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er wrote:真的有需求的人本來就不多, 沒需求的, 就是故意開10幾個遊戲視窗, 然後一直騙自己這個是正常的使用場景....這樣有比較厲害嗎.....開十幾個遊戲視窗, 這個是享受遊戲的方式 ? 在用 Bot 養角色吧。有的是拿去賣錢的。
ntgbk2 wrote:從P4之後的十多年裡...(恕刪) AMD的核心設計邏輯是要摘給EPYC用..體質是一路打下來的 所以單個核心不會有大的變動拼核戰的話等Zen5的大小核至於夠不夠用先出了再說...user能找到應用場景的
moos7956 wrote:8大16小=24這計(恕刪) 8大8小喊成16核就騙到蠻多人了8大16小 喊成24繼續騙loki6865 wrote:不一定是工程人員..(恕刪) 核心多少才夠用 看狀況但是4C8T現在來說不夠用之前舉的1700 VS i7七代 測試戰地風雲+實況平均張數intel依然較高但intel 會出現導致延遲的60FPS以下狀況 加開實況 延遲更加頻繁AMD 遊戲加實況 都沒有低於60FPS以下狀況核心數量多 系統在核心數與效能調配就比較容易至於STEAM玩家4C居多有兩個關鍵點1.STEAM多數遊戲 低效能即可遊玩2.效能需求遊戲 高效能約4C可滿足在遊戲需求下 夠用的CPU效能 再去投資特化GPU效能 才會更有用再來說AMD多核心吧前面那個遊戲加實況的測試就已經說明 核心多可以執行多個較重度的軟體AMD後續效能與核心更加提升後 遊戲還可跟工作軟體同時常駐沒比intel貴多少 卻因為核心多 工作遊戲可以同時進行intel還在工作遊戲二選一4C居多的STEAM玩家 大多也是如此-------------最後預測一下不用到13代8P16E這種效能折損大 耗能延遲高的多核心今年夏天一堆12過熱月經文就會讓知道intel用能耗堆高的效能 問題會在哪了
skiiks wrote:至於STEAM玩家4C居多有兩個關鍵點1.STEAM多數遊戲 低效能即可遊玩2.效能需求遊戲 高效能約4C可滿足在遊戲需求下 夠用的CPU效能 再去投資特化GPU效能 才會更有用 不是 我認為這個其實很單純單純是筆電用戶被綁在4核很久了 畢竟還要考慮功耗跟發熱NB出貨量比PC 大多又是4核 自然出現4核佔多數的結果在筆電中,買1165G7 或是1135G7之類的人肯定又會比10750H的多 畢竟11375H也是4核
網路很可怕 wrote:STEAM上面最新玩(恕刪) 這數據是所有電腦,包括新買的電腦。老電腦當然是四核心佔多數。 問題是怎麼會看這數據? 應該看近期數據。數據只有某個區間,或近一年才對。你看這數據當然以為只有四核心就夠。 對有些人而言,怎麼會夠?另外對有些人而言,怎會不夠?四核心就夠。 只玩LoL,怎麼會不夠。問題是怎麼會只看單一數據? 這世界很複雜...所以人人有錢,買到滿? 所以人人新零組件出了,立刻會換? 這世界很複雜。
1、行銷上,AMD給好給滿(大核),後面跟進intel,cpu價格會降些 = 現在12代,但吸收了現在12的大數據,銷售+成本上,效溢加成(系統那時分派問題該也是改善了),2、單小核 不等於 1大核,很重要(怎麼換算,01多大神有貼,爬一下文),13代走更多小核,在系統還沒優化好、沒修正xmp前,小核的助力 = 0.xxx~2成(目前能小調好,但非系統修正好)3、13代多小核(為省電:主減少積熱,還是INTEL自家制程,體質良率+成本…),猜價格該會回升到同現AMD 5系列在沒降價前的收費吧4、Zen4(5nm)沒跟進大小核順搭上沒優化小核問題~行銷上,給好給滿(核心+效能),合理耗能及產熱也提高,再搶一波大小核分派財(及沒啥xmp問題)~~,等系統、軟體bug大約好時,推大小核版,覺得有fu5、那個好有買那個、買自己一個選擇權(bug不引響使用、會調就選),沒有任何人可以逼你買i或a,遇問題決解就好(沒預算能換,那就找暫解方式、不用win10、買原生時脈 or 直上ddr5、墊華司、鎖頻(降頻)、關小核、降bios、改水冷、關PBO(PBO 2)、買況(礦)渣、店家處理…
24核心有啥屁用?效能核心P-Core還是只有8個啊,又不是16核P-Core?消費者買一堆小核心幹嘛?真的要推新世代大小核的話,好歹也是16P+8E啊,推什麼8P+16E?笑死人,我還是繼續待在AMD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