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重要最大的差別是定址空間的差別
前面有些網友提到處理量的問題與記憶體擴充等,概念上相當接近了
在軟體工程上差別就是常見的資料流
5GHz以上的CPU當然有,不然工作站及中型電腦的心臟如何應付得了大家服務要求
多核心的CPU不是新技術,而是廠商的技術流程達到某個量化產能水準,所以提供建置多實體核心的單CPU
多實體核心的CPU簡單說就是把單CPU的能力發揮到最大,非模擬的
你能想像如果你有四隻手你可以一邊敲打鍵盤一邊吃飯,但別忘記了你身體體力跟腦力不會多兩隻手而進化
大眾化的PC CPU 3.0GHz 又是多核心那已經很有效率了
普遍被誤導的是以為CPU時脈越大電腦效能越好,其實軟體的效能,傳輸匯流,硬碟技術...等拖垮80%效能
時脈是CPU工作時電流通過的速率,不是標示CPU的工作量,最白話文應該差不多是這樣吧
3.0G 四核心 VS 3.0G單核心 工作量可是差了十萬八千里
希望大家有個正確的觀念,現今的軟體發展應時事所趨的多媒體多元應用,其實電腦應付的是工作量
不是在算數學公式,你要知道現在普遍的家電PC幾乎都在作資料比對,邏輯上的比對,算複雜數學對CPU來說很輕鬆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要發展32位元以上了吧,為什麼CPU要多核心
為什麼工作站主機要裝很多CPU很多硬碟,因為很忙囉,很多網友在等著他回應^_^
但也有更多網友答非所問,我是建議真的不知道的就提出你的疑問盡量不要免強的答非所問
台灣現在有個現象是大多數人被問到或聽到不知道的話題時喜歡訛傳作答
回答不知道代表虛心學習,裝海派作答只是讓你的知識山窮水盡
记得十多年前win98时代,usb已经问世6~7年了,可是windows老大哥一直不将软体写好,所以许多硬体都没有问题了,就卡在它身上,直到windows xp出现後,usb1.1才开始大鸣大放,紧接着usb2.0也出现了,现在usb3.0问世了,就等windows老大哥点头罗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