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2009發布、AMD新核心CPU「Phenom FX」


afu76519 wrote:
所以 大家買電腦只為了轉檔?


非也

我是舉例說軟體優化的問題也是一個因素

這和 GPU 是一樣的
GPU 本身比較效能好, 可是游戲綁是優化另外一家的

結果會怎樣大家都知道

The New Flying MacBook Pro; Seatbelts sold Separately!
Raymond Lui wrote:
非也我是舉例說軟體優...(恕刪)

也是啦... 只是CPU的針對性優化 沒有GPU那樣嚴重
台灣3C Copy → Costdown → Close
喇叭新聞到處都有...這篇不知道轉貼多少遍了...
以製程來講 intel辦不到 amd99.9%也辦不到....
光65NM CACHE還是只能塞那樣小...TDP就嚇死人...
45NM的Deneb 官方新聞也只有發布2.6-3G...TDP 125W
你想這真實性有可能嗎?
如果真的有可能 AMD現在的4核心也不會如此賤價了
享受簡單生活
河魨 wrote:
之前看到一篇AMD推...(恕刪)


我倒蠻樂觀其盛的

45w的省電和價格加上AM2+與AM3相容性
蠻有競爭力的
畢竟現在英特爾的自家高價新雙核還貴過Q6600
與下一代新架構也完全不相容
實在很難讓人下手

而AMD這顆過渡時期打頭陣的產品
對於沒有追求那麼高效能且需要多功處理的人來說蠻不錯的

真正一拼高下...
我想等待真正AM3機板與CPU上市好解開限禁發揮L3的作用........再看看
當年K6快取做到L6力拼P3
去年也發表過部份技術也延續到工業用低功耗處理的核心

相信明年正真AM3釋出.高階處理器還有得拼
45nm製程沒那麼神
不可能隨隨便便就可以把本來在65nm跑不到3GHz的CPU直接level up到4GHz (超頻除外)
尤其還是技術落後Intel一大截的AMD

那個4.0G/4.4G唯一有可能合理的數字是 HyperTransport 3.0的頻寬
4.0GT/sec (2GHz)- 現在 65nm Phenom x4 9850 9950就是跑這個速度
4.4GT/sec (2.2GHz) - 45nm CPU 的HT3不從這個速度起跳未免太笑死人了
不知道
L2跟L3快取會有多少阿
hymanlin wrote:
小弟認為
若從大多數的雜誌或大鐵鎚專業測試網站上所做的AMD與Intel的比較,
從數據上看,AMD多是落後,不過,在仔細推敲,其實也落後沒多少,
暫且不論超頻的戰績,小弟是認為,AMD還是在核心架構上贏過Intel很多,

其實,大鐵鎚專業測試網站有一篇文章是專門測試CPU L2 對效能的影響,
所以,假設,AMD現在在 雙核及 四核上的L2都加到 4M以上,可能Intel 就會
嚇死...(恕刪)


不!AMD 正是輸在架構上頭。AMD 先前用 K6 證明給 Intel 看光拉高時脈是沒用的,現在是換 Intel 證明給 AMD 看 K6 架構不改,肥龍時脈拉到死都是被巴假的。

你引的那邊我去看過,1M 與 4M cache 的差異大約在 10% 上下。而先前我引的 coolaer 那邊的 SuperPI 1M 數據,45nm 肥龍要能跟 Nehalem 4.1G 有拼,用簡單的數據換算,肥龍起碼要跑到 6.9Ghz 以上。AMD 45nm 的製程做到死也不可能跑的出這數字。

用最簡單的線性換算,同時脈 Nehalem 是肥龍的 2.44 倍,而 E8x00 4G SuperPI 1M 就已經破 12 秒了,因此 core to core 比較,同時脈下肥龍只有 E8x00 的一半。當然 SuperPI 考慮的只有數值運算部分,並不一定全準。但是怎麼七折八扣,就算把 L2 cache 拉到 32MB,我也不相信肥龍有辦法補出這 50% 以上的差距。因此肥龍的整體效能最少大輸 C2D/C2Q 及 Nehalem 20% 以上大概是沒啥意外的。

但是我也講過,這些差距並沒有那麼重要。因為在 PhsyX 與 Cuda 的加持下,什麼 CPU 的運算能力比起 GPU 動輒上百的平行處理 Shader ALU 來說都是小兒科。在 coolaer 那邊看到的測試最猛的是沒上 PhsyX 之前約 36 FPS,而上了之後一變成 88 FPS,效能暴漲 2.44 倍。

現在 Cuda 的應用範圍從 Nvidia 網站看到包含所有的 3D 應用 (Game, Maya 等) 到 2D 平面設計 (下一版 Photoshop 就要支援 Cuda) 及 HDTV 播放、影音轉檔等在內無所不包。因此等到支援 Cuda 的程式大量普及之後,能留給 CPU 做的其實已經不多了,大概就剩一般 Office 用軟體或是 Browser 這類。而這方面的應用其實不用到 Nehalem,現在的平價 CPU 跑起來已經綽綽有餘,與其去追求那一兩分鐘的差距還不如再去加一片支援 Cuda 的顯示卡還來的划算。
CUDA 很難普及拉....

64 Bit 的開發都還慢慢拖....

更不可能期待所有的程式都可以改成支援CUDA....
就像45nm不能隨便就把處理器拉高到4G一樣...
再大的cache也是有極限的...
因為cache是講求命中率的...
一旦達到最大命中率了...
容量再大也是沒用的...
弄的不好還會降低速度勒...
喔耶,如果他出了我一定支持,正好把我的PENTIUM D 630 換掉 希望AMD能多加點油 期待中^^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