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AMD 將提供 6 千兆瓦的晶片,OpenAI 可獲得高達 10% 的 AMD 股份

https://www.linkedin.com/posts/semianalysis_scoop-the-upcoming-mi450x-rack-scale-activity-7328907051303075840-j7nh

MI450X 雙櫃



單櫃使用 4x 66kw PSU = 264,000w

一個櫃子 有 16 個 Compute Tray
每個 Compute Tray 有 一顆 EYPC CPU + 4 張 MI450X GPU
共16個 compute tray

( 4x2500w + 1 Epyc ) x 16 加 9個 IFoE ( Infinity Fabric over Ethernet) switches + 2 IPMI 智慧管理 switches + 周邊 不會離 264,000w 太遠
AMD 預計將在尖端 2nm 節點上推出 AI GPU,領先 Nvidia — Instinct MI450 是首款採用台積電最先進技術的 AMD GPU

==

AMD 新一代 Instinct MI450 系列加速器基於 CDNA 5 架構,將於明年下半年推出,其運算晶片將採用台積電的 N2(2 奈米級)製造製程製造,這標誌著該公司首次將尖端製造流程應用於 AI GPU。採用最新的生產節點,將使 AMD 在與英偉達即將推出的 Rubin GPU 及其基於其架構的系統(後者將採用 N3 製程製造)的競爭中佔據巨大優勢。

AMD 執行長蘇姿豐在接受雅虎財經採訪時透露:「我們對 MI450 系列感到非常興奮,它採用了 2nm 技術,擁有最先進的製造能力,擁有機架規模解決方案,所以我們實際上是在將所有這些計算元素整合在一起。想想看,建造這一切需要舉全村之力。所以,我們當然非常自豪,也非常專注。」

AMD 目前基於 CDNA 4 的 Instinct MI350 系列 AI 加速器採用台積電 (TSMC) 成熟的 N3 系列製造技術(該技術已於 2022 年底投入量產)生產的計算晶片,因此該公司將其下一代用於 AI 和 HPC 應用的 GPU 過渡到 2nm 級製造工藝是合理的。 AMD 的 Instinct MI450 系列加速器將是該公司首款專為 AI 量身定制的處理器,因此支援相應的資料格式和指令。或許,新的節點將使 AMD 能夠在其新的運算 GPU 中融入一些秘密武器。

事實上,N2 製程——台積電稱之為「全節點」——相比前代產品,承諾帶來切實的改進,例如在相同功耗或複雜度下性能提升 10% 至 15%,或在相同頻率下功耗降低 25% 至 30%,同時晶體管密度相比 N3E 提升 15%。新量產節點的關鍵優勢在於全柵 (GAA) 電晶體,它使開發人員能夠利用設計和技術協同優化 (DTCO) 技術客製化設計,以實現最高效率。總而言之,透過遷移到 N2,AMD 將獲得一系列優勢,包括性能效率和電晶體密度。

Nvidia 已經宣布其新一代 Rubin GPU 將採用台積電的 N3 技術(可能是根據 Nvidia 需求定制的 N3P)生產,因此 AMD 的 Instinct MI450 在製造流程方面將比其主要競爭對手更具優勢。 AMD的 Helios 機架式解決方案搭載 72 塊 Instinct MI450 GPU,與 Nvidia 基於 Rubin 的 NVL144 相比,還將配備更大的 HBM4 內存(51TB vs 21TB),並提供更高的內存頻寬(1400 TB/s vs 936 TB/s)。然而,與 AMD 的 Helios(3,600 PFLOPS vs 1,440 PFLOPS)相比,Nvidia 的下一代機架規模解決方案將提供明顯更高的 FP4(嗯,NVFP4)效能,因此還有待觀察哪個系統速度更快、更節能,特別是考慮到 Instinct MI450 系列 GPU 的存在不確定性擴展。
cruiseton wrote:
AMD 預計將在尖端...(恕刪)


此事件很好理解......nVidia現在佔據90%以上 AI市場(因為CUDA), 晶片利潤80%
AMD為了吸引客戶採用AMD AI平台架構, 勢必要降低利潤來搶市, 其中提高性能最快........
假設 nVidia 一顆晶片成本1000元, 賣1800元(利潤80%)......採用N3P
那AMD採用貴的 N2來提高性能, 一顆成本1300元(台積電N2比N3貴30%)......AMD自己抓35%利潤就好, 1300*1.35=1755美元
對客戶來說, N2生產的 AMD晶片效能更好, 更省電, 然後更便宜......只是無法使用現有CUDA架構, 需要轉換一下系統.......在量大成本降很多情況下, 擴大買一些AMD來組合AI環境是很合理的
jhlien wrote:
此事件很好理解......(恕刪)


AMD的如意算盤的確是如此...

但是 AMD的生態圈沒有CUDA的好用
當開發時程一直抓bug delay太久
人家NVDA新的一代出來就落伍了
也就是老黃說即使對手晶片成本是0
整體費用NVDA還是最便宜

Deepseek因為不用NVDA硬用華為
delay數月造成上市就落伍
愛國的代價...

老黃不是簡單人物
從GPU開始被人用GPU訓練AI就在賭
OpenAI還被老黃送了全世界第一台的AI專用GPU
熬了十幾年的CUDA等到ChatGPT出來才開始大賺錢
老黃的眼光可以佈局十幾年
老謀深算的遠勝只會喊遙遙領先的東方各廠
十幾年的CUDA發展讓 AI開發的流程所需的程式都早已齊全更新換代...
對手的完善程度超越人家十幾年的功力與維護
真的有點難
也就是老黃的底氣...

很多人都只會看到NVDA成立以來股價翻了數十倍
但是每次一崩就是跌7成
近期是礦機潮崩...
不過老黃也沒在怕甚麼
成立以來一直風雨飄搖的向前
顯卡廠商從上個世紀以來數百家到現在的獨大
老黃本來就不是個溫恭儉讓的謙謙君子
我的印象一直是超強悍的好鬥的鬥士
一直在跟客戶與對手告來告去沒在怕的悍!!!

只是近幾年來老黃在台灣的親民形象
讓人以為老黃是個老好人
讓這幾年才認識老黃的人有此印象...

我相近老黃的經歷與數次的絕地重生又押對寶

只有一次是僥倖存活下次不一定
但這傢伙已經經歷數次而不倒
百家對手的死人堆爬出來的王者...


我相信他早就老謀深算的盤算過AI泡沫的場景
股價爆破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
但是泡沫後的商機
敵人死光後如何搶占市場
他心中早有定見...
百家對手的死人堆爬出來的王者..
不是簡單人物...

----------------------------

有在業界混過的都知道
MOU這種東西
就如同中國口中的歷史文件
想翻盤就隨時翻...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