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og Black wrote:
....(恕刪)
若堅持支援 OpenCL 1.1/OpenGL 4.1
那目前市面上的LP顯卡,將只剩6570適合你...(您應該不會想用GT 520吧?)
前者只關乎CPU的能力,後者只關乎顯示輸出...
前者就算用I3偽四核...也是可以~
這樣在CPU+板子的價錢上,I3+H61還便宜一大截.
而基本上APU一組CPU+板的價位卻跟I5+H61則價位不相伯仲.
Intel HD2000ˋ3000的內顯又作弊可協同轉檔的運算需求.
在單純開內顯的功耗上...光I3+H61..."或許"仍舊是小勝也難說.
....(恕刪)
這裡稍稍指正一下
OpenCL 並不是只關乎 CPU 能力
OpenCL 是類似 CUDA/DirectCompute 的泛用計算標準
由於是開放架構, 的確OpenCL是有 runtime能在 CPU 上運行的
但是拿 i3 OpenCL 跟 APU 比, 這可是天差地別
由於利用到 GPU, APU 的 OpenCL 速度, 與 i3 已是不公平的比較了
加上 HD3000/2000 並不支援 OpenCL, 不只在性能上, 特性上也輸了
OpenGL 的確只是顯示輸出
但是 HD3000/2000 只支援到 OpenCL 3.0
與目前OpenGL 4.1 (4.1 才完整支援與 OpenGL ES 2.0 相容)有相當差距
OpenGL 4.1這對想在桌機運作/開發 HandHeld (iOS, Android)的圖形相關軟體有幫助
(當然可以透過 emulator, 由於"笑"能, 這裡就不多談了)
重視以上當然也是要開始碰 WebGL/WebCL 這類進行中的下一代 Web 技術
目前 WebGL 已經標準化, WebCL 也有範例可以測試
而上述這些都不是單靠 Core i 能夠提供的
另外我的工作需要編譯程式
編譯程式實體多核還是有很大的優勢, 這點是我暫不考慮i3 的地方
(當然若拖到 9月中, 可能就會有不同的考量, 也許會考慮 i7)
個人並不太轉檔, 所以我對這方面需求不高
當然 Quick Sync Video 是很傑出的多媒體技術
接著回應您的文章
的確是要, M-ATX 主機板, 這部份我有注意, 在這裡多謝你的提醒
而我目前不太需要獨顯, 若買了內顯就先用了
之後過一兩年之後, 看看有漂亮的低價再做小升級即可
至於 Nvidia 顯卡...
因為我需要在 Linux 下工作, Nvidia已不提供社群協助, 相容性上輸給 AMD 一截
APU 在 Linux 下即便不支援 CF, 也可以達到類似 Optimus 的技術
所以無論如何, Nvidia 顯卡是不會考慮的(甚至寧願用 Intel GMA)
另外, 其實不用催眠, 也沒人催眠
DDR3 1333 APU 跑出的成績就已經不算差的
這裡給個建議不要說這種一概否定他人的話
我想做功課的, 都很清楚這些優點缺點
網路討論, 我想你也不愛看直接就否定你做好功課的選擇不是嗎?
在預算的考量下其實沒有完美的組合, 只有最適合的組合
而我目前也不是單以價格/性能來考量
沒入手是最近忙, 拿空閒時間來挑好搭配自組
最後謝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