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想了解為什麼很多組電腦都會用I7-6700K 配合Z170主機板超頻 ? 和I7-6700 二顆CPU比較 差別在哪 ??

huaing123 wrote:

沒關係......(恕刪)

當備板啊,傻B
黃金300秒 wrote:
當備板啊,傻B...(恕刪)

可是等原本的主機板掛掉的時候
它的五年保固也過期了...
如果它又開始使用後沒多久就掛掉,就...

不過這個主意也不錯啦
謝謝你啊

fish710712 wrote:
我看有一些人組電腦...(恕刪)


Z170主要差異在PCIE通道 對於周邊使用上來講 16條給顯示卡 4條可以給M.2介面使用與SATA介面或是走AHCI的差異非常大


周邊擴充的部分只是加分!再來講到用料部分主要價位稍微高一些些CPU周邊供電的電相也較多CPU高負載的時候負擔較小理論上還來說也較不產生廢熱與故障電源轉換的效率也會較高
以下是GOOGLE出來的
1. 平均降低超頻溫度
2. 提高更多的電流
3. 穩定核心電壓信號
晶片組的部分H170 Z170才有磁碟陣列並提供至少六個SATA擴充介面(許多主機板會額外加晶片至8個SATA)


這邊我講到CPU超頻的問題
CPU時脈多少溫度電壓控制的好基本上不會燒掉!溫度是一個超頻的變數(所以散熱要好)
電壓這個有點複雜不大好形容!以前超頻電壓都是固定的時脈也是固定的所以超頻其實會了不難!只要找好最佳參數
外頻倍頻電壓固定即可
下圖是以前使用的電腦超頻的參考!僅使用全銅塔扇即可壓制配上當時6相供電的主機板(當時大多只有三相到四相)
GA-8KNXP ULTRA


後來電腦有TURBOBOOST機制超頻的變數就變多了!因為低負載低電壓低時脈或許可以開機但是高負載電壓是否足夠溫度是否能壓制這個就很重要了也因為變數變多導致超頻不是隨便調調即可!燒掉當機的大有人在
下圖是是前陣子的電腦使用近五年了有超頻有小加電壓!溫度有壓制好即可
現在的主機板在高負載的時候BIOS有電壓的補正技術PLL及一個高負載的時候額外加多少的電壓上去對於超頻的成功率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至於超頻會不會傷CPU!我的回答是"會的"但是我反問各位大大一個問題!十年後您還會使用這樣規格的電腦嗎?如果會那您還是不要超頻好了!如果不會我個人的建議"不超白不超"前提是你要能承擔自己失誤所造成的後果
至於個人超頻的經驗"加電壓不要超過CPU預設電壓的"5~10%"

電腦CPU除了自然損壞還有一個"電子轉移現象"以前的某DIY雜誌經常介紹到!GOOGLE目前沒有查到適合可以為大家轉貼的
就大致敘述一下(有錯不要罵我 個人憑映象的)
CPU內的電晶體因為很微小!當電子流動經過時會有不可逆的物理現象將電晶體移動最終導致斷路短路物理損毀!多了自然就損壞了
P.S:加電壓與高溫會加速這個現象


個人小小價值觀分享供路過的大大參考
我自己是認同超頻的!不為什麼只為取得最大CP值僅此而已還是那個想法一台主流平台我就是用五年二手要賣還有一點殘值為下一台電腦預算增加預算
電腦效能我看遠一點 組一台四萬五萬的
假設我今天需求100我組一台符合需求三百的電腦我得到額外兩百的多於效能減少了我等待的時間(講直接一點就是爽度玩遊戲我讀取時間比人短反應時間更即時有人會嫌太快嗎?!)
那我要考慮明年呢?!後年呢?!三年後呢?!遊戲程式一直出需求理論上有如蛇吞象只會越來越高即使線上遊戲也會因為改版而漸漸提高電腦需求今天我依次提高到需求150我電腦還是夠用那怕三年後需求250還不用考慮升級電腦開開心心用到五年換一輪想想幾年的2600K上4.5G~5G是不是到至今還是爽爽用(INTEL還在擠牙膏)

換一個方向思考 組一台兩萬五
電腦能符合我兩百需求的是不是三年左右就抓平了!心煩等待的多使用一年後(嫌電腦慢手上沒錢繼續撐)再來組一台兩萬五的?!那組一萬五的不是更不堪?!每次新遊戲出來都在發文問XXX能不能跑這個遊戲?!

以上個人多年以來小小心得供路過的大大參考






三浦秀崎 wrote:
Z170主要差異在PCIE...(恕刪)

顯卡的16條應該是走CPU,
PCH提供的通道是給DMI和內建周邊。
X99的CPU才有足夠通道數可分給其他周邊,如PCI-E SSD。

另外5年前買的2600K,除了其中一台因愛貓打翻飲料造成主機板燒毀外,
另外兩台都4.8G用到今天。一天重度使用超過10小時。
2600K真的是我繼CORE2Q系列之後,第2顆覺得超值的CPU。
這裡沒做黑的 wrote:
我想問個蠢問題 超...(恕刪)

會,但影響的狀況微乎其微,在CPU還沒超掛之前早就改朝換代了,除非電壓加太大
小弟從K6的時代超到I5-2500K及I7-2600K,除了K6及K7曾經被我超到冒煙爆頭外(當年沒溫度保護,也沒保護蓋,DIE崩角的比比皆是,超頻要調JUMP甚至用2B鉛筆畫線),沒超壞過CPU
超頻牽涉的範圍很廣,現在所謂的無腦超頻,都是軟體超頻,真正要壓榨出CPU的極限還是要從BIOS下手,超外頻,超倍頻...都是手段,早期玩超頻很瘋狂的人甚至有上液態氮及壓縮機的,那都太變態了,一般都是空冷,好一些的用水冷
BIOS能搞定的話,好玩的事很多,但要用BIOS超要記得幾件事
1.PCI-E,PCI定頻,也就是所謂的南橋及PCI-E定頻,否則會連硬碟及顯卡一起超,保證藍屏(顯卡是超核心頻率不是超通道速度)
2.選擇穩定及適合的電源供應器
3.能超倍頻就別動外頻,雖然早期的超頻都是超外頻,但一旦動了外頻就是牽一髮動全身的事了,隨著外頻的增加,南橋若沒定頻則通道速度也會跟著被超到(CPU的時脈=外頻乘倍頻)
4.RAM記得要除頻,否則除非挑體質極佳的顆粒(當年華邦BH5顆粒可以加壓至3V跑DDR600同步,神一般的顆粒)SD100.133,DDR266.333.400,DDR2 667.800,DDR3 1333.....會有這些數字其實都是來自於早期的FSB(外頻及FSB分別是66,100,133,166,200)所衍伸出來的概念,這就是所謂的除頻
5.注意溫度,雖說現在的CPU都有溫度保護,但還是要注意,必要時須換散熱器
6.關閉BIOS內所有的省電措施,基本上能不加壓就別加壓
7.注意通道速度上限,例如AMD的HyperTransport,別超過,雖然也能加壓,但不建議,這東西是為了取代以前北橋時代的FSB(前側匯流排)用的,現在的記憶體控制器都做在U裡面,早期須依靠FSB跟北橋溝通後取得RAM的資料
8.雖說顯卡,CPU,RAM都能超,但建議一樣一樣超,抓出每個元件的極限後再略降一些一起超,超完後建議用燒機軟體跑過後再正式上線服役

以上是小弟的一些經驗,若有錯或不足的還請高手補充指正,建議要玩超頻的先搞清楚電腦的架構,什麼是外頻,倍頻,除頻,南橋,北橋(現在已經消失了),PCI-E,PCI,AGP(消失了),交火及SLI,個別控制些什麼東西,應該的標準速率是多少,搞清楚了自然就會知道很多眉角,很多年沒玩超頻了,現在的CPU應當是能夠滿足絕大多數人的需求才對,早年真的是因為窮所以超,感覺現在超是因為潮
記得超頻界的名言:能超是你幸,不能超是你命,別為了超頻卯起來加壓,超壞了可是得不償失的

看懂CPU,文章雖老但觀念是不變的
三浦秀崎 wrote:
Z170主要差異在PCIE...(恕刪)

!!!!!看了大大的圖,證明您是超頻骨灰級的人,P4匹斯寇特核心!!!傳說中的噴火龍,INTEL為此核心開記者會道歉,印象中是因為管線深度達31級導致漏電,進而造成溫度極高,也在此時AMD K8完全壓制了INTEL成就了AMD史上最風光的幾年,小弟當年的P4 3.2EG超執行緒用不到2個月立刻脫手換回北木核心,為了這顆U花了不少的散熱費最終還是投入AMD一代鵰王K8 3000+的懷抱(還要挑週期),外頻直接拉300,記憶體用G.SKILL BH5顆粒加壓3V跑600同步,時序壓到1,2225美好的記憶
小弟的2600K及2500K目前都是@ 4.2G不加壓穩定使用中,還能在上去,但是得換散熱器,原廠散熱器最高只能壓住4.5G,覺得不值得,好一點的空冷要破千,不如拿來吃頓大餐

話說當年買的純銀散熱膏,我看都已經放到乾掉了吧,我已經忘記有多少年沒打開側蓋清潔換散熱膏了說(明天就來給他清一清換散熱膏)以前連南北橋都要貼散熱片及想辦法裝上風扇散熱說唯一慶幸的只有當初買的聯力機殼,跟著我這麼多年了依然頭好壯壯,這筆錢算沒白花了
Intel® Core™ i7 從4790K開始
預設時脈就是比非K版高10%
時脈就是比較高

時脈就是比較高

時脈就是比較高

時脈就是比較高

時脈就是比較高

h7878220 wrote:
Intel® Core...(恕刪)

可是intel從6代CPU開始
非K系列也能調一定程度的倍頻
只要是在非Z系列主機板上
K系列跟非K系列CPU基本上能調到同時脈
如i5-6600K跟i5-6600在非Z系列主板上都能調到3.9GHz
當然在Z系列主機板上K系列能夠上到更高
但那就是超頻的領域了...
huaing123 wrote:
可是intel從6代CPU開始
非K系列也能調一定程度的倍頻
只要是在非Z系列主機板上
K系列跟非K系列CPU基本上能調到同時脈...(恕刪)

錯了吧!是只能調外頻(或稱 基頻)
倍頻也只能調Turbo core的Boost倍頻
非K調boost調整上去也沒辦法跟k版比
h7878220 wrote:

錯了吧!是只能調外...(恕刪)

不是基情哦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