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VIA Nano 台灣上市

lien291 wrote:
只是聊聊而已吧,不用...(恕刪)


沒有惡意啦,算一下成本和比較

780G是高階的

他不用外加顯示卡

via這張還要外加顯示來跑 也差不多補齊了cpu的價格了

以五千多的價位來說

找個AM2 ITX板子算兩千五好了

加上一顆4850e 以y購價格2105

在加一張3450上去,算y購的1349

這樣總共5945

價格上速度上在怎麼說也打的via哭笑不得

更何況如果用上4850e,那張顯示卡好像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唯一via的優勢只有耗電吧
mbkwi wrote:
找個AM2 ITX板子算兩千五好了
加上一顆4850e 以y購價格2105
在加一張3450上去,算y購的1349
這樣總共5945
價格上速度上在怎麼說也打的via哭笑不得
更何況如果用上4850e,那張顯示卡好像就不是那麼重要了
...(恕刪)


你這次舉的例比較可行
我上面只是認為加上CPU後,價格不同來比真的很奇怪

其實我個人認為這種小版
加上超大的CPU散熱反而覺得不適合
NANO及ATOM這種CPU的加上散熱片的體積比較合適
lien291
同樣的零件組成的主板
少量多樣價格就會高 (就像IPC產業)
多量少樣價格就會低 (就像DT/NB產業)

如果今天有大廠願意大量量產Nano主板時
那價格才會平民化
boodbood wrote:
同樣的零件組成的主板...(恕刪)


這樣舉例來說好了

amd-ati要不是把他們家的4850或4870一開始定價定的這麼親民

您覺得amd-ati這次反攻會這麼強勢?

via nano主打的對象和市場到底是那裡?這個才是問題重心阿

往下比如果效能和atom差不了多少,但是價格是對手的兩倍?

往上比價格和amd小版差不了多少,效能被打趴的?

這種小主機板要打的應該是家庭娛樂市場吧

可是靠cpu軟解H.264或播放藍光影片都辦不到的話

要怎麼讓別人去認同這個產品?

沒人搞的清楚那個CPU的PM跟行銷是在想蝦咪!
其實這板子應該是歸類為工業用 (IPC),定價會高不讓人意外
可是,實際上 IPC 也有 ATOM 的產品了,搭 945GSE LVDS MINI-PCI MINI-PCIe 也都不缺
當然也有 PCI-E 16X 價格也是很驚人,但是反觀這塊 ITX
除了 MINI-PCI 以外什麼都沒有,晶片組還是舊款的 CN896
這個報價只能說 VIA 是打算山積就是?

另外,這板子已經有內顯了,不插顯卡也能跑,只是跑不了 BD 而已啦
mbkwi wrote:


這種小主機板要打的應該是家庭娛樂市場吧
...(恕刪)



VIA的小板子要打的不只是家庭娛樂市場
更主要的市場是在Embedded、IPC市場,有空你可以去VIA的網站上看看
會在一般的消費市場看到VIA的小板
可能是因為某些商家"覺得"可以多少賺一點,而拿到消費市場來試水溫的 (量應該都很少)
不然 為什麼VIA的小板子做這麼多Model
確很少看到一般的商家有賣呢?

所以想要有相對便宜的Nano小板還是要等雙A或是微星、技嘉...這些廠商推出
不知道各位認為,
這張板子,
配現在好一點的顯卡,
可以很順的跑BD,
和最流行的網路遊戲(如十二支天)嗎?
這種價錢是定在IPC的價錢沒錯, 有同事手上有這塊版子, 不過我沒興趣試.
我手上的Atom都還沒試呢~ VIA在IPC市場也走過很長一段時間了, 我有用
過不過印象不太好, 也很貴....

IPC的優勢在於可以客製, 要不然賣這個價錢我不會去買一般主機板就好了?
但是這次的價錢, 我看跟Atom的IPC板子價錢差不多, 如果是我的決定話我
連想都不想就會用Atom. IPC要求的不是多快的效能, 事實上Atom也好,
Nano也好, 用在IPC上效能都多到滿出來. IPC要求的是要穩定, 跟相容性
(很多IPC做出來的東西都要跑Linux),這部份就要看軟體團隊強不強. 光想到
VIA的軟體能有幾個人, 大概我就沒力了.老子我寫軟體都沒時間了, 哪來的時
間幫你debug硬體或driver的問題啊~ 而且945晶片已經是老到快爛掉的
晶片組, 穩定性沒話講. 價錢差不多的話, Nano完全沒競爭力啊~

至於HTPC? 光做這個沒量的市場的話我看VIA早倒了...只能期望看Acer
下一代Aspire One能不能改用Nano了.... (有看到消息說Acer想換CPU?)

與失敗為伍者,天天靠盃都是別人的錯。 與成功為伍者,天天跟失敗切磋直到不再出錯。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