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懂意思
那就轉個方式說明
一個1000坪的土地
早期只能在上面概 30間 2-3樓層的透天
建築技術提升後
沒有人會想要只用300坪的土地蓋30間房子而已
所以在同樣1000坪土地上 就能蓋起四五十樓高的房子 然後每樓層塞進20-30間房子
這樣就會變成1500戶了
所以為什麼要縮小?不就是為了在堆積更多核心上去而已
貓老闆
腳位 vs. 管腳 - 限定在特定的構形的承接端,倒不是直接對應
類比 vs. 模擬 (這沙小?) - 應該不是這樣,
主要是類比這字原來不是在 PC 業相對於「數位」的使用,
本來是用以指古典的「比喻」、「類比旁通」的「類比」
數位 vs. 數字 (這又是沙小?) - 這個相當扭,不過英文本來也就是 Digital
但不是 Numerical
模擬 vs. 仿真 - 通俗望文生意,更白話一點就是「作假」了
預設 vs. 默認 - 默許的衍生
元件 vs. 組件 - 這個 台灣本來也有在用,零組件
介面 vs. 接口 - 通俗直接
佈局 vs. 版圖 (沙小啦) - 原中文裏面就有
台灣人的感覺上,大陸系的用語比較直接=俗
早期共產黨農工革命起家+文革的影響應該是有
就像弄個簡體字一樣,通「俗」易懂是主流
--
比較討厭的是
菜單
這已經變成是另一種東西了吧
來源一樣本來是與電腦沒關係的地方,
把限定在非常特別用途場合的東西拿過來用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