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

[small potato淺談]從軟體工程師角度看APU


guardxd wrote:
問一下為何APU台灣...(恕刪)


哈哈

讓我想到對面店家進的四顆APU從暑假放到現在都還沒銷掉
chansaikit wrote:
AMD也跟不上INTEL的腳步
你認為ARM能嗎?
如果你覺得能,那你覺得需要多少年 高通/德儀 才能追上2011年SB 2代的效能
...

ARM只看效能來比較 就落入見樹不見林的圈套

四核Cortex-A9或今年面市的Cortex-A15
能夠提供相近於C2D的性能 以及在筆電電池等級有超過10小時 甚至接近20小時的上網時間
才是ARM威力強大之處

只是這一切終需一個好的系統平台 及大量app作支持
這是現階段最不易達成的地方
以 硬體 角度 來看~

CPU 設計 已經就差不多這樣 原因無他 Intel 太強大 AMD 追趕不到

所以 已經沒有什麼 向前的動力

Sandy Bridge => Ivy Bridge

前幾代都如此

CPU 邏輯運算 算術運算~ 基本上 核心 處理 已經算是 "最佳化" 配合目前 OS&軟體

所以之後 CPU 都是 先把以前很佔空間的 Cache 加大 (反正 晶圓越做越大 空的空間拿來當 Cache)

之後~~~往多核~~~~~~~

但是 其中基本架構 ~~~~~~~~~~~不怎麼改變!!

之後 又把 DRAM control 整合~ 南橋只管一些 I/O


但是 GPU 設計難度~不下於 CPU 且各家做法不同

所以 Intel 整合自家的不算難(因為相對主流的還是簡單)

但是效能來說 還是不夠~


舉個例來說 光纖網路傳夠快了吧~

但是 週邊沒根上~ HDD 不夠快 SSD也不夠快 DRAM 不快~ CPU 更不夠快

光纖資料量一次大到 上面那些東西 Read 之後 要運算 再丟出去 才可以收下一筆

但是 量多到 這筆還沒處理好~後面已經有 一百筆要等著處理 連同buffer都被塞滿~~~~

所以~~~~~~~~~~~~~~~~~~~~

CPU 整合 GPU 不一定好吧~~~~~~~~~

太多事情 CPU 要一個一個處理 or 全部頻寬都擠在那邊~
ReinforceII wrote:
沒開PhyX, 會有部份煙霧/爆炸的效果沒法處理, 在ATI上會少了畫面效果不出奇。

另外,不同的vendor的shading language的運算效能也不同, 為了ATI/nVidia的卡而特別把某些在他們身上做不好的畫面效果砍掉也很正常......


應該不是PhyX的問題, 很多ATI少掉的東西跟物理好像沒什麼關係.

基本上這只是為了效能搞的trade-off而已.

遊戲研發者不太可能去特別對不同廠牌的GPU去特別最佳化, 頂多把程式送去跟N社還有A社
(有個部門專門在搞這個的)請他們看看有沒有什麼地方可以改, 改了之後更快. 當然這只是
「建議」,遊戲研發人員改不改, 要看牽扯多少東西. 通常如果改起來很麻煩或牽扯到其它問題,
那乾脆都不改, 一些大作甚至GPU廠商會幫忙做一些程式/shader上的最佳化.

結果誰改了? driver會去改... 顯卡driver裏都會有個database, 去看你目前執行的程式
是不是在我的database裏, 有就把遊戲的shader給"偷換"掉...(現在遊戲都跑shader,要
動手腳比fixed pipeline簡單得多). 這件事N,A兩家都在做,看誰做得高明而已...
(有時候不是不想做到讓人看不出來, 而是做不到...或是這兩家RD的神經粗細程度不太一樣)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CPU&GPU整合, 理想的狀況是CPU直接使用原本GPU才能用的指令,
那就是像PS3用的Cell一樣一個(呃,也可以N個啦)CPU+N個SPU.

就軟體工程師來說, 最好就是提供個C++ Library讓我去link,
提供function我去call,它裏面怎麼搞不關我屁事,應該要變快
的時候自然會變快....

不過現在不知道整合到什麼程度了...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ggman948 wrote:
cuda因為是nv自己的所以nv一直不斷的發展新版本,這是可以確定的.


以我自己的經驗, N社對開發者真的比較友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資源比較多才有餘力搞這個)
我們公司自己部門的RD, 要換電腦沒人要用A社的GPU(也許他在家玩遊戲用的PC
是A社的GPU), 原因無它,N社提供的開發工具太好用...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既然是OpenCL,底層的HAL就是一樣的
只要GPU Driver把HAL往下call的的部份link好
對上層的app, UMD driver而言都是沒差的

未來Intel IVY的GPU也會支援OpenCL,DirectCompute就不知道了
嚴格講起來,目前的APU只算是第一步,要真正達到AMD宣稱的Fusion還有很長一步

Stage1: OpenCL & DC支援,推廣上層APP廠商加入OCL & DC
Stage2: 把GPU的VRAM跟CPU的快取整合
Stage3: 所有指令會在APU內部決定交由誰去處理

基本上APU這件事是未來一定要做的,
如果用最廣義的定義,手機用的CPU也算是APU
只是未來會怎麼做那就看各家

所以就硬體上來說
Intel還是像傳統一樣
CPU和GPU共用北橋的DRAMC 只是整合成一顆而已
而APU則是CPU和GPU都有獨立的DRAMC
是這樣嗎?


hanzo0313 wrote:
基本上APU這件事是未來一定要做的,
如果用最廣義的定義,手機用的CPU也算是APU
只是未來會怎麼做那就看各家


其實上次有看過一篇好像訪問 ARM 的, ARM 那邊就有計畫推 Mali 6xx 的 GPU 架構
因為 ARM 基本上全部必要的東西包成單晶片, 因此記憶體本來就是 CPU/GPU 共用, 他們表示其實以 GPGPU 觀點, 這個架構會比目前的獨顯更有潛力。
不過要是 Mali 真的變成 ARM 的繪圖系統標準, 那其他的(像nVidia)就傷腦筋了, 要不要在晶片塞兩種不同的繪圖系統(可能更加耗電)?

你講的沒錯,在那種電力非常吃緊的情況下
多一個元件多一組電路就是耗電,
加上CPU做你的,GPU做你的,誰有空誰可以降頻都不準
所以未來的晶片只會越來越整合,像以前主機版上面各家都有的狀況很少了

為什麼Intel的CPU(我覺得Intel應該不會想叫APU XD)要瘋狂加強內顯?
為什麼AMD要推APU?為什麼ARM也要把GPU包進去?

都是因為要省電,要衝性耗比,行動裝置要的不是跑XXMark,重點是夠用就好
2者各有所長,例如:現在應該很少人會讓CPU軟解了吧?

除非未來電池技術跟散熱技術有超級重大突破,不然整合絕對是大勢所趨
  • 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