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eon9999 wrote:
我仍是比較推AMD ...(恕刪)
我知道APU的CPU是FX的精簡版.... 但你知道為何要精簡嗎?
為何AMD不惜降低CPU效能也要把GPU包在CPU內? 為何AMD現在致力發展APU而不是FX系列呢?
遊戲主機都用APU架構 而不是FX呢? 這問題你在想想吧!
AMD Mantle的目的 是要簡化Code 節省開發時程 讓硬體工作更有效率
官網都有說明了
http://www.amd.com/tw/products/technologies/mantle/Pages/mantle.aspx
不是一味的提高CPU效能 而是讓CPU更有效率的做事
目的是讓CPU效能較差的能跑出更好的效果 如果原本CPU效能就很強那提升的效果就有限
目前已支援Mantle的BF4就可以證實這點 官網測試結果
http://community.amd.com/community/amd-blogs/amd-gaming/blog/2014/02/01/amd-catalyst-141-a-must-have-driver-for-gamers
從另外一個角度想 如果Mantle真的作的好是否8核也不重要了 Mantle能更效率的使用CPU
上面的測試就能證明這點 A10 7700K 這種FX精簡的CPU四核心
竟然可以跑出FX8350沒有使用Mantle時的效果
而原本CPU效能很強的I5 I7則進步不大
我支持下一代8核心APU DDR5 但不支持現在FX
有比較省電,到是真的啦


不過電費要去算
比方說,假設:
AMD X4 ,文書上網(大部分閒置),耗電 50W
Intel G系列,文書上網,耗電 20W
大概相差 30W
每天若開機 8小時,「一年」用電度數:
30w * 8小時 * 365天 / 1000 = 87.6度
一度電若以 3.4元計算,「一年」電費相差:
87.6度 * 3.4 元 = 298 元
假如你花 5,000 元換機
5000元 / 298元/年 = 16.7 年
要使用 16年,省的電費,才能賺回那個價差
然後第 17年開始,才有真正省到電費



**********************************************






以上分數,就如眼睛看到的,所見即所得。
如果軟體支援「多核心」全部運作,AMD 比較吃香(C/P 值高)。
如果軟體只能 「單核心」運作,那 Intel 吃香。(C/P值不高,但單一核心性能較強)。
*********************************************
所謂的:軟體只支援「單核心」,意思就是軟體寫的很爛,早期軟體技術不佳,無論你的電腦有幾百萬個核心,那軟體就是只能用到一個核心。
假如是這種情況,買 G 系列的就好了,因為即便 i5(4C4T),也就是 4核心,軟體根本用不到4核,只能用 "1個" 核心。那和 G系列(2C2T,2核)有什麼差別呢?答案是沒有差別。
甚至就算換上萬元的 i7(4C8T)上場,也一樣,該軟體就是只能用到其中一個核心。跑出來的結果,搞不好也和 G系列一樣沒差別。
所以軟體只支援「單核心」,是不是很坑爹呢。
不過只能「單核心」運作軟體,隨著時代進步,會漸漸被淘汰的。現在有愈來愈多的軟體、遊戲,都開始支援多核心。
這是必然的,CPU 為什麼要朝"多核心"發展?
因為半導體有物理限制,線路不可能永無止盡的變薄(不可能比矽分子還小),頻率也不可能永無止盡的增加。
除非改用光子電腦(量子電腦,科幻電影裡才有的東西)。
所以人類目前科技, CPU 唯有會朝"多核心"發展,用多個核心分散協同運作,才能繼續提昇電腦性能。
而軟體若不能配合多核心,不管 CPU 發展到幾百萬核心,若仍只能用一個核心,豈不是太糟糕了,電腦運算性能永遠無法增加。
硬體朝多核心發展,軟體也須跟著朝多核心發展,這是必然的!
當然不是說 Intel 硬體技術,核心數,輸給 AMD 啦。
Intel 的 Xeon 至強系列(高階伺服器用的),有 32、64核心的咧。
只是家用電腦的部份,AMD 便宜,C/P 值高啦。
買 Intel 4核的錢,AMD 可以買 8核的。
AMD 比較耗電是缺點。不過電費要去算,並不一定比較耗電,就會比較了錢。
如果說價差太大,電費價差要很多年才能賺回的,那比較省電這一點,值不值花那麼多錢去買,就要多多酌量。
沒這麼難搞吧?
由於我一直搞不清楚你所謂的:
『AMD的版子我比較熟,Intel不熟』是在講啥?
如果只是同一個世代的晶片組差距?
http://ark.intel.com/compare/75004,75013,75016,75019
請慢用,我不知道你在乎的是啥,所以我也只能提供你資料。
對我來說他們都是名為Lynx point的產品
如果是說哪家做的哪塊版子好?
這我更沒概念。版子只是一個平台。不管是誰來做,誰做的對我來說都一樣。
像在買一張工作台,材質都一樣,差異就在品牌跟桌面有沒有雕花。
版子也是,就差在他IO做了多少個,有沒有什麼額外花俏的功能.
比如Asus有TB port的產品,也有wifi的產品等等。
這些如果我想用的時候就會考慮進來。(通常是連考慮都不考慮)
反正很基本的。
Intel HD可以順暢的播放4K
H81提供一組雙通道,其他提供兩組雙通道
均支援USB 3.0/SATA 6Gb/s
我估價單也都是抓便宜的在算而已。
所以真的要參考?
版子是ECS的H81 DRAM是最便宜的DDR3-1333/1600 4G一根
HDD隨便一顆500G 螢幕也是隨便抓一顆19”
就不要再說Case power了,我是隨便便宜的就抓來估了。
反正這些都不影響效能。
文末稍稍提醒你。Intel已經停止對Windows XP的任何技術支援了。
如果你說你不想買OS。注意,別裝XP就行了。
反駁不了就惡意檢舉,真是一群垃圾農企粉!

G1820 和 G3220
頻率差 300MHz,L2 快取差 1MB
若只是單純 上網、看片 用途,差別不是很大,幾乎無感
價錢則是差 650元,可以轉投資到 SSD 上
有要做高級一點的運算,比如試算表、繪圖、轉檔....啥的,選 G3220。雖貴 650元,但 L2 快取大 1MB 應該有些許幫助。
8系主板怎么选?Z87/H87/B85/H81解析
H81 與 B85 主要差異:PCI-E 3.0(介面卡槽頻寬)
沒要插顯卡(只用內顯),H81 即可,較便宜
有打算未來插高級顯卡,B85
不過假如以後沒打算升級 CPU,1155 腳位的也可以考慮。G2030 +B75 主板,更便宜。性能差不多。
若內顯有要打電動,AMD APU +1

G系列內顯,打不動遊戲的
FM2+腳位的主機板又便宜,SATA槽全部 SATA3 的,USB3 也是多到用不完。
APU 內顯支援多螢幕,可同時 3台螢幕輸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