得沒錯,因為ARM的NEON會跟FPU共用暫存器加上ARM目前CPU、暫存器跟記憶體部份的IO吞吐量設計,與x86差異甚大這樣下去測,隨便一顆有支援FMA的x86都可以打爆ARM的主流四核但問題在於這種測試到底有多少部份是與實際狀況相同的?我認為所謂的測試應該是要有個根據,是反映了實際使用的狀況這才是最重要的東西但是實際操作下,就是每個需求又各自不同一般DT就是握著滑鼠鍵盤打字、平板手機就是用手指滑來滑去你只能看你需要的方面去做所要求頂多就是目前x86系統可以用虛擬化的方式用android但反之則否這樣所以我真的覺得去爭論那些不同平台的效能分數,或是其中一方是用模擬的方式完成的測試真的只能說意義不大...如果兩邊真的要比還不如反樸歸真,大家都來測圓周率、霍夫曼或是lz77說不定還來得比較實際些至少大部份的人無論是用電腦還是拿手機只要有上網,免不了要解壓縮什麼的...
嘟9375 wrote:比完了cpu再比gpui3-2365M GFXBenchI3-2365M1080p 為 1366 Frames (24.4 Fps)Apple iPhone 5S gfxbenchIPHONE 5S1080p 為 1385 Frames (24.7 Fps)在cpu gpu跑分都差不多的情況下我看不出來這顆17w TDP 的x86 CPU 對上不到3w TDP 的iphone 5S有甚麼優勢? 那些次世代主機PS4以及XBOX One全都採用X86 AMD APU方案不就全都是冤大頭?全都改採ARM方案不就全部可以飛天了?
will3509111 wrote:要拿電晶體數目比之前...(恕刪) 不好意思, 被發現了. 這個問題, 我有注意到.一般SoC的週邊應該不到PCH的水準, 沒PCI-E, SATA等等, 佔不了太多電晶體.比較懷疑的是CPU/GPU部分是不是包含其他DSP電路, 用來輔助處理, 降低CPU/GPU的耗電量.不過查不到資料........
andy2000a wrote:(恕刪)specInt SpecFp ARM CPU 測試資料嗎? SPEC測的東西跟一般3C產品的使用方式非常不同這個測試最主要常見的狀況,都是給cluster(計算機群)去評估或指標之用裡面有很多計算都是與科學運算有關像是計算流體力學、結構力學、量子力學跟有限元素分析之類的運用如Fortran這種一般人根本很少碰到的語言,在這邊反倒相當常見我想除非是像某些熱心的使用者,自願去跑Grid還是BONIC否則這種測試與一般民眾使用3C資訊類產品的標的差異很大(幾乎是兩個極端了)是故雖然SPEC的確是評估效能的指標之一,也非常實用但是如果把它奉為圭臬,我不太建議就是...
umts wrote:不好意思, 被發現了...(恕刪) 沒Pci-e但是也有不少介面啦....要講的話...我覺得A7的CPU+GPU比例比Sandy Bridge中CPU+GPU的比例來的低話說那棵Sram有點大XD,好像是放指紋的吧DSP應該是另外一部分電路根據高通的那張圖的話
will3509111 wrote:沒Pci-e但是也有...(恕刪) 非常同意, 確實Sandy Bridge中CPU+GPU的佔晶片面積比例比較高.不過很有趣, 對照Sandy Bridge的晶片OM照片, 雙核心的CPU面積其實不大, 還比Apple A7 CPU所佔晶片面積比例小.雖然不能證明什麼, 不過或多或少可說明X86 CPU核心並不會比ARM高階核心大多少. 反之, ARM的核心真的是越來越肥了.感謝will3509111大分享照片, 看起來A7很可能有未公開的祕技. 有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