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原生整合傻傻的分不清楚?


vincent323 wrote:
其實叫整合(integrated)才對,不過開版應該認為是原生?


我覺你是傻傻分不清楚的其中之一耶

我看開版的都已講很清楚了

我也看得懂

沒必要把開版的話講歪~
蛙鳴之地 wrote:
嗯...問題是...沒外國人用Native啊。
但是『原生』兩個字就會莫名其妙出現在我們的譯文上。
你懂了嗎?

SATA/PATA(殺塔/趴塔)外國人聽得懂,放心。
一些縮寫會直接念,不會再把他擴展開來
Serial 哩哩扣扣。(恕刪)



我覺得這單純是你那位同事翻譯英文的邏輯問題吧

就拿可愛一詞來說吧

今天覺得某個女生很可愛(帶有想推倒他的慾望)

那麼今天有個人說這隻小狗好可愛喔

那麼就代表他有侵犯牲畜的念頭嗎?


雖然同樣是指可愛

但卻有者意境上的不同

所以同樣是可愛

再翻譯成英文的時候就有lovely與cute的不同

但在中文中卻沒有這樣的分別(中文中必須要從前後文去做判斷意境上的不同)

今天就從我的觀點來說

承chiyenms大大:
語言辭彙經常不是一對一的, 所以把 A 翻成 B, 在想要把它從 B 翻回 A 時, 經常會出問題

我個人同意kevintseng1208大大所說

有橋接即為非原生

以中文來講"原生"表原本與生俱來之意

故翻譯成英文也有諸多不同翻法,誠如可愛一詞

你同事硬要將Native與原生畫上等號小弟個人認為這樣硬翻過於牽強

原生代表的意思不只一種,我絕得其一就是橋接與否的區別

至於有哪些英文我也列不出來,

可能是一個單字,也可能是一個句子~~~

單表一個架構上的差別

像現在USB3.0,AMD 880晶片的主機板必須透過NEC作媒介

只能說主機板整合了USB3.0的功能,晶片沒有

而像AMD的APU板子,沒有了NEC晶片

則可說晶片是原生USB3.0,因為不需要透過NEC晶片作橋接,晶片本身就具有USB3.0的功能

如果今天有張板子他把NEC晶片放在南僑晶片裡面

讓這塊板子可以使用USB3.0

那麼我們可以稱這晶片為整合晶片

因為還是得透過NEC晶片作處理,只是他把他做小了,包含在原本的南僑之內,可是架構並沒有改變

這樣就可說是整合

以上這些是小弟個人感覺,畢竟這套說法亦是目前各家廠商的邏輯~~
一開始聽 Native 我也聽的無煞煞

另一種以前的分法比較 清楚

OnChip ....................... Chipset 本身有這功能

OnBoard ...................... MB 本身有這個功能 主要是 Chipset 本身沒有 要外加一顆獨立 chip


這樣一聽 就知道 是誰在支源

比方 Onchip USB3.0 (就是主機板上面 Chipset USB3.0 support)

OnBoard USB3.0 (就是主機板上 有一顆chip USB3.0 support)

人間飛雀 wrote:
我覺得這單純是你那位...(恕刪)


問題就是已經有詞彙更合適且貼切。

橋接這在PC架構很普遍。
通常再版子上的晶片組裡面都有『整合』Pci to Pci bridge。
所以前面有朋友問我初代PCIE VGA card的問題
等於是一家用了原AGP的晶片透過橋接器轉換
而另外一家直接設計出PCIE規格的晶片。

我很久沒關心這話題了。版面上也還是『原生』濫用個不停。
用這詞確實是會造成誤解。
有很多地方我們會有『原生模式』(Native mode)這種詞彙應用在溝通上。
還是多用『整合』、『內建』吧。完全不會令人誤會的詞彙。

話說最近看到『原生』濫用的比較扯的地方是Android了。
『原生Google系統』?很想令人問他那對立的詞彙是啥?
聽起來一整個詭異。

你提的USB3.0的例子有更好的說法。

一個叫『主機板整合』
一個叫『晶片整合』
我樓上的講的更清楚了。On board or on chip(其實是要用In chip才對)
原生仍舊還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錯誤詞彙。
居然忘了01要當流量大的營利網站,而不是專業網站,我還囉唆雞婆個雕~一起喊無腦萬萬歲就行了呀,多省事。

我不懂電子.....

可是把一顆晶片拆成很多顆

弄成晶片組成本應該比較低吧....
這讓我想到壓力這個詞

壓力是pressure 力是force
重力是力 電磁力是力 向心力是力 摩擦力是力
壓力明明就不是力 為甚麼要取力呢?英文也沒有"力"出現呀
這樣很容易造成誤解耶~~

所以對岸翻的可能就比較好 叫壓強
所以去潛水應該說 海裡壓強比較大 要不然就落英文"pressure"
否則聽起來一點科學素養都沒有

還有呀 只看第一句話 還以為我要講stress
不要生氣 wrote:
壓力明明就不是力 為甚麼要取力呢?英文也沒有"力"出現呀
這樣很容易造成誤解耶~~
...(恕刪)

壓力當然是力呀!不然搭101高速電梯耳朵怎麼會痛呢?而且如果不是力,潛水也不會有潛水夫病的風險了。
ycweng wrote:
壓力當然是力呀!不然...(恕刪)

這個嘛... 討論這個好像就離題了耶~~
我只是想打個比方表達說不管是語文還是翻譯有時的確沒有這麼嚴謹
但是就算一個外國人說了帶有奇奇怪怪語法或用字的中文
只要還能盡量理解 我想大多數人都是能接受的

至於壓力這個問題的話 嚴謹的看法在維基裡有提到:
Pressure is an effect that occurs when a force is applied on a surface.
(壓力是力作用到表面發生的結果/效應)
但是生活上沒有多少人會這麼在意的啦~~
您真用心~~
就好比台灣路標一樣..台灣人看得很爽...老外一整個看不懂

最近看韓國綜藝節目喵到它們的路標有中文翻譯
OOXX (韓文)
city hall(英文)
市廳 (中文)

比較一下 力 和 壓力 的 單位,就知道 壓力 不是 力。壓力是指單位面積上的作用力。當我們說壓力是多少的時候,隱含了單位面積的觀念。單位不同的物理量不能互相比較。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