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INTEL不敢正面對決嗎?AMD來了

游戏脑力 wrote:
桌機中80%的人買的都是8核或以下的,所以8核以上的市場才多少?可想而知。


發揮你滑鼠畫綫的時候到咯。

關於zen3和rocket lake 和tigerlake-h的對比
amd官方說10月8號zen3發布,真正上架時間大概要到11月。zen3最先出的只有桌電,這個時間點主要是進一步打擊14nm的cometlake 桌面,14nm cometlake 包括10900k/10850k只有進一步降價來應戰
到時候看看已經出了兩代的台積電7nm amd桌面的單核效能能不能在r15(a粉最愛是r15)跑分中,正式超過老掉牙14nmd老架構skylake的10900k單核跑分。如果還是不能超過,我會非常失望。zen3的提升幅度?令人期待(令人期待打臉a粉),ipc提升12%上下,頻率提高0.2ghz ,功耗增加20%這樣???相同功耗下提升10%,但極限可以進一步突破15%這一點還算不錯。因為3800xt 最高4.6ghz再超一點功耗直接炸裂(3800xt相比3800x 頻率增加0.1,功耗增加10%,清楚看清amd的實力),不同於10900k 默認4.9ghz可以不斷超頻到5.4ghz,其實理論上只要散熱好,電源功耗夠,進一步超到5.5ghz也是有可能,只是功耗要大增30%,一般主板供電撐不住。

之後rocket lake 出來,核心數進一步被zen3拋離。因為沒有了intel更高的核心,反倒給了amd在10核和以上的cpu坐地起價的機會,a粉不要哭哭。但同核心對比,rocketlake 極限性能提升幅度可能比zen3還要大。還是14nm,這就很打臉a粉了。對遊戲玩家也是一大利好,隨著rtx3000顯卡性能大漲,對cpu效能要求也就更高,也就更能檢驗出cpu對遊戲的幀數差。

之後zen3的cezene(好像是)對標intel的tigerlake-h,這應該是明年4-6月最精彩的戲碼
這次amd核心數不再有優勢,zen3的筆電版 極限性能提升會比桌大,但由於受到功耗現在,提升反而會不如桌電。原因幾點,zen3筆電版三級緩存又重新加大,使得ipc能提高更多,達到15% ,同頻下會很接近tigerlake a粉最愛r15跑分,但i粉最愛geekbench跑分要輸20%上下。但...問題在於加大三級緩存會增加功耗,反而使得同頻之下功耗比zen2更高或沒有改善。
我們已經看到zen2 4900h最高頻率在4.3ghz 45w時,全核頻率為3.5ghz, 80w時4.2ghz.那麼zen3在這裡頻率全核頻率不要降低就謝天謝地了。不過ipc的提升還是能帶來12-14% 也還算不錯。

amd zen3用的是台積電的7nm euv ,台積電的7nm良品率,效能基本已經不會再變化,這點跟intel不同
intel的10nm才開始要進入甜蜜點,之後的能效會越來越好。

intel tigerlake-h部分,目前根據最新消息是tigerlake-h 4核的 熱功耗設計為35w,最高頻率有望達到5ghz
全核睿頻 在相同功耗下表現會比1185g7更加優越。tigerlake-h 8核的熱供好設計為45w,跟10850h一樣,同樣最高頻率同樣有望達到5ghz 甚至超過5ghz。相比tiger lake ,tiger lake-h 8和除了核心數翻倍,最高時埋,全核睿頻在雙倍的功耗下,頻率也會更高,這受益於intel 10nm良率繼續提高,能效繼續改善這一點。
這樣tigerlake-h對到 上面的zen3 8核筆電,在r15的跑分中,單核還會有5-10%的優勢,多核則會打成平手。在geekbench跑分中,單核繼續屌打30%,多核贏20%
簡單的講,tigerlake-h還是會繼續壓制amd的zen3筆電。這不同於icelake對比zen2筆電時那種被動。更重要的是,zen3筆電是amd半年後的產品,之後一年多還是只能繼續依靠這個來打,所以兩年內,amd的筆電形勢都會急轉直下,短暫的高潮後又要被打回原點。

明年10月,intel 大絕招alderlake, 5nm amd zen4要等到2022年,出來也不是對手,只有靠倍核來應付了。
這裡我要說一下intel的super fin,我原本以為intel的superfin 晶圓異構只是一招,用完了就沒了。intel之前在架構日上說superfin能讓他們獲得額外18%的效能提升,這在tigerlake上已經體現出來,但另人驚訝的是這招還沒完,還有essiential superfin,這裡還能榨取10%的效能,這是架構設計,晶圓密度以外的效能提升。換句話說intel靠重組晶圓異構上就已經能額外榨出接近30%的效能,就能耗上而言,intel的10nm esf 實際上已經超過台積電的5nm,逼近台積電的3nm ,這讓amd就算用上台積電的5nm都還是處於劣勢
(台積電一個節點,密度提高60-70%,相同功耗下,效能只提高15-20%,zen+到zen2 相當於1.7個台積電節點)
更何況amd的5nm不知道要用一代還是2代。intel現在最大的問題是7nm延期延多久而已。
回歸正題 alder lake,大小核心設計。小核採用atom家族的jasper lake,atom家族眾所周功耗超低,效能也超低,因為他的設計方式更類似手機的處理器。目前市面上能買到最新atom是Gemini Lake ,他的功耗設計僅為5-10w,滿載也是10w,頻率為2.8ghz, ipc比起comelake還要落後25%,實際效能僅為cometlake的2.1ghz

intel明年1月會上架10nm 的Jasper Lake,當中就有無風扇桌電版的,這反而是第一款intel10nm桌面cpu,
相比gemini lake, jasperlake ipc 提高30%, 頻率提高到3.3ghz,jasperlake的ipc基本上追平了cometlake的ipc,4核全核心功耗10w,全核頻率為3.3ghz/在alderlake的設計中 就是加入這種小核,8個小核的多效能大概可以追平3600的多核效能。而功耗只需20w,相信可以通過提高功耗到40w,頻率提高到4ghz ,這樣多核效能就接近3700
alderlake的8大核,全核睿頻保守估計能到4.5ghz,ipc相比cometlake官方說法是50%,保守估計40%好了,4.5ghz x 1.4,可以達到6.3ghz ,8核多核這個效能r15分數落後3900x 20%,實際運用已經超過。單核樂勝50%。這已經是最保守的估計,官方說50%ipc提升,我算他40%,全核睿頻4.5ghz 也算的非常保守。
zen3 給他15%提升好了,單核還是樂勝35%以上。少則35%,多則45-50%
三山直文 wrote:
發揮你滑鼠畫綫的時候(恕刪)


有沒有2020版的 想知道

到底近一年買新cpu的是用8c還是腦補說的8c以下
知恥近乎勇 無恥近乎神勇 別對號入座蛤~~
其實我只是不想回那個垃圾

根本不想理那個人

等等又要開始講政治垃圾

。。。。。。。。。。。
為什麼那麼垃圾那麼在乎我的留言 ?
我的留言底下都會出現他
還以為別人多麼在乎他
拿那些數據 不就是正在驗證我說桌電現在是小中之小嗎?
這智商?

桌電市場amd現在佔7-8成,intel剩2成多。然而全年營收intel一年700多億美元,amd 80-100億美元(還包括顯卡),按照桌電的市場分配,為什麼不是amd 700多億intel 80億?
不就證明了桌電是小中之小嗎?

拿的兩篇數據,相互打臉 ,實在可笑。
這種智商還要出來丟人現眼。

還有我說桌電現在是小中之小 不代表就不重要,不代表intel就準備放棄。
有些傻子特別介意我了某一句話,好像刺傷了他的痛點一樣?是a吹替人代購cpu的奸商?
游戏脑力 wrote:
其實我只是不想回那個垃圾

根本不想理那個人

等等又要開始講政治垃圾

。。。。。。。。。。。
為什麼那麼垃圾那麼在乎我的留言 ?
我的留言底下都會出現他
還以為別人多麼在乎他)


啊,是的同志,您,又勝利了!

我從i7 4790轉到R9 3950X,
不管是打遊戲還是影像編輯都順得很有感~~
yuming0511 wrote:
我從i7 4790轉(恕刪)


相同
我從I9 7900X跳R9 3950X
10C升級成16C
核心多不到一倍 但是得到的效益 超過一倍
害我之前還把7900X當寶 跟白癡(水電工)一樣

用過就完全改觀了
知恥近乎勇 無恥近乎神勇 別對號入座蛤~~
游戏脑力 wrote:
其實我只是不想回那個(恕刪)


快把我們都黑掉吧
神邏輯 看了很難過 不吐又不行
吐了你也是鬼打牆 卡到陰
知恥近乎勇 無恥近乎神勇 別對號入座蛤~~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