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wliet. wrote:
明明兩壓縮算法在壓...(恕刪)
也許你說的對,可能某些情況下結果會相反。但我的檔案就是如此。所以我還是只能用lzma.
jinshun000 wrote:
單核升雙核的時候他們說單核高頻夠用了,雙核性能過剩大家冷靜購買。
雙核升四核的時候他們說雙核高頻夠用了,四核性能過剩大家冷靜購買。
現在是四核升八核的轉折期,這時又有人跳出來說高頻四核夠用了,八核性能過剩大家冷靜購買......
你猜我信不信
至於7700K、至於Intel,呵呵。
家用電腦領域,頻率破1GHz是AMD做的,Intel在旁觀;
推出64位CPU、大步伐推進32位到64位的升級,是AMD做的,Intel在旁觀;
桌面CPU集成記憶體控制器是AMD做的,Intel在旁觀;
讓雙核平民化的速龍X2是AMD做的,Intel在旁觀;
讓四核平民化的翼龍X4是AMD做的,Intel在旁觀;
讓八核平民化的銳龍R7是AMD做的,Intel在旁觀......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
auk109 wrote:
身為一個A粉,不能同意你更多了
許多里程碑雖然不起眼,但卻是AMD跨過去的
Intel實在是行銷很棒、優化強大
到2012總算信仰破滅跳 I家 E3v2,最近要找個時間買回信仰了XDD
AMD的重點一直都在親民, Intel就像精品
以前平價產品效能比美精品,cp高
過去6~8年則是i5,i7外星科技一出,AMD直接走遠了
最近好不容易迎頭趕上,真是值得欣慰啊~
jinshun000 wrote:請讓我收藏。
單核升雙核的時候他們說單核高頻夠用了,雙核性能過剩大家冷靜購買。
雙核升四核的時候他們說雙核高頻夠用了,四核性能過剩大家冷靜購買。
現在是四核升八核的轉折期,這時又有人跳出來說高頻四核夠用了,八核性能過剩大家冷靜購買......
你猜我信不信
至於7700K、至於Intel,呵呵。
家用電腦領域,頻率破1GHz是AMD做的,Intel在旁觀;
推出64位CPU、大步伐推進32位到64位的升級,是AMD做的,Intel在旁觀;
桌面CPU集成記憶體控制器是AMD做的,Intel在旁觀;
讓雙核平民化的速龍X2是AMD做的,Intel在旁觀;
讓四核平民化的翼龍X4是AMD做的,Intel在旁觀;
讓八核平民化的銳龍R7是AMD做的,Intel在旁觀......
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