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上如果只是為了散熱問題 把電腦衛星打到太陽同步軌道藏在地球的陰影永遠讓太陽曬不到就好了問題是解決了散熱 就沒辦法用太陽電板了不過這也還不難解決 帶個小型核子爐上去供電也就是了問題是 這樣搞來搞去 何苦乃爾??
通用超級計算機的類型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 矢量處理機器能為大量數據同時進行同樣的運算。* 叢集式處理器特別建立連接處理器及記憶體的通信網絡,非均勻訪存模型就是最常見的。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就是使用這個科技。* 商品電腦叢集使用高帶寬低延誤的網絡來連接大量普通商品電腦。根據摩爾定律及經濟規模,一個現代的桌面電腦比15年前的超級計算機有更高性能,皆因某些超級計算機的設計已經放在桌面電腦內。再者,簡單晶片的開發及生產成本比特意設計給超級計算機的更便宜。超級計算機所處理的問題都適合併行化,當中減少處理單元之間的資料傳送量。因此,傳統的超級計算機可以被電腦叢集所代替。建在太空中這兩點就無法克服了...資訊傳送不能比光快。幾米的距離導致幾十納秒的延誤,而克雷著名的環型設計保持了最短距離。超級計算機在短時間耗用及生產大量數據,需要投入很多資源確保資訊妥善傳送及存取
shouea wrote:你在真空中用風扇做什...(恕刪) 1. 太空中不是真空的.2. 太空中是有灰塵的.3. 目前打上去的衛星電腦中有些是有風扇的.4. 太陽能板有灰塵遮蓋時也是需要清潔的(發法不一)
sopp0820 wrote:不知道目前要如何清風扇:p.... P.S 特別跑去問目前服務於NASA/JPL的朋友...(恕刪) 你的NASA/JPL朋友真的教你在太空中拿著風扇對CPU吹!?大概是問到神舟七號的工程師吧
拉條電纜的實驗有作過囉~ 靠的是導體快速穿過磁場 (地球的磁場) 時,會產生電壓差 / 電流… 他們的實驗只放了條長電線,拖過磁場,就產生超大的電流,把電線燒斷… 結果實驗用的衛星就這樣飛離軌道不見了說 = =
台灣的核電廠都是利用海水散熱的,大型伺服器機房利用海水散熱應該不會有太大問題。而且人口密集區域多在靠近海岸的地方,加上光纖也要上岸,在海邊搭設大型機房可能會簡單許多。關於供電的問題,由於核電廠附近都是低密度人口區域,在這邊設伺服器機房可就近供電,也可促進當地的經濟發展。更重要的是,核電廠規劃地點多會遠離斷層帶,對機房設備來說可大幅降低地震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