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kdon1009 wrote:整天罵A砲A砲的I粉(恕刪) 手上Intel機器比A機還多被分到A泡組+1比對這張圖後也是稍等3D快取版Ryzen真有15%長進的話,應該不會落後太多...到時手上AM4直接換CPU即可,還省下7.8千塊板子錢...如果12代依舊強的話再跳12700K也不遲,不太想第一時間給廠商賺嘗鮮費...反正振興券到明年,不怕換不了...
1.這顆CPU,變成了長方型,幾乎目前的風冷散熱器的底部接觸面積,無法全部覆蓋,即使主板廠商,有支援115x的扣具.2. DDR5 & DDR4 的整體性能上的影嚮,差異有多大?個人指的不是 每秒記憶體每秒的讀/寫量。3. 小核是否可以像大核一樣,全核心同步超頻呢? BIOS 是否有可以關閉小核的功能呢?頂級空冷,能夠壓得住的全核心同步超頻的頻率約在哪裡呢?
11代:墊檔貨12代:練功夫13代:12代完全體14代:再進化預計時程:2021:Rocket Lake (14nm)、Alder Lake (Intel 7;10nm)2022:Alder Lake、Raptor Lake (Intel 7;10nm)2023:Meteor Lake (Intel 4;7nm)12、13代有點 Tick-Tock 的味道,也完全過渡到 DDR5;若進程順利,12代看起來也不會活太久。
消費者對大小核架構,最關心的應該是待機功耗表現。平常大多數時間,上網、看片、文書,耗電究竟可以到多低,有瓦數計實測會更具說服力。如果待機耗電夠低,這樣就不必為了整天看片,或上網文書,另買一台省電小電腦。有高速處理的需求時,打遊戲時,同一台電腦也能轉高速。喚醒大核全速輸出。除了在意電費的家庭,企業辦公室應該也喜歡省電的吧。關鍵是省電不代表龜速。僅用小核時省電,大小核全開時恢復主流性能。前提要待機真的省電,不然就是虛晃一招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